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件通用检验规范1、目的:为确保公司物料品质,指导品检人员正常作业,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板材类及结构件的品质检验。
3、表面等级分类A级表面:功能面,装配后能直接正视到的外表面。
透明塑胶件也属A级表面。
两面有膜层保护的板材,两面均为A级面。
普通板材类,质量较好的一面属A级面。
B级表面:除A级表面为外的所有表面。
4、检验条件:4、1在自然光或光照度300-600LX的近似自然光下(约40W日光灯下,距离500mm处)相距500mm ,观10秒。
且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º-90º进行正常检验。
要求检验者校正视力不低于⒈2。
4、2检验时所使用的仪器的工具量都必须经过正常校验,有校验合格的标示,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5、术语和定义5、1 基材花斑:因基材腐蚀,或材料中的杂质,呀微孔等原因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状花纹外观。
5、2 镀前划痕:电镀或氧化前因操作不当,或对明显缺陷进行人为处理后造成基材上的划伤或磨擦痕迹。
5、3 浅划痕:膜层表面划伤,但未划伤至底层(即底层未暴露);无膜层表面则是: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5、4深划痕:表面膜层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好无膜层表面则是: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5、5凹坑:基材缺陷,或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5、6 烧伤(焦):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5、7 水印:电镀或氧化后因清水未及时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5、8 露白:镀锌钝化膜因磨擦而被去除露出锌层,或因缝隙截留溶液导致的无钝化膜现象,呈现为区别周围的白色。
5、9 露底:无镀层或无涂层覆盖而导致露出基材底色的现象。
5、10 雾状:镀层表面模糊不清晰,不光亮的现象。
5、11 异物:因材料杂质或外来影响,而在表面形成的颜色与正常表面一致或明显不同的现象。
5、12 挂具印:在表面处理过程中,因装挂辅助工具而使其与零件相接触的部位局部无膜层的印痕。
5、13 起泡:因基材或加工工艺的原因,处理后的表面局部有明显的凸起,用手指压可以移动的凸点。
5、14 水纹:塑胶或压铸件成形时,溶液流动产生的条纹。
5、15 缩水:因材料、工艺等原顺使朔胶或压铸件表面出现凹陷的收缩现象。
5、16砂眼:塑胶或压铸件表面疏松、针孔。
5、17 披锋:压铸或塑胶件上浇口残留物取样后的毛刺。
5、18 积油:产品局部涂料喷涂过多的现象。
5、19 涂层剥落:因涂料,开油水附着力差或其它原因造成涂层用手可刮掉的现象。
5、20 划痕:涂层被坚硬物质划伤的痕迹。
5、21 凹痕:基材缺陷在喷涂、丝印或电镀后无法掩盖的痕迹。
5、22线细:丝印文字或图案线条局部未印刷充满而使宽度变小的现象。
5、23欠缺:丝印文字或图案线条局部未印刷上而出现残缺的现象。
5、24 渗透:丝印文字或图案线条出现局部凸出或边缘呈锯齿状的现象。
5、25 油墨飞溅:印刷时油墨飞溅到产品表面形成的斑点。
5、26 溢边:注塑或压铸过程中,充模时熔体从分型面中溢出,冷却时后形成的飞边。
5、27 缺料:注塑或压铸过程中,因工艺原因出现产品局部未完全成型的现象,5、28 翘曲:注塑或压铸时,由于温度应力或材料取向等因素使产品发生的形状翘曲变化。
6、检验项目:6.1、材质:按照图纸要求或客户要求检验。
对于原材料类供应商每批供货时必须提供相应的材质证明资料,否则不予验收。
(材质证明书必须保存一年以上方可销毁)。
6.2、结构尺寸:6.2.1、板材类(冷扎钢板、电解板、不锈钢板类)。
6.2.1.1、长度公差(见表)6.2.1.26.2.1.3、厚度公差(见表)附注:6.2.2、产品类:严格按照图纸公差要求检测,特殊情况以客房签样为准;孔位尺寸客房有特殊要时,用塞棒检测;6.3、颜色检验:6.3.1 镀锌件6.3.1.1 镀彩锌,应是带有绿色、黄色、紫色色彩的光亮彩虹色。
6.3.1.2 白色钝化应是带有光泽的均匀青白色或蓝白色。
6.3.1.3 黑色钝化应是均匀的黑色。
6.3.2 镀铬件:镀层颜色应光亮,稍带有浅蓝色的亮白色,结晶均匀,细致。
6.3.3 镀镍件:镀层颜色应光亮,带有柔和和浅黄色的银白色,结晶均匀,细致连续。
6.3.4喷涂件、塑胶件:按照顾色板或客户样板检验。
目视无明显色差,批次之间无明显色差,配套装配后无明显色差。
6.4、性能检验:6.4.1、耐蚀性检验:电镀24小时后,三天之内按GB/T10125-1997标准进行盐雾试验,镀锌件采用中性盐雾试验(96小时);镀铬、镀镍件采用,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实验时间为8小时);实验结果参考GB/T3832-1997盐雾试验评价方法进行判定,要求在试样边缘以外的表面不能出现基体腐蚀的现象。
6.4.2、附着力检验:6.4.2.1、镀锌件采用ISO2409百格法检验。
电镀24小时后,三天之内进行。
在镀层表面划出10条间距为10mm的平行线,深达基体金属;再划上10条与此垂直的平行线,划线时应按同一方向进行,在直线交叉处镀层不允许有起皮或脱落的现象。
6.4.2.2、镀铬件、镀镍件采用GB5270-85,锉刀法检验。
电镀24小时后,三天之,内进行。
将试样固定住,用粗糙锉刀锉镀层边棱。
锉刀与镀层呈45°角,由基体金属向镀层方向锉,以镀层不脱落、不起皮、不分层为合格。
6.4.2.3、用3M公司生产的Scotch600#胶带紧密地贴在印刷文字或图案上,5分钟后与印刷表面成60°方向迅速拉起胶带,印刷文字或图案表面不能有任何脱落的现象。
(此方法适应于对丝印件的检验)6.4.2.4、喷涂件采用ISO2409百格法检验。
在涂层表面划出间距为1mm的平行线,深达基体金属;再划上10条与此垂直的平行线,划线时应按同一方向进行。
然后用3M胶带紧密贴在方格部位,5分钟后与被测表面呈60°角迅速拉起胶带。
被测面应无起皮脱落的现象。
6.4.3厚度测试:用测厚仪在试样上取10个点(滚镀件取3-5个点)其镀层厚度,镀锌件应在8-12µm 范围内;镀铬件厚度应在30µm以上(铜镀层20-25µm,镍镀层10-15µm,铬镀层不低于0.3µm);镀镍件厚度在30-35µm(铜镀层20-25µm,镍镀层10-15µm)6.4.4高温测试(脆性测试):电镀24小时后三天之内进行。
将试样放入180-200℃的恒温烘箱中保持0.5-1小时后,取出自然冷却,镀层表面应无起皮、脱落现象。
6.4.5耐化学性:将纯度为99.8﹪的无水乙醇倒在捆绑有8层棉布的工装上,施加1㎏的力在被测表面以每秒钟往返一次的速度来回20次,被测表面不能有稀释或脱落现象。
(喷涂、丝印件)6.4.6耐磨擦性:将直径为6.35mm的橡皮放置于被测表面,施加1.6㎏的力,在25.4的行程内,以每分钟30次往返的速度磨擦30次,被测表面应无磨擦痕迹。
(喷涂、丝印件)6.4.7硬度测试将3H级硬度的铅笔前端外露3mm用400﹟砂纸磨平;放置于被测表面呈45°角施加约1㎏的力,将铅笔直移10mm,选择不同位置共做5次。
涂层表面不能有割划痕或剥落现象。
(喷涂、丝印件)6.4.8强度测试:参考产品的强度测试操作规范执行。
6.4.9互换性:即同一配件可以在不同的主体上合格使用,或同一主体可以与多个配件合格使用。
6.4.10热稳定性:将喷涂或丝印好的零件放置于80℃的恒温烘箱中,保持20分钟后取出自然冷却。
目视与试验前颜色无明显差异。
6.4.11螺纹检测:用通止规检验。
要求通规通,止规止。
通规不通时,可以用相对应的螺钉实际操作,能顺利通过也可允收。
6.5、外观缺陷判定准则:6.5.1原材料类外观判定:表面不能有明显的或影响后续加工质量的缺陷存在。
具体按照客户使用需求判定。
如果某缺陷属于可接受范围,但存在批量性的也可以拒收。
6.5.2产品类外观限定标准:(见表)备注:表中所列的缺陷个数当在同一表面超过2个时,每2个缺陷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10mm,否则视为一个缺陷,以面积以其总和计。
.6.5.3产品外观应美观,单独一零/部件的整体视觉效果不能受到破坏.如果发现某一缺陷具有批量性或大面积,即使此缺陷属于〝可接受〞范围,也可以对该产品不予验收。
6.5.4有客户签样或图纸上有特殊要求时,其对就的缺陷应优先其样板或技术要求进行判断。
7、特殊情况的处理:7.1拉丝或喷砂后再折弯,折弯部位容易出现裂纹,应控制裂纹深度,必要时以客户签样为准7.2拉丝或喷砂表面压铆后在压铆区内出现的纹理,光泽不完全一致,可以接受。
7.3镀彩零件先电镀后压铆时,压铆区的电镀层外观有变化,但未伤至到镀层及钝化膜,不作缺陷。
7.4对于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正常模具压印,不属于缺陷,但必须保证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7.5冲压过程中产生的接刀痕,目视不明显且尺寸符合规定要求,可以接受。
7.6带有盲孔或较深通孔的零件在电镀或喷涂时,允许孔内无膜层,但必须涂上油漆加以保护,不允许有可见的腐蚀物。
(保证尺寸要求)7.7铝制零件A级面不允许出现粗晶组织现象(如斑纹状态)7.8当型材棱边有磕碰凹痕时,在A级表面上凹痕深度不能超过0.7mm宽度不限,每条边不多于2处。
7.9无色氧化处理的铝表面上的划痕,均作镀前划痕。
7.10螺钉头上出现槽口变形,表面膜层损坏,均不允许.在外部表面上槽口边缘出现轻微毛刺不予验收;在其它面上,以目视没有明显的变形,突起或膜层脱落为限。
8、表面处理:具本见其表面处理标准。
9、产品的包装标识:9.1电镀件表面标识:电镀件内标识按客户具体要求执行。
9.2喷涂件表面标识:喷涂件内标识按客户具体要求执行。
9.3电镀、喷涂检验合格后的零件必须用干净的包装袋进行包装,再装入相应规格的纸箱中。
装箱时应做到位置基本固定,避免运输过程中零件之间的相互磨擦、碰撞。
9.4检验、包装电镀件、喷涂件时,必须戴手套,严禁用裸手直接接触零件表面。
9.5纸箱规格应以成品装入后不产生变形、无松动为准。
9.6包装用的纸箱应无脏污、油渍、破损、不允许在纸箱上乱写乱画。
9.7包装后纸箱上外标签就注明客户名称、品名、规格、数量、颜色、生产日期等。
标签上数量、名称必须与实物一致。
不允许存在混料现象。
9.8包装后的成品每箱数量必须一致,每批只允许存在一个尾数。
10、贮存、防护、交付。
10.1电镀零件存放期一般为三个月。
自电镀日起超过三个月的零件必须重新检验;自电镀之日起超过半年的零件应重新对其电镀性能进行确认。
不合格时应及时返电镀或报废处理。
10.2喷涂、丝印零件存放有效期一般为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