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教案

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教案

纺织业
丝织业;棉纺织业(黄道婆)
明代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3.古代商业发展
城市
格局:市、坊的分布
职能:政治和军事职能;工商业职能凸显
市场
草市等大众基层市场;
明清时期商帮和全国市场形成
货币:交子、会子、元代宝钞等
丝绸之路与远洋贸易
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广州是重要的外贸港口,市舶使
直接引入本课复习的主题
一.古代中国经济发展
1.古代农业的发展
农业工具的改进
原始社会—石器为主
商周—青铜农具(但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春秋战国—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
伴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生产工具也在不断改进:
唐代—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
耕作方式的演变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闭关自守、盲目自大
通过阅读与材料分析启发学生理解认识到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间的相互影响
通过阅读与材料分析启发学生理解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开发与民族交融的相互影响
通过阅读与材料分析启发学生理解认识到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经济发
户税:按丁口和其他财产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金属冶炼业
青铜业—商周:青铜礼器
冶铁业—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
(矿冶业:北宋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陶瓷业
陶器——彩陶、黑陶等;唐三彩
瓷器——原始瓷器、青瓷、白瓷
五大名窑、景德镇
青花瓷、釉里红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概貌
教学难点: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劳作与经济活动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了解自古以来不同人群的生产活动、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方式的变迁,将有利于我们认识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活的互动关系,从而深化大家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
空间:从黄河中下游移至长江下游
原因:
北方多战乱,南方较安定;
北民南迁,补充南方劳动力和传播先进技术;
南方统治者对经济的重视;
其它因素(如环境、气候等)
人口比重变化;大运河:隋唐—元
社会变化
门第观念的淡化—平民化
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自由化
国家控制相对松弛—宽松化
4.白银经济与观念滞后
白银货币化
美洲白银的大量流入
——钱穆
总结升华,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学科
历史
学段:高中
年级
一年级
教材
书名:《中外历史纲要(上)》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8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学生从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及相关经济政策的角度认识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况,掌握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的重要体现。学生通过中国古代各阶段经济发展特征的认识,理解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相互关系,认识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思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通过阅读与材料分析启发学生理解认识到白银经济的出现带来的经济发展有利形势下,闭关自守的观念滞后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与进步。
小结
故我们要研究中国政治史,或社会史,或经济史,只当在文化传统之一体性中来作研究,不可各别分割。我们当从政治史、社会史来研究经济史,亦当从政治思想、社会思想来研究经济思想,又当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来研究经济制度。在此三者之上,则同有一最高的人文理想在作领导。
通过地图、表格、示意图等方式,引导学生理清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1.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
井田制—土地私有化
铁骑牛耕的推广各国变法逐渐确立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对战国时期上层建筑引发的变化。
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革
经济:土地公有(井田制)→土地私有
政治格局:诸侯分封→争霸·兼并·县制
行政权力:宗法世袭→专职官僚
社会阶层:世袭→流动
文化学术:贵族→民间(百家争鸣)
2.经济开发与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均田令的颁布(均田制);租调制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繁荣;文化和制度的封建化程度加强;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重新走向统一奠定基础
3.南方经济与社会变化
经济重心南移
时间:魏晋南北朝至南宋
从集体耕种到男耕女织(个体农耕)
农业技术的发展
水利:大禹治水—减灾
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灌溉
大运河(贯通南北)—交通
复种技术的使用:一年多熟、稻麦轮作
农业生产新变化
其他农业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明清)
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
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商品化程度提高
税收制度的变化
两税法
地税:按现有土地
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广州是重要的外贸港口,市舶使
边境贸易的发展
傕场—推动商业发展,增加国家收入,促进民族交融
古代商业政策
重农抑商理论提出
历代“抑商政策”的提出
商鞅变法—汉武帝重农抑商—明清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通过地图、表格、示意图等方式,引导学生理清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概况
通过地图、表格、示意图等方式,引导学生理清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概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