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王小波《青铜时代》的艺术特点

论王小波《青铜时代》的艺术特点

论王小波《青铜时代》的艺术特点摘要:王小波的《青铜时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时代三部曲的颠覆性创作,《青铜时代》以其故事的荒诞性、人物的穿越性以及语言的幽默独特性,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价值观取舍上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延续了王小波的语言幽默,而反乌托邦、反现实的创作创新也让《青铜时代》打上了独特的“黑色幽默”的烙印,这看似荒诞不羁的作品里,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非常强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即是通过对《青铜时代》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来分析其在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特点,通过对王氏幽默的解读,来重新认识王小波的人生价值观:有趣。

关键词:王小波创作艺术特点人物形象一、王小波的个人生平及其创作生涯王小波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面旗帜,出生在1952年的北京,当时正是三反运动期间,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家庭正在悄悄发生着巨变,王小波的父亲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就在王小波出生之际,很多人认为这也是王小波英年早逝的一个原因。

20岁的王小波在牛街教学仪器厂做了工人,后来《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就是以工人生活为北京写作的。

1977年与当时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李银河。

1980年在杂志《丑小鸭》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校教书。

1986年获硕士学位。

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

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

1988年,与妻子一道回国,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1989年,9月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包括五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

1992年9月,正式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

从体制内到体制外, 从人人羡慕的大学教师变成存在生活压力的自由撰稿人 , 获得了自由 , 同时也获得了追求自由的根底。

12月,应导演张元之约,开始写作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

1992年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3月,《王二风流史》由香港繁荣出版社出版。

1996年10月,李银河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机场上夫妻永别。

因此 , 王小波去世引起的轰动 , 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对诗意的执着追求拨响了人们遥远的记忆之琴。

[ 1]王小波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

在他短暂的45岁的人生里,并不算是高产的作家,他活着的时候,读者群体多是同龄人,而在其死后的岁月里,也同样吸引着一茬又一茬的年轻人,读他的作品,模仿他的风格。

时代不同,面对的苦恼和困惑可能有所不同,但在王小波的作品里感受到的对自由的渴望,对真诚的向往,都是时间永恒的主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独立思考、独立风趣、独立幽默的智慧,将指引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面对现实。

作为真正为当代中国小说注入了新元素的作家,在知青小说的创作中,王小波的语言和叙事方式在作品钟都体现出了独特的智慧,和清醒的现实生活认知。

在他同时代同时期的作家当中中,鲜少有人能达到。

二、《青铜时代》的文学价值及其艺术特点(一)文学价值及文学地位《青铜时代》是一部翻写唐人传奇的小说,唐传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被誉为中国短片小说先河的正典文本,分别以袁郊《甘泽谣》中的〈红线〉,杜光庭的〈纠髯客传〉,薛调的〈无双传〉为原型,作者将这三个故事演绎出充满王小波式的黑色幽默,在作品当中,充斥着看似荒诞不经的插科打诨,反复使用与历史小说故意背离的语言,不断用“出格”来定位小说中的一个个荒谬的历史真相。

《青铜时代》是延续王小波一贯的文学风格社会主题,对于反乌托邦,反思想压制的文风承袭的又一力作,对于作品本身的“趣味性”的追求,让这部小说,显示出独一无二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借鉴了诸多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和叙事策略,在叙事中显示出王小波独一无二的才华和思想,以繁复、复杂、冗长为特征的语言叙事风格却并不令人生厌,处处充满“有趣”的品格,让幽默的语言和匪夷所思的想象别具匠心。

《青铜时代》并没有完全抄袭后现代主义的反理性模式等负面思想,而是有选择地表达,有选择地创作。

在《青铜时代》里,虽然古今场景变换不断,历史的概念意识没有断裂,与现实当中形成更加强烈的对比,在结尾处一反唐传奇的大团圆结局,取而代之以悲剧结束收尾,这是王小波对既定文学规则的叛逆之处,对理想世界的怀疑态度。

叙述开放灵活自由,打破时序结构,不拘泥于传统,利用复杂的多线索交叉复式叙述结构,使得读者在阅读中充分体验变异中的荒诞,在荒诞的体验感中感受到愉悦,从而引人思考,发人深省。

《青铜时代》是时代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延续前两部的写作背景和风格,《黄金时代》以现实世界为背景,主要讲述的就是“文化大革命”的时代,知识分子群体性的无能同时饱受政治“左”的泛滥横行的歧视,在民族和国家灾难泛滥的时代,无法拥有自我意志和个人尊严,遭遇到了一系列的不公平的待遇,在逐渐摆脱文化的过程中,主人公“王二”的心态变化,创造出一种新的知识分子形象和生存模式;而《白银时代》则是充满虚拟与想象的作品,主要讲述的是,跨世纪的知识分子的生存处境。

通过回忆来描述未来世界的知识分子的人生,给现代生活以深刻启示。

《青铜世界》源于唐传奇,改编于过去的故事,通过写古代的过去的知识分子的故事,刻画出追求个性,追求自由,追求创造欲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权力斗争控制的封建时代,自由和个性追求,被时代画上了滑稽的符号,不断扭曲的心态和行为,使智慧和爱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演变成闹剧。

时代三部曲的故事选材、人物方面看似没什么联系,但在主题表达方面,都是描写知识分子的处境,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未来,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处境,都无法脱离知识分子本身的特点和时代所赋予的特征,在叙事方面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在塑造人物方面也表现出特有的价值。

(二)艺术特点1、语言艺术的独特性小说的语言风格直白、幽默,延续了王小波诸多作品的语言风格,在《青铜时代》里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对主人公的思想进行思辨,这时的语言充满着辩证性,无论是引领读者思考还是通过主人公的反思引出故事情节都是作品语言的一种创新手法,这是王小波的高明之处。

除此之外,大量的“王小波式”的黑色幽默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不断涌现出“别致”而特立独行的幽默感。

比如:他对我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我答道:您知道我早上吃了些什么吗?他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我说:这是对建筑行业的污蔑。

他说:你这样子怎么为人师表?我说:您的意思是我不够漂亮,这是女生的看法吗?他说:你要知道我国的国情。

我说:我怎么不知道?我每月挣30美元。

[ 2]这是王二与李主任之间的对话,这段对话充分体现出了王小波的语言功力,这样的妙语连珠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幽默,更是作者思维及性格幽默的直接体现。

这也就是“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在小说当中比如《寻找无双》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性的细节,展现出丰富的杂学写法,不仅使故事更加的丰满,也体现出作者语言风格的丰满性。

比如王仙客拥有的望远镜以及数学才能等都是语言独特性的展现。

不仅如此,大量的夸张调侃,是王小波在小说中常用的语言手段,他相信文字不是用来看的,需要有节奏的快慢,这是王小波作品里的语言筋骨,有意味的夸张不仅丰富着人物形象的刻画,更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语言体验。

比如,在红拂的死中,他明确地调侃着:“红拂上吊的准备事项就在专家领导下进行,和她自己没了关系。

”[ 3 ]这种不合逻辑的调侃和叙述,暗藏强烈的幽默和讽刺效果,同时又充满着快感,反衬现实丑陋的同时, 又拥有了一种“自我指涉”和“自我增殖”的转喻色彩。

2、叙事手法的独特性《青铜时代》独特的叙事手法,不仅仅表现在一反传统叙事的规范和有序,不断跳出人们的固定思维,采用荒谬的模式,增加黑色幽默。

《万寿寺》通过一个被汽车撞到导致失忆的人,以现实世界的王二和唐朝时代的薛嵩的生活交替为背景,通过想象不断穿越,在小说中,一反常态,不断通过交叉与穿越的手法进行情节的安排,通过这样不可预测不可预知的故事来表达一种对人生的不确定、多种可能性的主题,生活乃至人生,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在《万寿寺》里人物的命运感减弱,甚至消失,追寻人生的不断变化的意义和体验,追求自由的主题就呼之欲出。

《万寿寺》的魅力就在于不按套路出牌的变化自由、天马行空的想象、情节荒诞无厘头、行文没有固定程式,简直是表达自由追求的典范。

在讲述的过程中叙事手法的独特性让人忍俊不禁。

在王二的第一叙事中添加第二叙事,在手稿中生成元故事事件,分别写了关于薛嵩和红线在失忆之前、恢复记忆过程中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独特的想象和线索,从中蔓出枝故事的开始,将故事在发展中曼生出可能性,同时消除了叙事时间等确定性因素的描写。

在《寻找无双》中, 由“寻找”闯入宣阳坊的王仙客,因寻找而蔓生出“鱼玄机”的故事被虐待与杀戮逐渐替代了寻找无双的叙事线索,逐渐浮现出无双、彩萍等人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不断纠缠,成为一个开放,又由再生机制的故事生成模式。

3、人物形象的独特性《青铜时代》是王小波根据唐传奇改变而成,但人物形象方面却与原来的人物关联不大,甚至有颠覆。

历史小说当中的风尘三侠,无疑是英雄美人的形象。

李靖是乱世英雄,不仅慷慨、才智过人,更是有运筹帷幄的智勇双全,而在王小波的小说当中,李靖只是洛阳城里的一个知识分子,以发明为乐趣,在洛阳城里随心所欲比如喝酒、纹身、吸大麻。

红拂女本应是位巾帼女英雄,而王小波的叙述中却发现,红拂其实只是在追求有趣的小女子,她的夜奔只是源于一种寂寞一种无聊的反抗。

与历史上的虬髯公英雄形象不同,在《红拂夜奔》里, 他虽然是个剑客,却非常的庸俗,盯梢红拂与李靖的夜奔却毫无意义。

在岛外做国王,集滑稽可笑于一身。

在这样的创作中,颠覆着人们心中旧有的固定形象,改变了传统观念,同时也不乏大胆的创新新的人物形象,在不断变换的场景和情节中,对英雄形象进行反叛,荒谬夸张却又充斥着大量的讽刺。

这是对历史人物的创新,也是王小波小说人物形象的独特之处。

三、从《青铜时代》看王小波的黑色幽默王小波把西方的幽默融进他所生活和经历的这个时代, 开创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王小波式的幽默时代。

在描写手法上,通过塑造一些非正面的人物形象,借助可笑的言行表达对现实问题的种种不满,这种风格源于60年代的美国,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他们擅长突出人物与环境的不协调,通过对不协调的因素进行放大、扭曲、使读者忍俊不禁,同时又感到沉重。

在描写手法上喜欢打破传统,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回忆混合起来, 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调侃戏谑混成一团。

“黑色幽默”是一种集悲剧与喜剧特征为一体的文体。

它往往反映现实,往往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知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