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二十岁的父亲蔡怡①“爸爸,您几岁啦?”我问。
听到我喊他一声爸爸,他面有难色地望了我一眼,好像对我这叫了他五十多年的称呼无法接受。
但一向温文、有修养的他犹豫了好一会儿,用疏远又客气的态度回答:“二十岁吧!”【甲】②他说的时候,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不,我应该说他脸上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
那是三岁小娃娃那样的纯净的笑。
③“您是做爸爸的哟,怎么才二十岁?”我一面提醒他,一面拿镜子给他,要他看清楚镜中的老人。
④“瞧,您一头闪着银光的白发,不是二十岁吧?”我给他第二个提示,再次试探他的记忆。
⑤趁着父亲专心地望着镜子,我也在一旁细细地打量他。
他穿件浅绿色短袖衬衫,洗得泛白了。
本来我想帮他换上丈夫出差回来为他刚买的新衣,他却一直拒绝,直说没钱也不能穿别人的衣服。
⑥他总担心没钱,不知这是老年人的通病,还是失智老人独有的忧愁。
向他出示写着他大名的存折,并大声念出折子里的存款数额,是我每天的功课,但都无济于事。
每隔十分钟,他就要出门找教书的工作赚钱。
他一面说,还一面摸上衣口袋,于是我赶紧在他的口袋里放上几百块钱,然而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⑦父亲的焦躁让我心疼,不停地解说也很累人。
雇用的外籍看护担心我不在家的时候,中文不流利的她无法应付父亲,更担心父亲因急着找工作而趁人不备溜出大门。
他曾经很神奇地打开四道不同的锁,搭电梯下到一楼,所幸被已经打过招呼的警卫拦了下来。
⑧后来我为解决父亲的“工作狂”心态想出一条妙计。
我用他的口吻在一个纸板上大大地写着:“我,蔡某某,已经教了四十多年的书,现在领退休金在家养老,还有儿女奉养,生活无忧无虑,不需要再去工作赚钱了。
”⑨没事时,我就请他翻来覆去地大声朗读这些话。
每读一遍,他紧绷的神经就会松弛一些,脸上浮现出笑容。
但读完立刻忘记,所幸,他会自动重读一遍纸板上的好消息,每天读成千上万遍也不厌倦。
⑩不知道是这种暗示有效,还是他的记忆更加退化,他觉得自己已不再是要工作养家的中年人,而是在我家做客的外人。
他常扯着我的衣袖,一再地点头赔笑:“谢谢你的招待,请送我回家吧!”【乙】⑪我疲于应付父亲每日抛出的不同的球,也知道某些解释无效,只能忍住眼泪,期许用紧紧接抱所传达的爱与关怀,把他留在我经营的陌生“民宿”里。
⑫此时,父亲在镜中端详自己后,很自信地对我说:“头发虽然白了,但我就是二十岁!”【丙】⑬“您是我的爸爸,不能比我年轻呀!”我撒着娇,不死心地拉着他的手,像是紧紧拉住他随时间流逝而逐渐远去的灵魂,想要唤回他深处的记忆,唤回原来深爱我的父亲。
⑭没想到他头一扬,嘴一撇,生气地说:“我——为什么——要当你的爸爸!”⑮我的心好像被戳了一个洞,一阵寒风刮过,冷到心底。
眼前是永无止境的灰暗,而我就在这弥漫的灰暗中,用力追赶着父亲的背影,还口口声声地喊着“爸爸”“爸爸”,奇怪的是,走在我前面的父亲并不回头。
待我终于追上背影,仔细一看,才发现我追错人了,他,只是个和父亲长得一模一样的陌生躯壳,并不是我的父亲。
⑯【丁】我吞了吞口水,把寒冬藏在心底,换上春暖花开的语调,好似新生命正要热闹开锣。
我兴高采烈地宣布:“好啦,就让您当二十岁的爸爸吧!”(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父亲的这句话将我凝冻在过去与未来的荒芜里,让我找不到出口,好久才回过神来。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选文主要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每读一遍,他紧绷的神经就会松弛一些,脸上浮现出笑容。
(4)联系上下文,简要谈谈你对第⑮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我的心好像被戳了一个洞,一阵寒风刮过,冷到心底。
(5)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阅读文章后的收获和感悟。
【答案】(1)D(2)①父亲失智,认为自己二十岁;②父亲总担心没钱,要出门找工作;③父亲认为自己是客人,感谢“我”的招待。
(3)运用神态描写的描写方法,细致生动地写出了父亲明白了自己当下的生活无忧无虑,无须再去工作赚钱时的释然、幸福和满足。
(4)示例:“我”本想奋力唤回父亲深处的记忆,但父亲的话却让“我”清醒地明白,此刻的父亲已忘记了一切,变得原生,“我”的内心感到寒冷、绝望、痛苦。
(意思对即可)(5)示例:①孝敬父母,爱在当下。
“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②学会独立,不断成长。
父母总有一天会老去,未来的路终要自己走,我们应学会独立和坚强,尽自己所能去保护自己爱的人。
【解析】【分析】(1)结合“父亲的这句话将我凝冻在过去与未来的荒芜里,让我找不到出口,好久才回过神来”这句话可知,这里出现的是一种对文本承接的具体作用,在此处应该呈现出一种主要的特点,可以放在第十六段的开头,故选D。
(2)结合文本可知,本文主要写了父亲失智,认为自己二十岁;父亲总担心没钱,要出门找工作;父亲认为自己是客人,感谢“我”的招待等三件事情,据此分析即可。
(3)“每读一遍,他紧绷的神经就会松弛一些,脸上浮现出笑容”运用了典型的神态描写的描写方法,细致生动地写出了父亲明白了自己当下的生活无忧无虑,展现出父亲内心的满足之感,据此分析即可。
(4)“我的心好像被戳了一个洞,一阵寒风刮过,冷到心底”展现出父亲的话却让“我”清醒地明白,此刻的父亲已忘记了一切,变得原生,“我”的内心感到寒冷、绝望、痛苦,突显出我内心的记忆,据此分析即可。
(5)感悟类需要结合文本细致分析,从不同角度呈现出即可,如孝敬父母,爱在当下。
学会独立,不断成长。
再依次展开即可。
故答案为:(1)D(2)①父亲失智,认为自己二十岁;②父亲总担心没钱,要出门找工作;③父亲认为自己是客人,感谢“我”的招待。
(3)运用神态描写的描写方法,细致生动地写出了父亲明白了自己当下的生活无忧无虑,无须再去工作赚钱时的释然、幸福和满足。
(4)示例:“我”本想奋力唤回父亲深处的记忆,但父亲的话却让“我”清醒地明白,此刻的父亲已忘记了一切,变得原生,“我”的内心感到寒冷、绝望、痛苦。
(意思对即可)(5)示例:①孝敬父母,爱在当下。
“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②学会独立,不断成长。
父母总有一天会老去,未来的路终要自己走,我们应学会独立和坚强,尽自己所能去保护自己爱的人。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能力。
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语段,提取相关信息;最后结合语境,筛选并整合其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出判断选择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
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语段,提取相关信息;最后筛选并整合其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概括作答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品析文章中的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4)此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重点句子的能力。
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重点词语等;再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这里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其答题格式为:修辞+表达效果+表现了/赞美了什么。
(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及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语段,提取相关信息,提炼出文章的主旨;最后根据题意要求,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一件自己最爱的老物件来进行描述即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年,我去上大学熊燕①我18岁那年,到离家三百多里的一所大学去读书,还没出门,母亲就开始担忧:你从未离开过家,嘴又笨,上初中还被街坊误认为是“哑巴”,突然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会不会迷路?食堂吃饭时,你能“抢”到饭吗?你有那么多不喜欢吃的菜,如果食堂只有那些菜怎么办?②整理行李时,母亲又开始担心:“你不会洗被子,被子脏了怎么办?你有轻微恐高症,住宿楼高不高?”一连串的问号,让母亲睡不安宁。
总是睡着睡着突然想起什么事,爬起来,跑到我房中,将我叮嘱一番,以至我也睡不安稳。
父亲劝母亲:“树大自然直,她又不是小孩子,会慢慢学会照顾自己的,你只管将心放进肚子里去。
”③终于要出发了,母亲将打包好了的所有衣服和日用品又重新拿出来,一一查看,生怕有什么遗漏。
一路上千叮咛万嘱咐。
说好只将我送到汽车站,可临时母亲又变了卦,非要和父亲一起陪我去学校。
④到学校后,母亲最关心的是我的宿舍,宿舍是上下铺,中间四张桌子,每人都有一个带锁的小柜。
我睡在上铺,母亲担心:“掉下来怎么办?”我说:“睡上铺安静。
”这让母亲想到另一个问题,你喜欢晚上睡觉时听歌,会影响大家休息,怎么办?铺好床,整理好行李后,母亲拖着我去百货商场,要为我买一个小巧带耳机的录音机。
⑤去商场的路上,母亲边走边向路人打听,并大声重复:“哦,从书店向右转。
”“哦,从饭店出来向左转。
”说好只买录音机,最后却另买了一大堆零食,母亲说分给宿舍同学吃。
⑥当我们提着大包小包,准备返回时,母亲对我说:“我忘记了,应该向右转?还是向左转?”父亲刚想说什么,被母亲制止。
我方向观念极差,也不知走哪边。
母亲让我询问商场的工作人员,我低着头,无论母亲怎么催,都不肯去问。
母亲突然向我发脾气说:“让你问个路都不愿意,养你有什么用?问个路又不会割你舌头,你到底害怕什么?”母亲说着说着竟然哭了。
父亲愣在那里问我:“你还记得来时经过的建筑物标志吗?”我一脸茫然,摇摇头。
父亲轻轻叹了口气说:“那么,我们凭印象走,你在前面带路。
”⑦那天我们走了许多弯路。
母亲腰痛,走几步,停下来捶一捶,最后实在走不动了,站在那里,一脸痛楚。
我很心疼,也很惭愧。
终于鼓起勇气,向路人询问学校的方向。
原来,我们七弯八拐,竟然走到了学校附近,几分钟就到了学校。
⑧那天母亲特别高兴,对我说:“万事开头难,今天走出了第一步,明天就能走出第二步。
你要记住,路在嘴上。
”母亲还说,“一定要学会用心观察,记住来时的路。
只有记住来时的路,你回去才不会迷失方向。
”⑨我知道,这次的“迷路”是母亲特意的安排。
因为她知道,人生路上,她和父亲无法一直陪我走,再远的路,都要靠我自己去走。
再模糊的方向,都要靠我自己去辨清。
再难张开的口,都得我自己克服心理的怯懦。
⑩一转眼,多年过去,我长大了,父母也老了。
人生有很多东西都在悄悄改变,唯一没有改变的是父母的爱,父母的牵挂。
我永远记得母亲的话:记得来时的路,回去就不会迷失方向。
(选自《文苑•感悟》2019年2期)(1)文章第①②段运用那么多问句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内容作答。
(2)阅读下列语句,按句子后面括号内的要求作答。
①总是睡着睡着突然想起什么事,爬起来,跑到我房中,将我叮嘱一番,以至我也睡不安稳。
(从描写的角度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