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训课件教师资格证之教育心理学.ppt

培训课件教师资格证之教育心理学.ppt


长时记忆)
五、中学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特点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1. 自我意识的分化(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2. 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 3. 自我评价逐渐成熟 4. 自尊心的发展
优选文档
12
(二)自我认识的发展 1. 自我认识转向对内心品质的认识 2. 自我评价途径多样化 3. 自我评价客观性提高
(三)自我体验的发展 1. 出现成人感(自己做主、渴望平等、抗拒监视) 2. 自尊感增强(渴望社会认可) 3. 出现自卑感
选择 教学方法
选择 教学形式
选择 教学传媒
评价教学效果

找出原因
采取措施
停止 优选文档
3
三、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一) 教学:科学,还是艺术 学习与天赋,先天与后天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理论意义(路漫漫其修远兮) 2、教育实践意义(他山之石)
•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教学 •解决教师实际课堂问题
优选文档
教育心理学
优选文档
2009年12月
1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一、从教育改革想到的
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的基本规 律
二、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
学生×教师×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优选过文档程
2
教学过程流程图
确定教学目标
组织教学内容
分析教学对象
选择 教学策略
(四)自我控制的发展 1. 果断性增强(“初生牛犊不怕虎”) 2. 行为和情绪冲动性大(兴奋和抑制发展的不平衡) 3. 自我调节的时间有限
优选文档
13
六、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同伴关系的作用
•给以稳定感和归属感 •获得社交经验 •提高宽容能力和理解能力 •学习社会交往技术 •发展社会洞察力 •获得集体感 •获得与异性交往能力
•理论派别走向融合(认知派和行为派) •东西方心理学相互吸收(美国和苏联)
5、中国的教育心理学发展
•第一本教心著作《教育实用心理学》,房东岳译,小原又一著
•第一本教心教科书《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
•十年动乱对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冲击
•1980年,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修订后出版
优选文档
优选文档
的影响
1. 身高、体重、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神经系统的变化 2. 促进成人感的产生和“我”的形象的改变 3. 运动需要显著增强 4. 心理和行为的不协调
二、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1. 性反感期(10—12岁) 2. “牛犊恋”期(12—17岁) 3. 接近异性的狂热期(18岁—)
6
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建构、最近发展区) •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自我效能、成就动因) •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认知和脑科学研究) •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支持合作等) •研究实际情景的影响 •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多元文化研究) •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 •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学习资源、网络环境、远程教学)
优选文档
15
第三节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科学神童皮亚杰
让·皮亚杰,生于瑞士纳沙科尔,11 岁发表有关鸟类动物的论文,15岁 时发表一系列软体动物论文,1918 年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受生物学、
(二)亲子关系
•情感脱离
•行为独立性增强
•思想观点与父母产生分歧
•父母在心目中地位下降
优选文档
14
(三)师生关系
喜欢具有以下特征的老师:
•教学方法好 •知识广博、肯教人 •对人对事公平合理 •负责任,守信用,说到做到 •容易接近、耐心、温和 不喜欢具有以下特征的老师
•上课拖时,上完课就不理学生 •经常责骂学生 •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枯燥 •偏听偏信、不公平 •不知作业太多太难 •向家长告状
优选文档
7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一、什么是发展,发展从哪里开始?
二、心理发展的几层涵义
• 心理种系发展(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 • 人类心理的进化(民族心理学) • 个体心理发展(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三、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遗传与环境之争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和危险期
(三)思维能力的发展
1. 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概念、推理、逻辑法则) 2. 辩证思维的发展(辩证概念、判断、推理) 3.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优选文档
11
(四)元认知的发展
1. 注意策略(问题中心) 2. 复述策略(短时记忆 3. 精细阐述策略 4. 组织策略 5. 分类提取策略
4
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乌申斯基1868年《人是教育的对象》 •卡普捷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 •桑代克(E.L.Thorndike)1903年《教育心理学》
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
•20年代: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领域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发展 •40年代:S.Freud精神分析理论广为流传 •学习理论研究的门派之争 •J.Dewey的实用主义到“做中学” •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体系
优选文档
9
三、中学生心理的基本特点
(一)过渡性:半幼稚、半成熟时期
1. 独立性(反抗性)和依赖性 2. 闭锁性与开放性 3. 勇敢与怯懦 4. 否认童年又眷恋童年
(二)动荡性
1. 思想动荡(敏感、对现实不满) 2. 自我评价高低起伏 3. 情绪动荡
(三)学习的发展
1. 学习内容的变化(科目增加、系统掌握间接理论经验)
2. 学习方法(自学、对知识的归纳分类)
3. 学习动机(内在动机、稳定性增强、学习兴趣分化)
优选文档
10
四、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一)注意力的发展 1. 注意目的性增强 2. 注意稳定性增强(12岁30分钟,女﹥男) 3. 注意转移能力增强 4. 注意分配能力逐步发展,但未达到成熟水平
(二)记忆力的发展 1. 以理解记忆为主 2. 抽象记忆占优势 3. 短时记忆稳定
优选文档
5
3、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独立理论学科体系形成 •布鲁纳(J.S.Bruner)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罗杰斯(C.Rogers)“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思潮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方兴未艾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表现
4、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