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实验3 质粒的提取和鉴定090226
实验3 质粒的提取和鉴定090226
2.在一定电场强度下,DNA分子的迁移取决于分子 筛效应,即DNA分子本身的大小和构型(相对分子质 量不同的DNA片段泳动速度不一样),且DNA分子的 迁移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值成反比关系。因 此,凝胶电泳不仅可分离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DNA, 也可以分离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构型不同的DNA 分子:其中超螺旋结构泳动最快,其次为线性结构, 最慢的可能是复制中间体(没有复制完的两个质粒 连在一起),而不是开环结构 开环结构(用EcoRI来线性化 开环结构 质粒后再进行琼脂糖电泳,就会看到线性质粒DNA 的位置与这三条带的位置不一样)
4. 酶单位定义:在每种内切酶理想的反应条件下
, 0.05mL反应混合物中, 1小时消化1µg底物 DNA的酶量为1单位(1U)。
三 质粒提取实验材料与试剂
(一)实验材料:
过夜培养大肠杆菌DH-5a (二)实验试剂: LB培养基 0.1M NaCL、10mM Tris.CL(pH8.0)、 1mM EDTA、 Amp 50mg/ml、酚、氯仿、Rnase、琼脂糖 TE:10mM Tris.CL (pH8.0),1mM EDTA 溶菌酶 10mg/ml(用10mM Tris.CL,pH8.0,新鲜配 制)
5. DNA:作为内切酶的底物,DNA应该具备 : 一定的纯度,其溶液中不能含酚、氯仿、 乙醚、SDS和酒精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 在不同程度影响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
反应缓冲液:
1. 反应缓冲液: 主要由Tris-HCl、NaCl、Mg2+ 组成,其中Mg2+ 为内切酶的辅基; A. Tris-HCl维持反应体系的PH值在7.2~7.6之 间; B. NaCl浓度:
碱变性法小量提取质粒 DNA的限制性酶切
厦门大学医学院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组
目的
• 掌握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的方法:最常 用的提取基因工程中运载基因的载体 • 掌握质粒酶切鉴定原理, 学会根据目的基 因和实验目的选择合适载体与限制性内切 酶,设计构建体外重组分子
• 质粒(plasmid)是染色体外能够进行自主复 制的遗传单位,包括真核生物的细胞器和 细菌细胞中染色体以外的DNA分子,在基因 工程中质粒常被用做基因的载体。
• 9. 倒去上清,加入1ml冰预冷70%乙醇振荡漂洗 DNA沉淀。12000 rpm,4 ℃离心2分钟。 • 10.弃上清并尽量吸除液体,打开管盖,室温放 置5min。室温放置15min干燥。 • 11.50μL TE缓冲液(含无DNase的RNase 20 µg/ml) ,使DNA完全溶解(-20℃保存) • 12.取样品10 µl加2ul 6× Loading buffer于1 %琼脂糖电泳,电泳凝胶在凝胶成像系统上成像。
3. 溴化乙锭是一种荧光染料(3,8-二氨基-5乙基-6苯基菲啶溴盐),其分子可以嵌入到核 酸的碱基对之间,在紫外线的激发下,发出橙 色荧光
原理示意图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定碱基顺序的核酸水解 酶。 限制性切酶以内切的方式水解核酸链中的磷酸二 酯键,产生的DNA片段5’端带磷酸基团,3’端 为-OH。
四步骤(一) 细菌培养与质粒扩增
1. 挑单克隆E.coli菌株接种到4ml LB培养液中 (含Amp 50µg/ml),37 ℃225rpm振荡培养过夜。 (活化菌种) 2.从中取2ml种子菌液于含Amp培养基500ml中, 37℃振荡培养3-4小时(OD600=1.0) 3.取4ml培养液至Eppendorf管中,12000 rpm,4 ℃离心30秒,弃上清,用1ml STE悬浮菌体,再离 心回收菌体,并重复一次,弃上清,取沉淀。
5.加入150μL溶液III (冰上预冷),盖紧管口,颠 倒数次使混匀,冰上放置5min。 6.12000r/min, 4 ℃离心5min,将上清夜转至另一 1.5ml Eppendorf管中。 7.加入等体积酚/氯仿(1:1),振荡混匀,室温放 置5-10min,12000 rpm,4 ℃下离心2分钟,倒去 上清,把Eppendorf管倒扣在吸水纸上,吸干液体。 8.加入2倍体积冰预冷无水乙醇,振荡混匀,12000 rpm 4 ℃离心5分钟。
步骤二 质粒提取
1. 取4ml培养物至Eppendorf管中,12000rpm,4℃, 离心30sec,弃上清。 2. 用1ml STE悬浮菌体,再离心回收菌体,并重复 一次,弃上清取沉淀,使细胞沉淀尽可能干燥。 3. 将细菌沉淀悬浮于100μl预冷的溶液I中,加入 10 µl溶菌酶(10mg/ml),剧烈振荡均匀,冰 上放置1分钟。 4. 加200μL溶液II(新鲜配制),盖紧Eppendorf 管,快速轻柔颠倒5次,混匀内容物,将 Eppendorf管放在冰上3分钟 。
Hale Waihona Puke 七.思考题1.要得到高质量质粒样品,用碱变性法小量提取质 粒时要注意什么事项? 2.溶液I、溶液II和溶液III的作用是什么?在实验 中分别加入上述溶液后反应体系出现的现象及其 成因是什么? 3.酚氯仿抽提时DNA溶液体系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4.沉淀DNA时为什么要用无水乙醇及在高盐、低温条 件下进行?
凝胶成像结果
1.2% Agarose Gel
1 2 3 4
1.1000bp DNA ladder 2. CDNA3-p38/EcoRI+XbaI 3. ppCDNA3-p38 4.100bp DNA ladder
六.注意事项
为提高质粒产量,要注意下面步骤: • 加入溶液I 后,涡旋振荡应充分打散菌体使之均匀悬 浮; • 加溶液II裂解要完全(快速轻柔颠倒5-10次) ,使蛋白 质和核酸变性; • 加溶液III后PH要达到中性(轻柔振荡5-10次 ),使质 粒DNA复性,这样才能使质粒DNA与染色体DNA完全分开, 否则,难分开,所以裂解和复性这两步要从严掌握。 • 加入乙醇沉淀DNA时,要把离心管盖上盖子倒翻摇动几 次,注意观察水相和乙醇之间没有分层现象之后,才 可以放到冰箱中去沉淀DNA。
• 选择哪一种方法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质粒的大小、大肠杆菌菌株、裂解后用于 纯化的技术和实验要求
碱裂解法
基本原理: 1. 当菌体在NaOH和SDS溶液中裂解时,蛋 白质与DNA发生变性,当加入中和液后,质 粒DNA分子能够迅速复性,呈溶解状态,离 心时留在上清中;蛋白质与染色体DNA不复 性而呈絮状,离心时可沉淀下来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类
• 识别切割特性 • 催化条件 • 是否具有修饰酶活性
• 至2005年1月,共发现限制酶3681种
–Ⅰ 型59种 –Ⅱ 型3612种 –Ⅲ 型10种
• 商业化的限制酶有 588 种,在 Ⅱ 型限制 酶中共有 221 种特异性。
Ⅱ型限制与修饰系统
• 占90%以上,即通常指的DNA限制性内切酶,它们 能识别双链DNA的特异顺序,并在这个顺序内进行 切割,产生特异的DNA片段; • Ⅱ型酶分子量较小,仅需Mg2+作为催化反应的辅 助因子,识别顺序一般为4-6个碱基对的反转重复 顺序; • Ⅱ型内切酶切割双链DNA产生3种不同的切口:5’ 端突出,3’端突出和平末端。
5. 在整个酶切反应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6. 如何选择DNA和限制性内切酶的用量?
7. 反应体系中为何内切酶用量不能超过整个 反应体系的10%?
注意
• EB是诱变剂,配制和使用EB染色液时,应 带乳胶手套或一次性手套,并且不要将该 染色液洒在桌面或地面上,凡是沾污EB的 器皿或物品,必须进行清洗或弃去
双酶切实验材料
• 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XbaⅠ和HindⅢ • DNA:λDNA和质粒pCDNA-p38 • 10×buffer H (37℃, PH7.5)
90mM Tris•Cl 50mM NaCl 10M MgCl2
• 10×buffer M(37℃, PH7.5)
6mM Tris•Cl 100mM NaCl 6M MgCl2
• 溶液Ⅰ—溶菌液: 50mM 葡萄糖,25mM Tris.Cl(pH8.0),10mM EDTA, 2mg/ml 溶菌酶。
• 溶液Ⅱ— NaOH-SDS液:0.2N NaOH,1% SDS。
• 溶液Ⅲ— 3mol/L NaAc(pH4.8)溶液:5M KAC 10ml,冰醋酸 11.5ml,水 28.5ml。
• 1mM DTT • 10×BSA: 1mg/ml • 无菌水
方法和步骤
反应体系配制: 1. 反应体系配制:
质粒pCDNA3-p38 10×buffer M 10×BSA EcoRⅠ XbaⅠ H2O 总体积 10 µl(1µg) 2 µl 2 µl 1 µl 1 µl 4 µl 20 µl
—————————————————
2. 将反应体系充分混匀,并于台式离心机上短暂离 心收集液体。 3. Eppendorf管于37℃水浴中反应2~3小时。 4. 反应结束后70℃灭活15min或者加入EDTA至终浓 度10mM终止反应。 5. 取20µl反应液加入6×loading buffer混匀于1.2 %琼脂糖凝胶胶上150伏电泳,约30min 加入5µl 未酶切对照。 6. 凝胶成像体系观察记录结果。 7.当DNA条带充分分开后,在紫外灯下细心切取所要 的DNA条带。尽量去除多余的凝胶。紫外灯照射 DNA片段不要超过30秒。注意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 伤害。
低盐(10mM NaCl) 中盐(50mM NaCl) 高盐(100mM NaCl)
2. 酶解的温度:大多数限制酶的反应时间为37℃
,如EcoRⅠ、HindⅢ、BamHⅠ、PstⅠ等,也 有如BclⅠ需在50℃下进行反应。
3. 酶解反应时间:根据酶的单位与DNA用量之比
来定,原则是酶/DNA=2~3,12小时即可充分 酶解。
五 实验结果
• 双链DNA样品浓度(μg/μl) = OD260×核酸稀释 倍数×5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