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江西九江同文中学易恒梅2014.2
4.1从全球变暖谈起——温度、温标及温度计、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课前回顾:复习热身,将下面的空格填写完整
一、从全球变暖谈起——温度、温标及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温度的单位有两种:一种是摄氏温度,另一种是国际单位,采用热力学温度.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3.使用温度计之前应:(1)观察它的量程;(2)认清它的最小分度值.
4.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二、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是: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腾时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时因为液体中含杂质沸点会有适当变化,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4.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5.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课中学习:
1.把一只温度计从20℃的酒精中取出后放到20℃的空气中,温度计的示数将()
A.不变
B.一直下降
C.一直升高
D.先下降后又升高
分析: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温度计上沾有20℃的酒精,酒精易蒸发,且蒸发要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所以温度计的示数降低,低于20℃;当酒精蒸发完之后,由于周围空气温度为20℃,与温度计之间存在温度差而发生热传递,最后温度计的示数又回复房间内的室温.
简解:D.先下降后又升高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当两个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现象,当两物体温度相同后,热传递停止.
2.“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水就一定会沸腾起来.”这种说法对吗?
分析:这是常见的一种错误看法.
第一,100℃不一定是水的沸点,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液体的沸点是会改变的,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第二,即使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温达到100℃,水也不一定能沸腾.这是因为完成液体沸腾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有:一是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二是液体要继续吸热,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不能说,水到了100℃,就一定会沸腾.
简解:这种说法不正确,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水不一定会沸腾起来.
点评: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液体沸腾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二是液体要继续吸热.
3.在如图4-1-1所示的装置中:
(1)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
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 _
现象,雾状的“白汽”实际是__ _ _;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
___ 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 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是:__ .
分析:水蒸气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人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看见的“白气”是悬在空中的小水珠.
当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环境时,就会发生液化现象,气态的水蒸气会变成液态的小水珠.
在液化过程中,伴随着放热过程,所以玻璃的温度将升高.
简解:(1)液化小水珠(2)水升高(3)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
点评:气态水蒸气是看不见的,当水蒸气遇到冷的环境就会发生液化现象,在液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能看见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4.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高山上烧水时,温度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衣柜里防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汽化现象
D.冬天,冰冻的湿衣服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
分析:水的沸点随水的表面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高山上的气压比山下要低,所以在高山上烧水时,温度不到90℃水也有可能沸腾,A是正确的.
狗常把舌头伸出口,是借助唾液的蒸发吸热,散发身体的热量,B 是正确的.
汽化现象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樟脑丸原本是固态,越来越小后是变成了气态,发生的不是汽化现象而是发生了升华现象,C是错误的.
冰冻的湿衣服上的冰是固态,变干后是气态,发生的是升华现象,D是正确的.
简解:C
点评:水的沸点随水的表面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液体蒸发时要吸热,有制冷作用.
5.小明用如图4-1-2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沸腾时,温度计
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这表明当时的大气压强要比1标
准大气压强;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

请写出
两种可行的办法:①;
②.
分析:液体沸腾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温度为该液体的沸点.
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可以减少水量,给烧杯加盖子减少热量损失,或提高水的初温都可以.
简解:98低(小)①减少水量
②烧杯加盖(或增强酒精灯的火焰、提高水的初温等)
点评:本题考查液体沸腾的特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沸腾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课后反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 炎热的夏天,发现中暑患者后,常常把患者扶至通风处,并在患者身上擦上酒精,这里用到的主要物理道理是:(1)酒精易蒸发,吸收身体的热量,(2) 通风处空气流速快,加快蒸发.
2.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
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4-1-3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___汽化____ (液化/汽化)现象,并_吸收____ (吸收/放出)热量.食物放入冰箱内,温度逐渐下降,这是通过_热传递______(做功/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食物的内能. 3.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燥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
面又变得清晰起采.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先液化,后汽化.4. 如图4-1-4,小红利用烧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了一个液体温度计,该温度计是利用
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_原理来工作的;使用中发现,微小的温度变化液柱升、降不明显.对此,
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办法.换成大一些的烧瓶(或换成更些的玻璃管).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 牙科医生使用口腔镜对病人检查前,常把镜子放在火上烤一会儿,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消毒,防止病菌带入口中B.防止水蒸气液化看不清口腔内的情况( B )
C.减轻对病人的凉刺激D.防止口水在其表面凝固
6.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

“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彻底止沸
C. “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 “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7. 夏天扇扇子能使人感觉到凉快,这是因为扇子所产生的风( C )
A.使空气的温度降低
B.减慢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
C.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
D.在人体表面吸热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8题20分,第9题18分,共38分)
8.【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4-1-5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
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
蒸发快慢可能还与物质种类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4-1-6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是否有关。

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温度和
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9.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
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中4-1-7a、b所示。

则图中 b 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中__ a 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左表所示:(1)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_98____℃.(2)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不在标准大气压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