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管理智慧
国学的管理智慧
第一章 国学总论
一、国学的含义和代表人物
修齐治平 经邦纬国
1.国学的内涵和特征
• 国学,顾名思义,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 • 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说:“国学者何?一国 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 ,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 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 (《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
( 2 ) 宣 扬 德 治 , 对 军 事 重 视 不 够
( 1 ) 述 而 不 作 , 对 创 新 重 视 不 够
孔 子 的 不 足
24
著书立说
• 孔子在保存、整理和编辑的古代文献有《诗》、 《书》、《易》、 《礼》、《乐》和《春秋》 , 后来都被孔子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弟子。《论语 》成于孔子门人之手,故仓廪)与“乘田” (管放牧牛羊)。 •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十五岁即“志于 学”,“三十而立”, 并开始授徒讲学, 学名 闻遐迩。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 •齐景公向孔子问政: •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又说:“政在节财。”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 弟子弥众”,孔子不满现政,不愿出仕。他说: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孔子一生中有大半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 教育工作。他首创私学,开门授学,打破了“学在 官府”的旧制度,突破了贵族对文化知识的垄断, 促进了文化知识在民间的传播。
2018/8/20
Template copyright 2005
22
传说孔子父亲叔梁纥与颜姓女子 野合而生孔子(《史记孔子世》: “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 得孔子”)。叔梁纥先娶妻施氏, 生9女而无子;又娶妾,得一子, 名伯尼,有腿疾;依当时礼仪不 宜继嗣。于是与颜徵在野合生孔 子,时叔梁纥已72岁,颜徵在18 岁。
Template copyright 2005 10
2018/8/20
Template copyright 2005
27
孔子的封号
唐玄宗尊他为 “文宣王”; 宋真宗尊为 “至圣文宣王”; 元成宗尊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 清 初奉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 孔子的传承者
• 战国时期: 孟子 荀子 • 汉唐时期: 董仲舒 韩愈 • 宋代时期: 朱熹: 程颢、程熙: • 明代时期: 陆久渊 王阳明
•孔子曾仕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 因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 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 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
•受过礼遇,也受过监 视。过匡地,被围困 五天。曾“厄于陈蔡 之间”。 •归鲁时,孔子年六十 八。鲁人尊以“国 老”,但终不被重用。 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 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
2.国学的分类
•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 史时期。 • (1)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 、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 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 (2)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 家等,其中以儒家为主导,其它为从属地位 ;
• (3)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 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 经部; • (4)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 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孔子生平
• 1.孔子的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 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称为圣人。 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后 裔。父名叔梁纥,为一名武士。 据说孔子出生时,头顶中间低, 四边高,很像尼丘山。起名为丘, 字仲尼。
孔子像(前551-前479 )
孔子诞辰距今2561周年
叔梁纥与颜徵在生孔子
孔子出生图
孔子故居
孔 府
孔 府
2018/8/20
Template copyright 2005
15
孔 庙
2018/8/20
Template copyright 2005
16
孔林
2018/8/20
Template copyright 2005
3.中国传统文化的时空
• 国学作为传统文化,是指从氏族社会晚期、 至少是周秦以来到五四时期所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其境内56个民族长 期创造的精神财富,即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 华夏文化。 • 它以封建文化为主导,以儒学文化为主干, 涉及儒、墨、道、法、名等诸子百家的思想。
4.国学代表人物——孔子和老子
子不语: 怪力乱神
孔子从来不讲述妖魔怪异、 暴力打斗、悖理乱伦、鬼 神迷信。 The Master would not discourse on mystery , force , rebellion and deity .
( 3 ) 推 崇 礼 乐 , 对 劳 作 重 视 不 够
2018/8/20 Template copyright 2005
颜徵在在生孔子时,曾去尼 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 故起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 颜徵在和孔子在生活相当 贫困。颜徵在极为困难的情 况下将孔子培养成身高九尺 三寸,以博学闻名的英才。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由 于操劳过度早逝。
2018/8/20 Template copyright 2005 11
《庄子•天下》说:
《诗》以道志; 《书》以道事; 《礼》以道行; 《易》以道阴阳; 《春秋》以道名分。
庄子
2018/8/20
Template copyright 2005
26
《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 厚德载物” 。
“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