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五章 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五章 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
知识回顾与展望: 课程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 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习内容及其进程进行的安 排。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课程论部分我们主要完成了课程定义、具体形式、课程的 类型与结构、课程的组织等基本知识的学习,重点进行了 一种特殊的课程类型--校本课程开发的学习。课程论部分 的学习就基本告一段落。下面进入的是教学论的学习。 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材料为对 象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与课程的关系是互相 包含的。教学论部分我们将主要学习教学目标的拟定、教 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学原则的了解、教学整体环 节与过程的熟悉等等。
一、目的与目标有区别吗? 目的、目标都是指想要得到的结果或达到的境地、标准 。但目的更抽象,具有概括性,目标更具体,具有操作性。 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P14、P19)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节
小学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
一、教学目标从哪里来?—小学教学目标确立的 步骤(以《面积单位》一课为例)(P20)
教学目标有着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调控作用,
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案例:《山行》的教学过程
(一)上级目标的分解与细化 数学课标中第一学段与《面积单位》相关的 课程目标: 1、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 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获得初步的 测量、识图、作图技能。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 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参与、体验、合作、探索、发现
“你必须了解了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 ——卢梭 (三) 起点确定:社会特征和认知结构 案例:9的乘法口诀
第一次课,在未了解学生之前,教师凭经验和教学要
求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9的乘法口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 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育方针、目的 :人材总规格 教育(培养)目标:某类型人材规格
小学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中学培养目标
大学各专业培养目标
:某门课程的预期结果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教学预期结果
二、我国新课程背景下小 学课程与教学目标确立的 基本程序(P19) 收集讨论确定基本价值- 确定教育方针-确定教育 目的-确定培养目标-确 定课程领域-确定课程目 标-确定教学目标
生自己的体验与活动。
《荷叶圆圆》(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翠鸟》(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而其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目标的制订,年段特点
非常明显。 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 :重视探究与学习过程,强调学习方法与能 力的培养与掌握。 具体常用的表述动词如下: 经历或在…的过程中、感受、参与、尝试、讨论、交流 合作、分享、参观、访问、操作、接触、探索、体验等。 案例:《认识几分之一》一课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用一个“为什么”串起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面积单位》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和平方米,并通过迁移体会平方分米。能丰富对面积、 面积单位的认识,建立关于面积单位的初步的空间观念。 2、学生能经历用不同的方式、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物 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过程。 3、学生能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与他人合作 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课程目标
在培养目标之下,就是分领域的课程目标。是指一定 阶段教育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 果。一般在各科课程标准里面规定。
4、教学目标
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它主要 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 结果、标准。具体表现为学期、单元教学 和课时教学目标。 三个特征: 有可操作指标;体现学生行为变化结果;灵活性
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对某一
级、某一类学校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设想或
规定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 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 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教育方针、目的 :人材总规格 培养目标
:某类型人材规格
小学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中学培养目标
大学各专业培养目标
第五章
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
本章主要问题提示:
一、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
学目标的关系
二、小学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行为目标ABCD表述法
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结合表述法
表意目标表述法
三、小学教学目标确立的步骤:
目标分解,任务分析,起点确定 四、尝试练习
第一节 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含义和区别
画出
评价:行为目标显示出
了精确、具体和可操作的
特点,但过于重视明显的
行为目标,忽视不易测量
的目标。如学生内在心理
倾向与能力的变化方面的
目标,如对学生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等。所以还不是最适当的
教学目标表述方式。
这两个教学目标是否有区别?
学生能领会扇形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转述扇形的定
义,能列举或画出2-3种扇形实例,能区别扇形与圆、 弧形的异同。 给出直尺和圆规,学生能画出一个角的等分角,误差 在1°之内。 2、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使用概括性动词 格朗伦于1972年提出了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 标表述方法。他指出,先描述内在能力和情感变化后, 再提供内在变化已经出现的行为样例。
1 、美国学者马杰的行为目标 ABCD 表述法:用精确性、 操作性的具体行为动词描述 行为目标是一种具体的、可观察的教学目标,它强调必 须以具体明确的表达方式来描述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 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和应该达到的行为指标。具体: A:学习者。表述中的主语 B:行为。能干什么,表述中的谓语、宾语 C: 条件。什么条件下能进行?表述中的状语 D:程度。提供上述行为的标准 对比: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语句的能力” “提供报上的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 表议论的句子分类,至少85%的句子分得正确”
行为目标编写“四要素”分析示例
目 标(行为主体)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行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 找出 每一个
给出一系列句子,学生 给出一系 能找出每个句子中介词 列句子 给出10道除法计算题, 学生能正确解决8道题 给出10 个问题
解决
10个问题 中的8个 正确 误差在1° 之内
给出直尺和圆规,学生 给出直尺 能画出一个角的等分角, 和圆规 误差在1°之内。
结论:上述三种表述方法对我国教师教 学目标的表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教学 目标表述改善了过去含糊的状况,要求
以更具体的动词和更具体的内容结合,
并学会用表现性目标方法表述情感、技 能等方面的目标。 但由于”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 的表述方法”仍嫌麻烦我国教师长期的
习惯一时难以完全改变,所以进一步的
完善还有待加强。
案例:《认识几分之一》一课 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就是: ①认识几分之一的产生与意义, 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 是1的分数的大小.
“河里有一条船,船上有25只 鸭子,15只鹅。请问:划船的 人多大岁数?”
约80%的欧洲学生回答:不知道 约80%的中国学生回答: 40岁(25只鸭子+15只鹅)
(二)目标表述的系统化(P24)
各类教学目标表述完后,要把它们系统化,即把相同类
型的目标归入同一个领域或类别.如按布卢姆的理论分为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类。其中认知又分为识记、领 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水平。
课程改革后我国教学目标基本从以下三方面描述:
1、知识技能 :知识(Know What, Know Why )分了解、 理解和应用三个水平;技能(Know How)分模仿、独立 操作和迁移三个水平。具体常用的表述动词如下: 常 用 行 为 动 词 知 了解—认识、了解、学会、说出、知道、举例 、复述 识 理解—理解、说明、比较、分析、概括、判断、 区别 应用—掌握、应用、设计、解决、撰写、证明、评价 技 讲述、复述、诵读、口算、计算、会写、朗读、推想 能 操作、实验、收集、修改、扩写、续写、改写、发现
单元教学目标: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本单元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学生第一
次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
是:学生建立初步的面积概念;认识并能使用常用
的面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
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整体印象:强调初步与基础,强调过程与发现。 通俗地说:该部分内容不能学的太难,但要多学
1、教育目的:(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比较宏观、概括、抽象。是根据一定 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 整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 求,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工. 农、医、师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述,含教育目 的、教育性质与方向等。我国的教育目的通常以 教育方针的形式出现。 当指向特定类型的学校或指向特定的学科领 域时,目的就得到了具体化,就变成了目标。
原有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9的乘法口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怎样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与编写
(一)常用的方法 案例:《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理解“端庄、庄重、定格、刚毅、 坚毅、溶解、沉淀、侵蚀、荣誉、头衔、视如粪土、卓 有成效、烟熏火燎”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居里夫人“美丽”的内涵,理解议论性词句的 深刻含义。 3、学习本文“形、事、情、理”相互交融的写作方法。 4、思考人生意义,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