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doc35页)(1)

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doc35页)(1)

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先进制造业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产业支撑。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对于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升级,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使上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新体制新机制”,形成“新技术新装备”,“以加强技术创新,确立上海先进制造业高端优势为主线”,正确处理好制造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自身发展与服务全国的关系,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发展优势产业、稳定均势产业、淘汰劣势产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上海制造业的概况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海工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和工业新高地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2003 年,上海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0933 亿元,连续14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1978 年以来,上海制造业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 年至1990 年,主要是加强轻纺、增加产能、建设宝钢、发展汽车,开展恢复性调整和适应性调整,使轻重工业大体平衡。

第二2一阶段,从1990 年至2000 年,主要是突出重点、培育支柱、优化布局、提升重化,从发展八大重点行业到形成六大支柱产业,工业从调整中发展转入发展中调整。

第三阶段,从2000 年至现在,主要是强化创新、提升能级、发展装备、建设基地,全面启动科教兴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上海制造业对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显著。

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 总量的比重长期保持在50 %左右,2003 年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65 %,每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90年的0.306亿元上升到O.565 亿元。

(二)上海制造业具有门类齐全和配套完善的基础优势。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全国共有39 个工业大类行业,其中,制造业30 个、采矿业 6 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 个。

在30 个制造业门类中,上海均有涉及;从制造业中类行业看,全国有169个,上海有161 个。

(三)上海制造业在总量上尚有一定的相对优势。

1985 年之前,上海制造业总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

近10 年来,上海制造业总量在全国各省市排名中稳定在第五位,在35 个大中城市中居首位。

(四)上海制造业已进入持续高速发展阶段。

上海制造业总产值从1956 年的100 亿元到1987 年的1000 亿元,大约用了30 年;从1000 亿元到2003 年突破10000 亿元,大约用了l5 年。

据预测,从10000 亿元到20000 亿元只需 5 年左右时间,从10000 亿元一3一到100000 亿元预计需15—20 年。

(五)上海制造业已步入了重化工业持续稳定的增长期。

上海制造业自1992 年开始,重工业比重已连续12 年高于轻工业。

据预测,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两者之比将基本稳定在7:3 的水平,与国际上典型的重化工业中后期的特征基本吻合。

(六)重点产业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自“八五”开始,上海先后提出并确定了汽车、钢铁、石化、成套设备、通信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生物医药等为支柱工业。

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汽车、成套设备、精品钢材和石化等已占全市制造业总量的56%左右。

(七)以六大产业基地为龙头、市级以上工业区为支撑、区级重点工业区为配套的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二十多年来,上海制造业实现了从100 平方公里向600 平方公里,进而向6000 平方公里拓展的历史性跨越。

(八)上海制造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

在上海制造业161 个中类行业中,处于全国同行业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的占19%一27%。

在15个重点行业中,产出总量、增加值总量和增加值率都排在前三位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次之。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出总量位于15 个重点行业之首,但增加值率却居上述行业之末。

总的来看,上海制造业长期保持着对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和4带动作用,总量在全国的排序虽有所下降,但重点产业的规模优势,以及在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综合配套、人才集聚和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势较明显。

一是钢铁、汽车、石化等产业在全国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二是制造业产业链完善,这在世界各大工业城市中也是特有的;三是产业结构比较合理,重轻适度、比例协调;四是劳动生产率和效益居全国首位;五是制造业的综合服务水平居全国前列。

二、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机遇和挑战(一)先进制造业的基本内涵上海要优先发展的先进制造业,是指能够不断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并将先进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及管理方式综合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检测和服务等全过程的制造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服务功能全、就业比较多等特点。

它不仅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也包括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是上海按照“两个率先要求,贯彻落实科教兴市主战略,充分发挥综合优势,体现特大型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二)先进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从现在起到2010 年,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实现“两个率先”和构筑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阶段,也是上海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和时期,上海制造业仍将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和重要驱动力量。

从制造业发展规律看,进入重化工阶段后,制造业本身有一个5一数量扩张和结构升级并举的趋势,上海制造业要顺应这种趋势,并实现向高技术产业的逐步转型。

从城市发展规律看,世界各国的工业都集中在若干城市群,上海制造业总量和单位产出还远低于东京、大阪、纽约、芝加哥等城市的水平;目前国内工业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从上海自身发展需要看,制造业发展同全市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达到0.963 ,制造业对服务业的拉动系数达到0.565 。

发展制造业已成为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稳定就业、发展服务业的内在需要。

(三)先进制造业面临的发展机遇第一,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持续,上海有条件发挥综合优势,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基地和向国内辐射的桥头堡。

第二,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上海发挥老工业基地综合优势,加快发展装备产业和高新技术提供了市场机遇。

第三,上海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和完善的产业链,更有条件融入国际产业分工。

第四,上海综合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业发达,最有条件成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城市。

第五,国际化大都市的综合吸引力,能为先进制造业持续提供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四)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一是发展制造业与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

上海制造业在能源消耗、单位产出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居国内领先地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快增长方式转变,调整结构,使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6一二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稳定城市就业的关系。

高新技术产业是上海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但其总量目前仅占全市制造业的1/4左右。

要进一步扩大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增加总量,减少城市就业压力。

三是加快产业国际化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

在继续扩大利用外资的同时,尤其要加强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注重引进、吸收、消化和自主创新的有机结合。

四是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与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关系。

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中,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同时,要针对民营经济较多集中在消费类行业的现状,有步骤地在基础性、装备类产业内加快释放国有经济能量,调动各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先进制造业发展。

三、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选择(一)基本原则——坚持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将制造与研发结合起来,将引资与引智结合起来,加大海外收购、兼并力度;注重引进与吸收创新相结合,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相结合,提高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能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制造水平;完善重点产业研发创新体系,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

一7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发挥“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优势;实现市场基础性资源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从体制机制上充分发挥经营者积极性;支持中央在沪企业发展国家战略产业;调动各类企业、各种所有制经济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坚持加快自身发展,努力提高服务全国水平。

按照“立足大局、扩大开放、服务全国、互融共进"的要求,注重与全国各地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实现产业联动、配套和合作;创新合作方式,鼓励各类企业发挥管理、技术和资本优势参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建设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格局。

紧紧抓住长江流域发展机遇,依托长三角联动发展,在更大范围内集聚优势——坚持资源集约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正确处理好产业、环境、资源、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推广清洁生产。

(二)发展战略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既要尊重世界制造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从上海特大型城市和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殊性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要紧紧抓住世界制造业加快向中国转移的重要机遇,以制造业高端优势引领技术结构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抓住2010 年上海世博会机遇,加快先进制造业战略布局调整,带动一大批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突出发展目标的前瞻性和战略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科教兴市主战略和建设“四个中8一心"的总目标,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差别政策"的原则,对重点产业和行业实施相应的产业导向,提出到2010 年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方针是:提升支柱产业竞争优势,推动装备产业升级突破,加快战略产业培育壮大,抢占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保持都市产业稳定增长。

(三)主要目标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大基地、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为依托,以资金技术密集和充分就业相统一、制造业与服务业高度融合、中小企业充满活力为特色,构筑技术创新化、产业集群化、制造信息化、标准国际化、资源集约化的上海先进制造业体系,使上海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先进制造中心,研发创新和技术服务中心,大企业运营管理、投资和采购中心,人才集聚和教育培训中心,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交流的信息中心和全面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先行示范区。

——产业规模。

到201O 年,工业增加值在6000 亿元以上,保持对全市GDP 的重要贡献,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0 一27000 亿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