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办学思想名校各有各的不同校情,但科研兴教的现代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的治校策略、严而不死的教育管理、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等方面的办学思想是一致的。
在学校发展的诸要素中,关键所在是作为学校灵魂的校长,唯有优秀的校长,才能为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宽阔的舞台,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
纵观一些名校长的治校历程,虽然他们所面对的校情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来指导学校的一切工作,并把它作为是非得失的准则。
在办学方面,校长不能做一个墨守成规的经验型庸者,也不能做一个毫无思想和主见而惟上级是从的行政型懦夫。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因此,办学就是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无论哪位名校长必然追求学校教育的高质量。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办学者,有着不同的“质量观”。
管理水平是办好学校的关键。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一所学校成功的轨迹,虽然天时、地利不尽相同,但高水平的管理带来高水平的教育质量是他们共同得出的结论,今天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管理水平是办学的关键。
做校长的应当也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实现学校高质量的办学追求。
名校长观点“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管理水平是办学的关键。
”――北京市四中邱济隆校长“校长是教师的教师,他应该是一所学校中最有学问的人,他更应该是一位道德高尚并富于人格挽救魅力的人。
一位优秀校长的人格应该是高山仰止无法估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会日益清晰地化作一座永远值得怀念的人格丰碑,化作永远滋润校园的美好的精神营养。
”――张家港市第一中学校长高万祥“因这有自觉,校长就成为有心人,全心全意投入,重视积累实践的感受和经验,借助教育理论、管理理论的学习。
以先进理论为指导武器,观察实际,总结实践经验,向同行学习,一步一步把自己武装起来,充实、丰富起来,从自发走向自觉,动态地使自己的素质修养适应办学要求,这恐怕是校长成长走向成功之路。
”――天津一中校长韦力观点:“教育家办学”,是温家宝总理自2003年以来提出的重大教育命题,其核心就是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尊重教育领导的专业特性,为校长专业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于提高办学水平,办真正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让教育家担任校长,让校长成为教育家,既是政府的“提倡”,也是社会的期盼、时代的呼唤。
这一命题启示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明确校长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注重内涵发展,加强能力建设,为教育家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造就成千上万杰出的教育家。
■教育家办学必须集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于一身。
没有思想的教育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教育是空洞的理论,真正的教育家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提倡教育家办学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回归教育本质的重要体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校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如何?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关系到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陈小娅■管理的反思意识:管什么?怎么管?为什么这样管?还可以怎样管?现代校长要以四种精神引领学校的发展。
即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法制精神、民族精神。
一线案例:校长的教育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访北京四中校长邱济隆人的成功应追求解决4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德国哲学家康德好的校长要有两个境界:一是带出一所好学校,所谓“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二是构建好的学校文化,可以做到“一个好校长走了还是一所好学校”。
作为新时代教育家的校长应该追求并达到这两种境界。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邱济隆常说,四中之所以能长盛不衰,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刚结束,邱济隆被任命为北京四中校长。
在就职演说中,邱济隆动情地说:“我现在就像一个举重运动员站在一副杠铃前,不管能不能举起来,我都得举一下。
举不起来,说明我不称职,咱们再换别人。
”邱济隆一直记着这番话。
十几年过去了,事实证明邱济隆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举重运动员”,四中在他的带领下不断攀上新的高峰。
记者:在您看来,一个校长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邱济隆:我一直把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当做我办学的座有铭:“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这句话很精辟,把校长到底要干什么说得非常清楚。
校长的教育思想往往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工作主要是用正确、科学和先进的教育思想,不断地引导全体教职工统一认识。
邱济隆把校长的工作概括为16个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这16字看似平淡,却自有深意。
邱济隆知道,对于四中这样的名校,不管是上级领导还是其他参观者,都说好话。
但是作为校长,必须始终头脑清醒.如果不清楚学校的问题,学校的发展就要出现危机。
发现了一堆问题,其中有芝麻大的,有西瓜大的。
哪些问题值得提出来呢?必须认真思考,筛选出那些涉及到四中发展的问题。
之后,校长要和全体教职工一道分析和研究问题,找出原因,最后解决问题。
邱济隆从来不主张校长事必躬亲。
他去外地,看到一些校长早出晚归,忙得团团转。
他既同情他们,又为他们没有抓住当校长的根本任务而遗憾。
他认为,当校长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引导大家不断统一认识。
四中开始进行教学改革时,很多人反对。
有人说校长不讲理,既要多开展活动,又不准加课,还要保证高考质量,这不是挤对我们吗?邱济隆说:“如果别的学校上6节课,你上8节课,就算考得比人家好,你有什么光彩?别的学校上6节课,你上4节课,考得比人家还好,那才是本事。
”他对有的教师直言,你没有资格向我要课时,因为你的课堂效率太低,你先把现有课时用足了再说。
有的教师对他讲,你算高考成绩时,应该把别的学校人均高考成绩除以课时数,再把咱们学校的成绩除以课时数,这样比才科学。
邱济隆嘿嘿一笑,你们算得可真精,可就是不能这么算。
日子久了,大家教学水平提高了,再也没人怪校长心“狠”。
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其意义在于:教育思想统一了,即使校长不在,大家也知道该怎么工作。
这就要求校长不断地发现新问题,从中找到教育思想的导向。
比如,邱济隆在听课时发现,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他反复琢磨,觉得问题主要是在教育观念上。
长期以来,大家总说要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实际上并没有落实。
因此,他组织大家深入学习《素质教育观念学习纲要》和《多元智能理论》,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使大家认识到,转变教育观念不是一句空话。
校长的管理理念一旦被大家接受,工作就会产生效率。
2000年,四中成为西城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
在全校干部会议上,邱济隆说:“这是件难事,也是件好事。
好处在于,能够在队伍建设上形成一种合理有效的机制,这样的事再难也要干!”在邱济隆看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建设一所好学校的关健。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形成一项长期稳定而有效的用人制度。
人事制度改革不仅仅是一项自上而下布置的任务,那仅仅是外在的东西。
校长可以给老师提要求,告诉他们需要学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但校长的话究竟能起多大作用?很难说。
所以必须强化队伍建设,把这些要求内化为教师自身的需要。
改革的目的是要形成一种激励机制。
改革前,学校多次开会,先务虚,再务实。
认识统一了,操作起来就很顺利。
经过一轮严格的聘任,四中的在岗人员由原来的200多人减到160多人。
人员减少了,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
如今,聘任工作已经成了常规,每年一次。
与聘任制一样难办的是结构工资的制定和调整,邱济隆主张一定要向骨干和有突出贡献者倾斜。
他认为,每个人的工作岗位都很重要,这是事实,但每个人的可替代性是不同的。
你的可替代性越大,你就只能挣得少一点。
技术含量低的工作,随便找一个人就可以替代,但一个好的教师,是能随便替代的吗?所以就应该给他们倾斜,增加几百块钱可能不算什么,但这是领导对他们自身价值的承认。
记者:在学校管理方面,四中最突出的地方在哪里?邱济隆:怎样实现高效的管理,这是我多年来一直琢磨的问题。
在管理上,我做的工作就是使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化,而且上上下下都知道。
我常说,四中没有一项具体工作是由我负责的,不该我管的,我绝对不管。
邱济隆有一个体会,到别的单位去办事,最难缠的往往不是主管的业务部门,而是后勤部门,每个人都是“大爷”。
对此,他特别在管理上提出了“两个服务”的思想——为师生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
后来,他看到各个部门都做得很好了,又进一步提出了“主动服务”的思想,要求他们更加主动,不要等着领导拨一拨动一动。
“两个主动服务”的思想,极大地改善了四中各职能部门的服务水平。
为了更出色地为师生服务,食堂的同志根据国外食品科学的最新动向,在国内学校率先实施了营养配餐。
他们请来营养师进行科学的营养搭配,改变了传统的“大锅菜”做法,进而引进计算机配餐系统。
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大家积极性却很高。
邱济隆表扬说:“好,这就叫主动服务。
”改造需要资金,他全力支持。
为了让校长从频繁的接待事务中解脱出来,办公室人员主动把校长的接待事宜排列出来。
邱济隆只管按照规定时间“执行”就是了。
这样,尽管访问者络绎不绝,但邱济隆的工作却不受影响。
以前,学校的图书馆效率比较低,机构改革后由13个人减为5个人。
人员少了,服务质最却提高了。
他们不仅增加开放时间,还组织了课外系列讲座,有声有色。
比如,有些学生对武器知识感兴趣,他们就请来武器专家进行科普宣传。
即便是招聘工作,邱济隆也努力使之规范化、透明化。
四中人人都清楚学校的用人制度,谁都可以介绍人选。
一般先由办公室面谈,了解应聘者的外在条件和学识、思想。
办公室有直接否决权。
通过了这一关,再由教研组安排试讲。
根据试讲报告,由主管校长签署意见,最后提交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整个程序非常规范。
谈到科学的管理,邱济隆讲了4条标准:第一,要有明确的目标。
学校每学期都制定详细计划,把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分解到各个处室,列出表格,工作要点一目了然。
第二,要有清晰的指挥系统和岗位责任。
什么事情该谁做要非常清楚。
主管校长、主任、年级组长各司其职。
邱济隆反对越级管理,他说:“有的领导不懂这个道理,下属找他谈一件事,他就拍板了。
但这样越级管理,既挫伤主管干部的积极性,还容易出娄子。
因为有的事主管干部可能已经否掉了,结果你一拍板,又成了,人家打着你的旗号就去了。
”因此,教师找他反映情况,他总要先问问主管校长,弄清楚事由。
所以在四中,每一级干部都觉得自己有职有权。
有了清晰的指挥系统,遇到突发事件也能应付裕如。
一次四中主办一个大型研讨会,原定来200多人,会场和用餐地点都安排好了,谁知最后来了700人,一切都得重新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