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卷.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卷.

安徽农业大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作物栽培学》试卷(A 卷)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2小时适用专业: 植 保考试日期:2009年6月 日 试卷总分:100分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得 分一大题: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优质油菜 2. 根颈3. 抗虫棉4. 衣分5. 红茎比二大题:选择题 (下列每题四个选项A 、B 、C 、D 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

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1分)1.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因素首先是( )。

A .环境B .措施C .品种D .肥料2.作物生育期的准确计算方法是( )的天数。

A.播种至收获B.出苗至成熟C.出苗至收获D.播种至成熟3.( )是甘蓝型油菜一生中主茎叶面积最大的一组叶片,对主茎、分枝、角果、种子影响很大。

A .子叶 B.长柄叶 C.短柄叶 D.无柄叶4.棉花去叶枝的时间为( )A.第一果枝出现前B.第一果枝出现时C.开花时D.吐絮时得分评阅人 得分评阅人5.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总铃数受栽培措施影响最大,其中( )是构成产量的主体。

A .伏前桃 B .伏桃 C .早秋桃 D .晚秋桃三大题:简答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简述甘蓝型油菜三组叶片的功能期及其光合产物的作用。

2.简述油菜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及产量计算公式。

3.简述优质棉铃的时空分布规律。

4.比较棉花果枝与叶枝的主要区别。

四大题: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根据你所在地区的生产条件和气候特点,拟设计一套获得每公顷3000kg 以上优质油菜籽的栽培技术组合方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20分):1. 水稻品种的感光性2. 水稻的有效分蘖3. 小麦子粒品质4. 玉米的支持根5. 玉米的出籽率6. 棉花的果枝7. 油菜的苔茎叶8. 经济系数 得分评阅人 得分评阅人9.种子的休眠10.冷害二、填空(每空1分,共14分):1.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分为( )、( )、( )和( )。

2.水稻品种的生育期是由( )、( )和( )所决定。

3.玉米的淀粉主要是( )淀粉和( )淀粉。

4.小麦的经济产量由( )、( )和( )3个因素构成。

5.甘蔗的最后一个生育时期是( )。

6.甘蔗砍种的主要目的是( )。

三、简答(每题6分,共36分):1.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2.简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3.简述玉米攻穗肥的作用与技术。

4.简述小麦抽穗结实阶段的主攻目标及其栽培措施。

5.简述甘蔗下种的合理密度范围。

6.简述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试述作物产品品质的影响因素和改善品质的途径。

2.试述育苗移栽油菜苗床期壮苗的培育过程和技术要点。

3.试述水稻晒田的作用与技术。

参考答案一、词解释(每个2分,共20分):a)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水稻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长期的特性。

b)水稻的有效分蘖:指水稻的分蘖中能够最终结实的分蘖叫有效分蘖。

c)小麦子粒品质:是指小麦子粒对某种特定最终用途的适合性,亦指其对制造某种面食品要求的满足程度,是衡量小麦质量好坏的依据。

d)玉米的支持根:着生在地上茎节的根叫地上节根,通称气生根或支持根。

e)玉米的出籽率:玉米籽粒重量占果穗重量的比例。

f)棉花的果枝:果枝是合轴枝,由第5-6节或以上的腋芽萌发生长而成。

g)油菜的薹茎叶:着生在薹茎段上,无叶柄,叶片基部两侧向下方延伸成耳状,半抱茎。

h)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可以评价生物产量中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比例。

i)j)种子的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k)冷害:作物遇到零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的现象。

二、填空(每空1分,共14分):a)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b)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

c)角质、粉质。

d)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

e)成熟期。

f)合理利用蔗种,提高生活力。

三、简答(每题6分,其36分):1.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答:①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期的基础;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要促使其协调发展;③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

2.简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答: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有:①气候条件;②栽培制度;③品种特性;④病虫害。

3.简述玉米攻穗肥的作用与技术。

答:穗肥对雌穗大小和粒数多少十分关键。

施肥时期在大喇叭口期,距抽穗10d左右。

穗肥应用重施,施肥量约占总追肥量的60%-80%,并以速效肥为宜。

4.简述小麦抽穗结实阶段的主攻目标及其栽培措施。

答:小麦抽穗结实阶段的主攻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贪青和早衰,抗灾、防病虫,延长上部叶和功能期,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增粒增粒重,丰产丰收。

栽培措施包括:①排水降湿与后期灌溉;②根外追肥;③防治病虫。

5.简述甘蔗下种的合理密度范围。

答:综合考虑当地自然环境条件、耕作制度、栽培水平等,下种量一般为:大茎种105×103-120×103/hm2,中茎种120×103-150×103/hm2,小茎种150×103-180×103/hm2。

6.简述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

答:棉花产量构成因素有株数、结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分别叙述各因素的形成。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试述作物产品品质的影响因素和改善品质的途径。

答:作物产品品质的影响因素和改良途径:①遗传;②环境;③栽培技术;④病虫害;⑤加工。

分别进行论述。

2.试述育苗移栽油菜苗床期壮苗的培育过程和技术要点。

答:培育过程技术要点包括①苗床的准备;②种子处理与播种;③苗床管理。

分别进行论述。

3.试述水稻晒田的作用与技术。

答:水稻晒田的作用有:①改善稻田的理化性状;②调整植株长相。

水稻晒田的方法关键是掌握好晒田时期和晒田程度。

分别进行论述。

作物栽培学试题(A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1.I: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叶面积指数=总叶面积/土地面积3.生活因子: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日光、热量、水分、养分和空气是作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作物就无法生存。

这些因子是作物的生活因子。

4.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必须大于某一时数(临界日长)或者说暗期必须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形成花芽;否则植株即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

这类作物叫长日照作物。

5.6.NAR: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积累的干物质的数量。

7.8.生育时期:作物一生中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9.10.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及其配置。

11.群体: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或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有单株的总和。

12.反馈:在群体中个体的生长发育变化,引起了群体内部环境的改变,改变了的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个体生长发育的反复过程。

13.14.光补偿点: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实际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平衡,表观光合强度等于零,此时的光照强度叫做光饱和点。

15.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1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的克数。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1. 8、3 ;2.环境、措施;3.经济作物、饲料绿肥作物;4.上农篇、重农理论和政策或任地篇、利用土地的原则或辨土篇、强调根据土壤性质进行耕作或审时篇、讨论耕作及时与否对作物的影响;5.须根系、初生根;6.大型运动细胞、双圈式;7.四分体期、61;8.套作或套种、单作;9.5%-6%、越强; 10.胚珠、无性繁殖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合理轮作增产的原因。

答:①能均衡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用养结合,提高地力(2分);②可减少病虫危害,消除土壤有毒物质(1分);③改变农田生态条件,减少田间杂草(1分)。

2.小麦一生分为几个生育时期,各是什么?答:小麦一生分为12个生育时期(1分),分别是萌发、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成熟(3分)。

3.玉米合理密植的原则。

答:①密度与品种的关系:晚熟品种生长期长、植株高大、茎叶繁茂、单株生产力高、需要较大的个体营养面积,应适当稀植,反之植株矮小的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

而叶片直立的紧凑型品种比平展品种可更密植些(2分)。

②密度与肥水条件的关系:一般地力较差和施肥水平较低,每公顷株数应少些。

反之土壤肥力高,密度可以增大,在提高肥水条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株数,有明显的增产效果(2分)。

4.玉米地膜覆盖增产的原因。

答:①增温保温效应(1分);②保墒提墒效应(1分);③保持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土壤养分速效化(1分);④其它效应:覆膜对抑制土壤盐分上升有明显效果;对杂草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1分)。

5.复种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答:复种是指一年内在同一土地上种收两季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1分)。

作用:①可以提高复种指数,扩大播种面积,充分利用土地、光、热等自然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分);②可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地面覆盖,减少径流冲刷,保持水土(1分);③有利于解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绿肥和饲料作物争地矛盾,有利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全面发展,农牧结合(1分)。

6.什么是小麦的分蘖节?小麦分蘖节的作用有那些?答:分蘖节并非一个节,而是由很多节、叶原始体、分蘖、腋芽及其生长点密集在一起,形成膨大的节群(1.5分)。

作用:①产生分蘖并形成分蘖穗,构成产量的一部分(0.5分);②产生近根叶及次生根群(0.5分);③调节群体,补充由于主茎受害后造成的穗数亏缺(0.5分);④冬前积累贮藏糖类等营养物质,保护麦苗安全越冬(0.5分);⑤分蘖节内复杂的疏导组织。

成为联系根系与地上分蘖位,进行水分和营养运输的枢纽(0.5分)。

7.比较小麦和玉米根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答:相同点:都是须根系,都由初生根和次生根组成(2分)。

不同点:小麦的初生根终生有效,而玉米的次生根形成后,初生根的功能便减弱(1分);玉米具有气生根,气生根有支撑植株、防止倒伏的作用,同时本身还有合成氨基酸的功能,而小麦无此根(1分)。

8.简述小麦穗的结构。

答:小麦穗可分为穗轴和小穗两个部分,穗轴由节片组成,每节着生一枚小穗(2分)。

小穗由两枚颖片、小穗轴及若干小花组成(1分)。

小花由外稃和内稃(各1片)、鳞片(两枚)、雄蕊(3枚)和雌蕊(1枚)组成(1分)。

9.简述作物间作、套作、混作的区别。

答:间作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地上同时或同季节成行或成带状间隔种植;混作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撒播或同行混播在同一块田地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