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

五.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

五.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及中国对策主讲人:俞斌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补贴与反补贴规则及中国对策第一节补贴原理第二节 WTO补贴与反补贴概述第三节补贴分类与规范第四节反补贴措施与争端解决第五节补贴与反补贴对策案例第一节补贴原理补贴的定义补贴存在的经济学解释补贴的形式补贴的影响1.1 补贴的定义联合国编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年版》的定义:补贴是政府单位,包括非常任政府单位根据企业的生产活动水平或企业生产、销售、进口的货物或服务的数量或价值,对企业作出的现期无偿支付,同时补贴由常住生产者或进口商领取。

如果是常住生产者,补贴的目的在于影响其生产水平、产出的销售价格或从事生产的机构单位的收益。

补贴对营业盈余的影响正好与生产税相反,在此意义上,补贴相当于负生产税。

P143 WTO的ASCM对补贴的定义1.1 补贴的定义我国于2002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中对补贴的定义(从进出口贸易角度给出的):补贴,是指出口国政府或者其任何公共机构提供的并为接受者带来利益的财政资助以及任何形式的收入或者价格支持。

这个定义与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定义一样。

我国的财政补贴的定义更着重国家意图,例如对出口补贴的定义更着重于对出口厂商的影响(其目的必须是降低出口价格或增强企业竞争力),而联合国的定义则更着重对企业或从事生产机构的收益和价格的影响方面。

补贴相当于是负税收1.2 补贴存在的经济学解释.公共产品的存在公共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满足社会成员公共需要的产品。

私人产品是指在消费者消费过程中排除了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可能性,同时在消费者不为该产品支付费用时,可以将此类消费者排除在外的,即它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

.垄断的存在3.外部效应的存在.信息失灵的存在.收入分配不公的存在1.3 补贴的形式.按补贴给予的透明度:明补和暗补.按补贴的内容来分 :价格补贴 ,亏损补贴 ,出口补贴 ,财政补贴 (税前还贷)等等.按补贴的来源 :中央政府补贴和地方政府补贴1.4 补贴的影响补贴对国民经济生产和生活往往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积极影响:1,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达到分配公平的目的;2,可以调节和协调国民经济结构,例如对国内某些产业尤其是薄弱产业的补贴可以直接促成该产业的成长和发展。

负面影响:1,扭曲市场信号,使得生产者不按市场规律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造成资源不必要的浪费;2,不利于企业间的公平竞争,甚至可能会导致社会资本大量涌入补贴行业的局面;3,造成一些企业钻补贴政策的空子,从而使企业的精力集中在获取补贴上,而不是专心于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益上。

政府补贴预期收益表百万美元第二节补贴与反补贴概述《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的产生《补贴与反补贴协议》主要特点《补贴与反补贴协议》对补贴的定义及其基本特点补贴的专向性2.1 《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的产生原因:–一方面,补贴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被世界各国广泛运用,–另一方面,各国纷纷使用反补贴措施抵制补贴的侵害,维护本国企业的公平竞争地位,产生:– 1979年关贸总协定(GATT)东京回合中达成的《关于解释和使用关贸总协定第6条、第16条、第23条的协议》通常称《补贴与反补贴守则》,是GATT在补贴与反补贴方面第一个较为系统的法律文件。

为诸边协议,只有20多个缔约方参加。

– GATT乌拉圭回合在东京回合协议的基础上达成了《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ASCM)。

该协议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重要法律文件之一。

2.2 《补贴与反补贴协议》主要特点(1)不仅对补贴作出了明确的定义,而且引入了―专向性补贴‖的新概念;P144 (2)将补贴分为禁止性补贴、可申诉补贴和不可申诉补贴三个基本类型,并分别予以规范;P145(3)对于发展中成员方的特殊和差别待遇规定得比以往更为具体和详细;(4)引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加强了反补贴争议解决程序的力度;(5)由于乌拉圭回合的多边协定采取一揽子接受方式,该协议具有更大的普遍适用性。

2.3 《补贴与反补贴协议》ASCM对补贴的定义及其基本特点 P143定义:由一成员方境内的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提供并授予某种利益的财政资助(Financial Contribution)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的支持措施。

补贴的特点:–第一,补贴是一种政府行为;不仅指中央政府,而且包括各级地方政府和国有公司等公共机构,也包括政府授权或干预下的私人行为。

–第二,补贴是一种财政措施,或收入或价格支持措施。

–第三,受补贴方可以从补贴行为中得到某种―利益‖,即从某项政府资助计划中得到某些它从市场上不能取得的价值。

–第四,补贴的对象是国内生产者和销售者,即对产品提供方的补贴。

–第五,补贴的目的是增强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补贴形式补贴在形式上多种多样:–直接资金转移(如贷款、赠予和股本注入)–潜在的资金和债务的转移(如贷款担保)–政府收入的减免(如税收优惠)–以优惠价格提供或购买商品或劳务(如政府采购行为)等与财政收益有关的措施。

2.4 补贴的专向性 P144定义:指补贴是成员方政府向其管辖下的某个或某些企业或产业特别提供的。

这类优惠是其他企业或产业不能获得的或高于其他企业或产业所享受的待遇。

判断标准:2.4 补贴的专向性判断标准:–第一,当补贴授予当局确定或根据立法确定某项补贴只限于某些企业时,该项补贴即具有专向性。

–第二,补贴授予当局为获取补贴或补贴的数量设置,或根据立法确定客观标准与条件,一旦符合要求就自动获得补贴,且这类标准和条件必须严格遵守而且在法律、规章或其他官方文件中明文规定,这时,补贴具有专向性。

–第三,虽然表面为非专向性补贴,但如符合下列情况仍有专向性:补贴由有限数量的特定企业使用;由特定企业优先使用;向特定企业提供不成比例的大量补贴;由补贴授予当局自行作出授予决定。

–第四,对限于授予当局管辖的特定地理区域内的特定企业的补贴。

–第五,所有禁止性补贴。

2.4 补贴的专向性企业专向、行业专向、地区专向和禁止性补贴非专向性的补贴是非反补贴性的,或者说,属于不可申诉补贴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节补贴分类与规范 P145禁止性补贴可申诉补贴不可申诉补贴3.1 禁止性补贴定义:指成员方既不得授予也不得维持的补贴。

成员方实施该类补贴的后果:任何受其影响的其他成员方可以直接采取反补贴措施。

类型:–(l)在法律上或事实上作为独立条件或多种条件之一向出口活动提供的有条件的补贴(出口补贴);–(2)作为独立的条件或多种条件之一向使用国内产品替代进口产品提供的补贴。

附件1 〈出口补贴例示清单〉附件1 〈出口补贴例示清单〉1/2(1)政府按出口实绩对企业或产业的直接补贴;(2)给予出口企业的货币留成计划或其他类似的出口奖励措施;(3)政府提供或授权的,使出口商品享受比国内运输更优惠的交通运输费用;(4)政府或其机构直接或间接通过政府指令计划的方式,对供出口货物生产的进口或国内产品及服务提供的条件,优于供国内消费货物生产的相同或直接竞争的产品及服务的条件;(5)出口直接税,或由工业或商业企业支付或应支付的社会福利的全部或部分豁免,或特别延期。

(6)与出口或出口业绩相联系的特殊税收减让,其优惠超过以直接税为基础而计算的国内消费品生产费用;附件1 〈出口补贴例示清单〉2/2(7)对出口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间接税的免除程度超过对用于国内消费的相同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8)用于出口产品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前期累计间接税的免除或延期,超过用于国内消费的相同产品的生产或服务的前期累计间接税的免除或延期;(9)对出口产品生产中消耗的进口费用的免除或退税,超出对进口投入的免除或退税;(10)政府(或由政府控制的专门机构)提供的出口信贷担保或保险,其利率不足以弥补这类计划长期操作费用和损失的开支;(1l)政府(或政府控制的专门机构)所给予的出口信贷利息低于市场实际资金利率。

3.2 可申诉补贴定义:指成员方根据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发展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对生产者或销售者进行的补贴。

协议规定:任何成员不得通过使用第1条第1款和第2款所指的任何补贴(补贴的定义)而对其他成员利益造成不利影响,即:–对另一成员国的国内产业造成损害–使根据GATT1994获得的利益丧失或减损–―严重侵害‖另一成员的利益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国内产业–定义:指同类产品的国内生产者全体,或指总产量构成同类国内总产量主要部分的国内生产者,但是如生产者与出口商或进口商有关联,或他们本身为自其他国家进口的补贴产品或同类产品的进口商,则―国内产业‖一词可解释为指除他们外的其他生产者。

(16.1)损害–定义:对一国产业的实质损害、对一国内产业的实质损害威胁或对此类产业的建立的实质阻碍。

利益丧失或减损该概念在GATT中有很长的历史。

对于补贴,典型的情况是,一成员认为,作为另一成员关税约束的结果,它本应获得的改善的市场准入机会,因为另一成员给予补贴的影响而受到削弱。

严重侵害 1/3严重损害另一成员的利益,如何认定严重侵害:–来自另一成员的出口产品进入补贴成员的市场时,或进入第三国市场时,被代替或受到阻碍;–与同一市场中的另一成员同类产品的销售相比,造成大幅度削低、价格抑制或价格压低;–补贴产品在同一市场中造成大量的销售损失;–补贴导致补贴国家在某一初级产品的世界市场中的分额增加。

严重侵害(例外) 6.7 2/3禁止或限制申诉方相同产品的出口或进入有关第三方市场;对特定产品实行贸易垄断或国营贸易的进口方政府由于非商业原因,决定其进口从指控成员方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自然灾害、罢工、交通破坏,或其他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申诉方出口产品的生产、质量、数量,或价格受到重大影响;存在限制申诉成员方出口的协议安排;申诉成员方可供出口产品的自愿减少(包括申诉成员方国内或地区内企业将出口自动转移到新市场);出口产品不符合进口成员方的技术要求和其他法规要求。

严重侵害 3/3由于证明补贴的不利贸易影响在很多情况下较为困难,因而ASCM规定,下列情况的补贴应认定为严重损害的依据:(6.1)–一项补贴超出产品总价值的5%;–弥补某产业经营性亏损的补贴;–弥补某企业经营性亏损的补贴,这种补贴既不是一次性的措施,也不是为解决企业长期发展和避免严重社会问题而提供的补贴,而是定期和重复提供的补贴;–直接的债务免除或授予补贴以偿付债务,即申诉成员方只需证明这一补贴存在,而给予补贴的成员方则需证明这一补贴未造成申诉成员方利益的严重损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