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高福利的本质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高福利的本质

当资代本主义国家实行高福利的原因及其本质
【摘要】福利制度最早可追溯到英国1601年颁布的《贫穷法》,该法旨在安抚因“圈地运动”而失地的大量农民。

二战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繁荣,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福利国家”政策,尽管这些政策有利于提高工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资本主义阶级的剥削本质并没有得到改变。

【关键词】资本主义高福利原因本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从胎儿到天堂”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们宣称国家主要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贫困已不再是资本主义社会间题,而是一个正在消失的回忆”,即所谓实现了充分就业,实现了公平合理的收入和财富的分配。

资本主义的一切弊端都可以在“福利国家”中得到解决。

【1】不可否认这一政策对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保持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长期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把握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理性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原因,了解其实施所导致的困境和最新进展,进而深入把握其本质,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资本主义,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高福利政策的内容和成果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一般有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补助。

社会保险,主要包括老年退休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事故保险等内容。

这些保险一般以在职职工在工作期间每年按期交纳的部分收入、政府承担的部分财政支出与雇主承担的相应部分共同组成。

当职工年老退休、失业或患病而丧失工作能力时,可领取部分津贴,以资补偿。

社会福利补助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给低收入或无收入者以一定的经济补助,以保障他们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一定的社会服务享受。

【2】例如,医疗保健服务、国民免费教育、交通补助、住房补助、儿童营养补助、单亲家庭补助与多子女补助等。

需要提出的是西方各国的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补助的项目与分类不尽相同,某些国家的社会保险内容,可能在另外一些国家成了社会福利补助。

例如,失业补助政策在美国属社会保险内容,在澳大利亚却属社会福利补助内容。

这一社会福利制度,使公民的生老病死、伤残孤寡、交通、教育、住房、休假等无一不在其内。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了高工资高福利政策,工人生活状况有明…显变化。

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所增长,1970年和1949年比较,美、日、西德、法、英等国制造业工资分别提高了48.8%、289.7%、242.4%、120.4%、46.1%。

随着工资的增长,劳动群众购买力有所提高,电视机、电冰箱、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基本上已经普及。

工人居住条件有明显好转。

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得到相应发展。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人劳动时间有所缩短,由战前的每周47小时缩短到40小时。

【3】
二、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高福利政策的原因
第一,马克思说. 劳动力的价值, 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

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造就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繁荣。

这一阶段,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空前的繁荣。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一方面,要长久保持经济繁荣的发展势头,就必须改善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以激发其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生产劳动的新需要:因此,战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福利国家”政策的首要原因
第二,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工人争取提高工资和反对通货膨胀的经济斗争和要求改善政治地位的政治斗争连绵不绝、此起彼伏。

面对日益强大的工人有组织的斗争, 资产阶级为了缓和
阶级矛盾,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必须改变剥削方法和奴役手段, 推行改良主义政策。

【3】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高福利其本意不是为了改善工人的生活水平,而是为了缓和矛盾维护其统治地位。

第三, 资本主义早期, 工人是机器的附属物, 资本家榨取的是工人的血和汗, 实行血汗工资制度;战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与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相适应, 客观上要求生产第一线的工人独立地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需要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3】战后生产的上述特点要求资本家改变剥削方法, 变榨取工人的血汗为挖掘工人的智慧。

因此, 资本家更多地依靠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手段, 即主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办法来增加剩余价值;采用增加工资、奖金和推行福利政策来调动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剥削手段的改变, 使资本主义剥削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 但其根本目的仍然是提高剥削程度, 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第四,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挑战。

二十世纪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的薄弱环节建立。

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更是如火如荼,在亚、欧、非、拉成立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

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使本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社会权利、日益改善的生活状况等使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日益显现。

这就对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直接挑战。

为应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增强资本主义的吸引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施或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以避免自身被社会主国家超越而走向灭亡。

第五,改良主义等思潮的盛行。

战后社会改良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第三条道路”等思潮在西欧、北欧等国家盛行,不少国家工人党、社会民主党等左翼政党上台执政,将福利国家政策作为其施政纲领之一。

“福利经济学””、“福利国家”学说及凯恩斯主义等经济理论在战后西方经济思想中占主导地位,执政者将其转化为国家经济政策,就形成了高福利制度。

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高福利的本质
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福利国家”政策在本质上是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保护生产者不过是保护资本主义生产的手段,因而高福利制度在本质上是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

其基本功能,不过是防止社会低收入者因社会分配不公而产生对资产阶级长远利益的破坏。

第二,由于他们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 在国际上又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 这也迫使资产阶级作出让步, 因为资产阶级害怕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会危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安全和资产阶级的统治, 所以他们宁愿在物质利益的分配上作出一些让步, 来求得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国家实施高福利的根本目的在与维护其统治。

第三,“福利国家”制度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弊端。

它没有实现“收入均等化”,没有消除贫困和两极分化,更没有消除剥削,甚至都没有减轻剥削。

【1】在当今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仍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

第四,战后发达国家推行福利政策不仅可以缓和阶级矛盾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推行福利政策还可以增加社会消费, 扩大国内市场, 促进商品的销售,为扩大再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其最终目的仍然是获取更多利润。

结语
总之,当代西方的“福利国家”政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矛盾得到了彻底地解决。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工人阶级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越来越多,而“资本流向世界,利润流向西方”的利益分配格局,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能够更多地掠
夺全世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财富【4】。

在全球工人阶级受到全球资产阶级剥削的程度越来越高的条件下,某些国家实行的福利政策改变不了资本主义全球剥削和掠夺的本质,这一切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产阶级也没有摆脱被剥削被奴役的阶级地位。

正如马克思所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

”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就像是从工人身上掠夺一只羊后再分给工人一条腿作为奖励,以激励他们生产出更多的羊。

所以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福利政策的本质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其统治地位。

【1】姜霁青.当代西方“福利国家”政策析评【A】.河北工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04 - 0021 - 04
【2】史柏年. 社会保障概论【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白爱珠.思想政治课教学【M】
【4】李培荣. 怎样看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工资和高福利《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1年26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