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3.1 历史发展
1972 人类环境会议 1973 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32字方针) 1979 环境保护法(试行)
——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战略方针(三建设三同步三统一) ——三项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老三项环境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 “三同时”;排污收费)
温家宝总理 “要更多地关注民生问题,让老百姓喝上干 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 让大家有安全感。”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3.4
环境法律法规的层次结构
法律 ——宪法及其它环境法中的有关条款 国际公约——有关环保的公约和协定 法规——国家和地方 规章——国家和地方 规范性文件——地方
(4)环境犯罪的客观方面。环境犯罪的客观方面是环 境犯罪活动外在表现的总和。包括犯罪人所从事的危害环境 的行为、危害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刑事责任 B 承担环境刑事责任的具体罪名
(1)违反规定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罪。该罪指 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处置有 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其他危险废 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司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人 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如果从被危害的环境要素看,可称 为污染环境罪。 (2)非法进口固体废物罪。该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规 定,将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或未经国务院 有关主管部门许可,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环 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的行为。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3.7 .2 环境标准的 分级
两级——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 ——适用范围不同 ——地方环境标准只有环境质量标准和污 染物排放标准 ——地方环境标准优于国家环境标准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3.8 法律责任 ——环境行政责任
——环境刑事责任
——环境民事责任
无过错责任 环境民事损害行为的不具违法性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 查处五十起典型环境违法违纪案件 (2007-02-16)· 襄樊整肃环境违法行为 (2007-02-07)· 运用舆论监督严查环境违法 (2007-01-26)· 海南330家环境违法企业被查处 (2007-01-18)· 国家环保总局通报严重环境违法项目名单 (2007-01-11)· 四川加大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2006-12-20) · 山西环境违法案件结案近八成 (2006-12-20)· 湖北三部门联查环境违法 (2006-11-28)· 企业上环境违法目录会遭多方阻击 (2006-11-27)· 环保总局监察部挂牌督办六起环境违法案件 (2006-11-22)· 葫芦岛对环境违法企业紧盯不放 (2006-11-14)· 洛阳清除环境违法行为 (2006-11-06)· 广东严查七大环境违法案件 (2006-11-01)· 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违纪行为 胶南出台责任追究制度 (2006-10-18)· 同步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006-09-25)

……..受害人的过错 ……..第三人过错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民事责任
(四) 承担环境民事责任采用的方式 ……..停止侵害 ……..排除危害 ……..清除危险 ……..恢复原状 ……..赔偿损失
以上环境民事责任形式,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民事责任


——新五项环境管理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申报登记) 限期治理和淘汰制度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 目标责任制 现场检查制度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总量控制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3.7 .1 环境标准的分类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样品标准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海南严查环境违法行为 (2001-08-11) 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初见成效 (2001-07-27) 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初见成效 (2001-07-27) 在全国开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 议上的讲话 (2001-07-15) 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2001-07-15) 重拳打击环境违法 (2001-07-14) 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2001-07-07) 沭阳集中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001-06-23) 运城开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 (2001-05-30) 在全国开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 议上的讲话 (2001-05-25) 牡丹江实行环境违法有奖举报制度 (2001-05-12)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民事责任
(二) 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损害后果 ……..排污行为 …….. 排污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 果关系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民事责任
(三) 环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 ……..不可抗力 (但对于虽然属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
害未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导致环境污染损害的,排污者依 然不能免除其环境民事责任。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专项行动严查环境违法 (2006-09-22) 枣庄通报44家环境违法企业 (2006-07-21) 福安环境违法案使母公司股价大跌 (2006-07-06) 海南纠风重查环境违法违纪 (2006-06-19) 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006-06-13) 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2006-06-07) 监察环保联合严查环境违法 (2006-03-10) 责任到位才能遏制环境违法 (2006-02-21) 温岭重罚环境违法行为 (2001-11-10) 云南严查环境违法案件 (2001-10-13) 总局公布10起环境违法典型案件 (2001-08-31) 总局公布10起环境违法典型案件 (2001-08-31) 广西自治区政府领导强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要抓典型案件 (2001-08-14) 海南严查环境违法行为 (2001-08-11)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行政责任
(2)行为罚。
行为罚又称为能力罚,是指行政管理机关 依法限制或剥夺环境违法行为人某种特定行为 能力,令其作为或不作为的制裁方式。它是对 具有某种法定资格或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作为 或不作为义务的违法行为人实施的制裁。其方 式主要有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止建设、责令 重新安装使用污染防治设施、责令停止生产或 使用、责令停业、责令关闭等。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刑事责任
A 承担环境刑事责任的条件 构成环境犯罪是承担环境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环境犯罪构成是指 构成环境犯罪的必要条件。它与其他犯罪一样,也包括四个方面: (1)环境犯罪的主体。 (2)环境犯罪的主观方面。 (3)环境犯罪的客体。 (4)环境犯罪的客观方面。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行政责任
环境行政责任,是指环境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违反环境行政法律 规范或不履行环境行政法律义务所应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根据环境行政责任承担主体的不同,可以把其分为环境行政 管理主体所承担的责任和环境行政相对人所承担的责任。 其责任种类主要包括:撤销违法行政行为;履行法定职责; 赔偿行政相对人损失行政处分。另外,在有些情况下,还有赔礼 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等责任形式。 环境行政相对人的环境行政责任,是指因环境行政相对人违 反环境法或不履行法定环境保护义务而受到的环境行政处罚和行 政处分。环境法中主要规定了环境行政相对人的环境行政责任, 以环境行政处罚为主。
——环境民事责任
(1) 环境民事责任主体的多样性。依我国现 行环境法的规定,一切排污单位和个人系 属机关、部队,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合伙,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亦或 居民,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排污行为并对他 人的环境权益造成损害,行为人均应依法 承担环境民事责任。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民事责任
——环境民事责任
(4) 环境民事责任的同质救济性。环境民事责任, 作为不法行为人对于受到环境污染损害的被侵权 人所应承的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它是通 过由不法行为人对于受到环境损害的被侵权人给 予一定的财产补偿,弥补被侵权人所遭受的物质 损失和精神损失的方式来达到私权救济的目的。 因而不同于环境行政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侧重于 保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立法目的。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3.3 环境法的作用
——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提高意识, 强化观念

——维护国家环境权益 ——促进国际环境交流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3.3
环境法的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 “环保工作就是要让人们喝上干净的水,吃 上干净的食物,呼吸新鲜的空气,在干净的 环境中生活”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行政责任
根 据 环 境 行 政 处 罚 的 性 质 和 作 用 可 分 为 三 大 类 : (1)申诫罚, 申诫罚又叫精神罚 (2)行为罚, 行为罚又称为能力罚 (3)财产罚, 财产罚又称为经济罚
3.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行政责任
(1)申诫罚。 申诫罚又叫精神罚,是指环境行政管理机 关向违法者提出告诫,指明其违法行为,使受 罚人在精神和名誉上受到损害的制裁方式。它 主要适用与轻微的环境违法行为或尚未造成实 际危害后果的环境违法行为。在环境法中,明 确规定的申诫罚只有警告一种。
A 承担环境刑事责任的条件 (1)环境犯罪的主体。环境犯罪的主体是指从事污染 或破坏环境的行为,具备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定生理和心理条 件或资格的单位和个人。 (2)环境犯罪的主观方面。在破坏环境的犯罪中,多 为故意犯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