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0 分,共 3 题,计 30 分)
1、课程: (1)作为学科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
活动的总和。
(2) 作为目标或计划是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
教学的预先计划。
(3) 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
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特定阶段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
本规定,是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学大纲则是由国家统一制定、颁发的国家课程标准,围绕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规定各课程门类所要达到的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是各类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是课程的核心,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及评估的基本依据。
3、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二、简答(每题10 分,共 3 题,计 30 分)
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①学习速度;②学习结果;③学习体验是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2、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
答: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改变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生应该是一种交往关系、和协关系,共同创造有价值的学习关系。
和协的师生关系,爱字当头,爱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灵魂。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怎样爱学生?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只
有尊重,学生才感到师生平等。
其次尊重学生还应该包含赏识学生,我们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甚至身体素质等。
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
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欣赏学生,树立悦
纳意识。
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应与学生一起合作与探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
予学生更多思考的余地,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
,促学生富有个性地、生活地学;造出一种和的堂气氛我,促堂上生互。
最后,教立身学的念,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展知野,培养硬的、学生佩服的教学水平,提升教育,完善个性,
使自己有情、真、容、、幽默等品,努力使自己在学生心目成
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个性魅力的人。
3、如何理教学与生成的关系?
答:不忽精心地 ,同将生成作一种自地追求.准确 ,有效生
成“ ”,没有的全面考与周密,就没有堂上的有效互与
生成;没有上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堂上的游刃有余。
所以如何准确地
将直接影响着“生成”;多种,促生成教不但要学生的“已知”, 注重学生的“未知”。
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学生自主学
的方式和解决的策略,乃是科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放弃,造生成
堂是千万化的,不教做了多么充分的 ,堂上会不可避免地出一些意外的事情,
堂教学是有目的 ,但学生的点往往与教学目不一致;
放大 ,升生成,是一种自然象 ,是堂教学生成很好的教学源。
在教学中 ,教可
用例 ,及地放大例 ,只有“ 例” 行理性反思、探“病根” ,才能症下 ,杜旧病复。
之 ,“ ”和“生成”仿佛是一生姐妹 ,是生成的基 ,生成是的升。
三、材料分析(每
40 分,共 1 , 40 分)
“第十名象”,什么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什么的学生是
好学生⋯⋯
周武是杭州市天长小学多年的班主任。
在一次学生毕业20 周年的聚会中,他惊异地发现,一些业绩较为突出的同学,在小学时期大都是学习成绩不够显眼的学生;相反,当年老
师们很喜欢的几个尖子生却大都业绩平平。
这种反差让周武陷入了久久的深思:为什么尖子生没有按照当初的预想发展下去,而一些不起眼的学生长大后竟能脱颖而出呢?于是,他开始了一项关于该校小学毕业生成长经历的跟踪调查。
十年的调查中他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在实行百分制的情况下,在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
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行列,而许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
中竟很出人意料地表现出色。
周武将这一现象称为“第十名现象”。
这是为什么呢?
周武在充分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在过去,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往往很单纯地用语文、
数学成绩给孩子们排名。
而家长们则督促、强迫孩子挤进前几,搞得他们压力很大。
这使他
们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约制,反而束缚了他们智力
的发展。
又因为他们都是听话的“好孩子”,一些好的个性也会被束缚。
另外,老师们“抓两
头,带中间”的教学方法,使这些尖子生在学习上很容易得到老师的“关照”,从而削弱
了他的学上的独立性。
因此后来就不适中学相“松散”的教学方法,从而“淡
出” 秀行列。
与此相反,第十名左右的学生然成不是最秀的,但是活,灵活性
,学得松,趣广泛,老不大注意些学生,因此其学的独立能力,有很
大的潜力。
另外,些学生没有保住“前三名”的心理力,使他在健康的心中学。
是他有“后”,步和成才概率高的主要原因。
周武:“ 种尖子生与‘第十名’的差,上就是用10 分力气得了9 分收与用5 分力气得了 8 分收的差。
相比之下,后者分数低,但潜力和能力,自然要前者⋯⋯”
答:教育中的“第十名象”,大概意思是在基教育段学成常排名十名左
右的学生,将来考大学或者工作以后往往会比是名列前茅的同学表得更出色。
“第十名象”不教有所启, 望子成心切的家也有所启。
中上
等学生与尖子生比起来, 学力相, 自己支配的相多, 使他有用于
思考探索 , 能自或不自地培养了自己的趣特与新能力, 自然些学生能取得更大
的成功。
从而我提示成功的教育在保学生学成的基上尽量减小其心理力,
其更多自由支配的,使之充分自己的特和造力。
并其展加以引,也就是所的“因材施教”。
那么什么的学生是好学生?“第十名象” 打破了第一名才是好学生的概念,其
体的是学的效率。
学效率高的学生并不是那些成最好的,而是那些于中上游的学
生,然上学不是状元,但在工作中却是佼佼者。
从而好学生的便有了新的概念——成中上等,且
有自己的趣好,并之不断努力。
我的教育与成功教育具有一定的差距,致众多好学生被埋没,因此需要教育部、老及家及念,培养出更多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