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自贸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0

上海自贸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0

上海自贸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13111037程嘉璐 13级数理经济2013111628戴明磊 13级数理经济2013xxxxxx 王雅婷 13级数理经济2013xxxxxx 王竹萱 13级数理经济2013xxxxxx 宋赟 13级数理经济2013110422 郑伊云 13级数理经济一、上海自贸区概述(一)上海自贸区简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1] ,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也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位于浦东境内,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

该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七个区域。

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广东(三大片区: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蛇口自贸区、珠海横琴自贸区)、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二)上海自贸区建设背景中国自贸试验区花落上海并非偶然。

在国务院的期许中,上海自贸区将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很可能以“一国之内”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出现,它采取特殊的监管政策和优惠税收,对一国内的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将有极大促进作用。

2013年3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调研期间考察了位于浦东的外高桥保税区,并表示鼓励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在28平方公里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园区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

李克强所指28平方公里即为上海综合保税区范围,其中包括2005年与浙江跨区域合作建设的洋山保税港区、1990年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以及2010年9月启动运营的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上海口岸服务办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口岸外贸货物吞吐量累计达3.6亿吨,同比增长5.9%,上海港继续保持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地位。

外高桥港区完成1536万标准箱,连续八年蝉联全国国际船舶吞吐量最高的港区。

(三)上海自贸区规划建设2013年9月18日,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该总体方案就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营造相应的监管和税收制度环境,扎实做好组织实施等主要环节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银行业机构、信息通信服务除外),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

《方案》又指出,扩大服务业开放。

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开放。

二、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影响(一)溢出效应1、带来制度创新的示范效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中国将保持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中国将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

但是中国已经不可能沿袭高消耗、高投入的旧模式,而是必须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上海自贸区就是中国政府积极探索扩大开放的一个全新并且是重要的办法。

可见上海自贸区不是针对单一城市的“政策红利”,而是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国家战略中所要求的上海自贸区建设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是指上海自贸区要通过金融、税收、贸易、投资、监管等一系列制度变革以及政府职能的重大转变,为全国性的改革破局带来巨大的示范效应2、进一步推动外向型经济升级长三角的外向型经济经过前一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后,亟需新的动力推动。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当于将国际市场直接搬到了上海市,周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信息搜寻成本大幅度降低,进入国际市场的距离大大缩短。

获得国际人才、国际资本、国际企业的渠道更加畅通和便捷,推动外向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上海为周边城市提供的国际贸易服务更加便利,国际贸易交易环节减少,交易成本降低,能更好地促进本地区的进出口贸易。

以无锡为例,无锡拥有众多品牌进出口企业和省级以上出口基地,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前10,物联网、云计算、服务外包、工业设计、文化创意、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国内领先优势,上海自贸区拥有管理、贸易、税收等优惠政策优势,锡沪综合交通体系完善,物流成本较低,有利于无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全面拓展境外市场。

尤为重要的是,将有利于无锡深入研究,探索设立文化产业保税区,在国内自贸区扩容时抢抓开展空港型自由贸易园区试点的机遇。

3、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与承接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必将加剧上海区域范围内的要素稀缺度,进一步推动上海的土地、劳动力、交通等有形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这对一些要素依赖型企业造成打击,预计将会有新一波产业从上海向外围城市梯度转移过程。

以无锡为例,我们将上海的人力资源成本及土地成本和无锡做了个比较。

2012 年,上海最低工资标准1450 元,比无锡的1320 元高10%;职工平均工资为4692 元/月,比的4293 元/月高7%;出让土地均价10915 元/平方米比无锡出让土地均价3991 元/平方米高出175%。

基于降低商务成本的考虑,上海制造业将向周边地区转移,这给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二)虹吸效应1、总部经济面临“虹吸”挑战国家设立上海自贸区重要目的在于倒逼经济改革,挖掘改革红利,加强与国际接轨,上海自贸区将赋予企业国际化运营、贸易便利化、金融自由化等更大幅度的优惠政策,正式挂牌运营后可能在较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会直接促使有海外业务的企业更愿意将一些总部功能放到上海,这对周边地区扩大招商引资和进出口产生较大压力。

2、高端服务业面临竞争挑战上海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将使上海对长三角省的高端要素和柔性要素(包括高端企业、高端人才、创新要素等)吸引力大幅度增加。

上海自贸区内将实施人民币自由兑换、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区内加工制造的产品免缴增值税、对境外投资收益采用分期缴纳所得税等等优惠政策。

这些优惠政策无疑会进一步吸引高端人才、高端企业以及企业中的高端部门向上海流动,对相关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各种外贸、信息、金融等产业)造成进一步冲击,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产生一定负面效应。

3、海关特殊监管区面临挤压挑战上海自贸区作为国内第一个自贸区,涵盖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等综合功能,实施境内关外特殊政策,通关服务更加便利、快捷,将吸引更多周边地区的进出口货物来上海通关,会吸引更多的外资来上海投资,故周边地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面临挤压。

以无锡为例,目前有很多进出口在上海通关,上海自贸区建立后,可以预计,本地进出口货物通关率将进一步下降,压缩无锡综合保税区的发展空间。

三、上海自贸区对国内外物流和货运产业影响(一)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其中物流作为贸易的重要支撑功能,为影响自贸区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并对其进行说明。

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下列要点:1、整合四大保税(物流)区:总体方案中说明,“试验区的实施范围涵盖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2、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积极发挥外高桥港、洋山深水港、浦东空港国际枢纽港的联动作用,探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

3、开放远洋货物运输:放宽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国际船舶运输企业的外资股比限制;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

4、开放国际船舶管理: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

(二)自贸区对物流发展的影响上海自贸区对物流业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以上总体方案所带来的对货物流通的运输、装卸等环节的直接影响,还表现在上海自贸区本身整合四大保税区后所特有的区域优势以及便利的贸易条件也会给物流发展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总的来说,明显的区域优势,各项政策方案以及便利的贸易条件是促进自贸区物流发展的三大支柱。

1、自贸区明显的区域优势助推物流发展从自贸区自身来说,整合后的“四区”在定位上也会根据原有优势有所侧重,其所承担的物流功能也相应不同。

另外上海自贸区由于其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对国内物流也起着促进作用。

在水运方面,自贸区背靠全球最大最繁忙的内河物流通道——长江水道,其贯穿中国的东部,中部直至西部,使得上海港能和长江沿岸主要港口嫁接。

在铁道运输方面,上海自贸区串联着中国的两条客流和物流大通道——京沪高铁和沪深高铁,把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连成一片,成为区域经济融合和南北物流往来的重要支撑点。

从国际视野来看,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也将促成上海成为亚太区供应链的核心枢纽。

在总体方案中规定,自贸区要加快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并且鼓励跨国企业建立亚太地区总部及营运中心,为此,自贸区将会为跨国企业提供最优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人才流和信息流,外加上海“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国际航空货运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这四个中心平台的打造,势必吸引众多跨国企业把上海重新定位为亚太区供应链的枢纽。

2、自贸区各项政策方案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在我国,政策方案的颁布和实施与一个行业的发展前景紧密相关。

因此如何利用自贸区的政策红利谋求发展快速壮大,是自贸区正在思考的问题。

对国内的物流企业来说,在金融领域,自贸区的总体方案要求自贸区加快金融制度创新,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运用国外的资本发挥杠杠效应,为物流企业提供了多种融资途径。

在税收领域,自贸区实施促进投资的税收政策,减轻一些物流企业在创业初期的税收负担,使更多资本投资到自身的发展壮大上。

此外,总体方案中还要求自贸区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因而与电商相关的国际物流快递企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

对国外的物流企业来说,自贸区对外商企业实施的各项利好方案也吸引其纷纷投资。

例如总体方案中规定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并且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自由转移其投资收益,这有利于国内外物流企业享受同等的待遇,公平竞争。

而且总体方案中还开放国际船舶管理,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也会提升自贸区的船舶管理水平。

对自贸区内的物流企业来说,自贸区的成立还有助于提升这些企业的转型升级。

在实施方案中,随着一些贸易限制的取消、关税的降低,还有便利的进出口通关政策,这些措施将直接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加快自贸区内外的物资流通速度,因此物流量也会大幅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