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 最新版本ppt课件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 最新版本ppt课件

精品课件
出疹期
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症状之一。多在发 热后第2天出现,始于耳后、颈部,24小时 左右迅速波及全身。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皮疹特点:为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
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暗红色“鸡皮样”皮 疹,压之褪色,触及有砂纸感,疹间无正 常皮肤,有痒感。
▪ 腋下、肘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见“帕
精品课件
考:患儿女,6岁,因发热2天,体温39℃, 咽痛,咽部有脓性分泌物,周身可见针尖大 小的皮疹,全身皮肤鲜红,被诊断为猩红热, 护士健康指导正确的是:
A、高热时可乙醇擦浴
B、病原菌为带状疱疹病毒
C、脱皮时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
D、大片脱皮时可让患儿用手撕掉 E、隔离至咽拭子培养精阴品课件性
谢谢
精品课件
恢复期
体温降至正常,皮疹按出疹顺序 于3~4天内消退。多数病人于病后1 周末开始脱屑,脱屑程度与皮疹轻 重一致,严重者手、足可呈“手 套”、“袜套”状。脱皮可持续 1~2周,无色素沉着。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实验室检查:
▪ 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可达10~20×
109/L,嗜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
猩红热
精品课件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型链球菌 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发热、化脓性咽峡炎、 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退疹后脱 皮
精品课件
流行病学史
▪ 传染源: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为主。自发
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最强。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
经食物、玩具、衣服等物品传播,偶可经 创口、产道感染引起“外科型”、“产妇 型”猩红热。
精品课件
考:猩红热的主要传染源是: A、患者及带菌者 B、恢复期患者 C、链球菌携带者 D、家畜 E、蚊蝇
精品课件
考:患儿男,5岁,猩红热病后20天,出现眼 睑水肿,尿呈茶色,血压130/100mmHg,该患 儿最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 A、喉炎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心肌炎 D、风湿热 E、支气管炎
理降温。
▪ 急性期发作者给予含大量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
流质饮食。恢复期给予软食。
▪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散热及排泄毒素。 ▪ 皮肤护理:密切观察皮疹及脱皮情况,保持皮肤清
洁,可用温水清洗皮肤,禁用肥皂水。剪短患儿指 甲,避免抓破皮肤。
▪ 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血压变化,有无眼睑浮肿、
尿量减少或血尿等,每周送尿常规检查2次。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变态反应性病变:一般见于恢复期,病程2~3周,
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内膜炎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精品课件
治疗原则
精品课件
药物治疗
▪ 首选青霉素G治疗。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
素或先锋霉素代替治疗。
▪ 中毒症状重或伴休克症状者应给予相应处
理,预防并发症。
精品课件
护理措 施
▪ 卧床休息,注意口腔卫生。有发热者给予适当的物
精品课件
流行病学史
▪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 ▪ 流行特征:冬春季多见,可再次患病。
精品课件
临床表现
精品课件
潜伏期
▪ 潜伏期1-12天,一般2-5天。
精品课件
前驱期
▪ 发热:畏寒、高热,多为持续性。 ▪ 咽峡炎:咽部和扁桃体充血、肿胀,
表面有点状黄白色渗出物,易拭去; 软腭黏膜可见红色小点或出血点, 称猩红热黏膜内疹。
氏线”
▪ 皮疹按出疹顺序2~4天内消失。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出疹期
帕氏线:腋下、 肘窝、腹股沟等 皮肤皱折处,皮 疹密集,因压迫 摩擦出血而诚紫 红色线状。
精品课件
出疹期
▪ 杨梅舌:病初“草莓舌”,后期“杨梅舌”

▪ 口周苍白圈:面部潮红,多无皮疹。口、鼻
周围充血较轻而形成。
精品课件
贫血性 划痕
精品课件
预防
▪ 保护易感人群:无理想菌苗,对密切接触者可用
青霉素或磺胺药预防。
精品课件
考:猩红热的病原体为: A、草绿色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表皮葡萄球菌 D、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白色念珠菌
精品课件
考:治疗猩红热时抗生素首选: A、头孢曲松 B、青霉素 C、阿米卡星 D、万古霉素 E、庆大霉素
预防
▪ 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呼吸道隔离,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
精品课件
预防
▪ 切断传播途径: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患者的鼻咽
分泌物须用2%~3%氯胺消毒;被分泌物所污染的物 品须采用消毒液浸泡、擦拭、蒸煮或日光曝晒等 方法消毒。
▪ 隔离患儿至症状消失后一周,连续3次咽拭子培养
阴性。有化脓性并发症患儿应隔离至治愈。
▪ 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可分离出乙型溶
血性链球菌。
▪ 红疹毒素实验早期为阳性。
精品课件
并发症:链球菌及其毒素侵入机体后主要
产生3种病变
▪ 化脓性病变:病原菌侵入咽部或临近器官引起化
脓性炎症反应,如中耳炎、颈部软组织炎。若细 菌侵入血循环可致败血症。
▪ 中毒性病变:细菌毒素入血后引起发热等全身中
毒症状。多见于第一周,如中毒性心肌炎、心包 炎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