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焊缝的外观质量检验

焊缝的外观质量检验

1、焊接线能量过大, 使近缝区的过热倾向 大,晶界熔化。 1、焊缝附近的刚度较大, 2、熔池形状不合适, 如大厚度、高拘束度的构件。 凹度太大。 2、接头附近的应力集中, 焊接线能量过大,使 如密集、交叉的焊缝。 温度过高,容易产生 裂纹。
热 裂 纹
液化 裂纹
高温 失 塑裂 纹
——
类别 名称
材料因素
进行计算,或保证两母材之间焊缝呈圆滑过渡。
2、角焊缝尺寸的检测
角焊缝尺寸,包括焊缝的计算厚度、焊角尺寸、凸度
和凹度等。测量角焊缝的尺寸,主要是测量焊角的尺寸 K1
、K2和角焊缝厚度。然后通过测量结果计算焊缝的凸度和 凹度,如图所示。 一般对于角焊缝检测,首先要对最小尺寸部位进行测 量,同时对其他部位进行外观检查,如焊缝破口应填满金
二、常用结构件类型及焊缝质量等级(见下表4)
焊接结 构件 类型 焊缝 质量 等级
名称
接头形式
检验方法
一般不 太重要 的结构
钢制门、窗
对接 角接 搭接
外观检查
Ⅳ级
三、焊接检测方法的分类及应用
焊接检测方法很多,一般可按下述方法分类:
(一)按焊接检测数量分为
1、抽检
在焊接质量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例如自动焊、摩擦
间,未能完全熔化结合的部位。易造成应力集中。
3)气孔
焊缝金属在高温时,吸收了过多的气体(如H2
)或由于溶池内部冶金反应产生的气体(如CO),在溶池 冷却凝固时来不及排出,在焊缝内部或表面形成孔穴,即
为气孔。它减少了焊缝有效工作截面,降低接头强度。若
有穿透性或连续性气孔存在,会严重影响焊件密封性。
4)裂纹
4、订货合同
用户对焊接质量的要求在合同中应明确指出, 可作为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补充规定。 5、焊接施工图样 图样是最为简便的检测文件,尤是工序检测。 6、焊接质量管理制度 企业的管理制度包含质量的检测,可以直接或 者间接作为焊接检测的依据。
二、常用结构件类型及焊缝质量等级(见下表1)
焊接结 构件 名称 类型
量,完善检测的标准化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焊接检测的依据
1、焊接结构设计说明书 根据焊接结构设计说明书,对产品在制造中焊接接
头的各项技术要求,如接头的等级要求、力学性能指标
、焊接参数等进行必要检测。
2、焊接技术标准
焊接技术标准规定了焊接产品质量要求和质量评定
方法,是从事检测指导性文件。
3、工艺文件 工艺文件包括焊接工艺规程、焊接检测规程、焊接 检测工艺卡等,他们具体规定了检测方法和检测程序。
重点检查焊缝与母材连接处及焊 重点检查装配拉筋板拆除的部
缝形状和尺寸急剧变化部位。 位,勾钉吊卡焊接的部位、母材引弧部位、母材机械划
目视检测若发现裂纹、夹渣、焊瘤等不许存在的缺 陷,应清除、补焊或修磨,使焊缝表面质量符合要求。 (二) 焊缝尺寸的检测 焊缝尺寸的检测是按图样标注的尺寸或技术标准规 定的尺寸对实物进行测量检查。尺寸测量工作可与目视
焊接过程中或焊接以后,在焊接接头区域内所
出现的金属局部破裂叫裂纹。裂纹可能产生在焊缝上, 也可能产生在焊缝两侧的热影响区。有时产生在金属表
面,有时产生在金属内部。下图为横向裂纹。
左图为中心裂纹
5)未焊透
未焊透是指工件与焊缝金属或焊缝层间局
部未熔合的一种缺陷。未焊透减弱了焊缝工作截面,造成 严重的应力集中,大大降低接头强度,它往往成为焊缝开
(二)按焊接检测方法分类
1、破坏性检测 包括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弯曲 试验、疲劳试验、冲击试验等。 2、化学分析试验 包括化学成分分析、腐蚀试验等。 3、金相检验 包括宏观检验、微观检验等。
2、非破坏性检测
1)外观检查 包括焊缝尺寸检测、几何形状检测、 外表伤痕检测等、 2)耐压试验 包括水压试验及气压试验等。
测量工作同时进行,也可在目视测量之后进行。
1、对接接头焊缝尺寸的检测
一般情况下,施工图样只标注坡口尺寸,不表明
焊后尺寸要求。对接接头尺寸应按有关标准规定或技
术要求测量检查。检查对接接头焊缝的尺寸,方法简
单,可直接用直尺或焊接检测尺测量出焊缝的余高和
焊缝高度。 当组装焊件存在错边时,测量焊缝的余高应以表 面较高的一侧母材为基准进行计算。当组装焊件厚度 不同时,测量焊缝余高也应以较高的一侧母材为基础
核容器 、航空 航天器 件、化 工设备 中的重 要构件 核工业用 的储运六 氟化铀、 三氟化氯 、氟化氢 等容器


工作参数 接头 检验方法 形式
1、外观检查 工作压力 2、射线检查 : 3、液压试验 40Pa~1.6M 对接 4、气压试验 Pa 或密封性 工作温度 试验 :5、真空密封 196~200℃ 性试验
3)焊缝咬边 在工件上沿焊缝边缘所形成的凹陷
叫咬边,如图下所示。它不仅减少了接头工
作截面,而且在咬边处造成严重的应力集中。
4)焊瘤
熔化金属流到溶池边缘未溶化的工件上,堆积
形成焊瘤,它与工件没有熔合,见下图。焊瘤对静
载强度无影响,但会引起应力集中,使动载强度降低
5)烧穿
如下图所示。烧穿是指部分熔化金属从焊缝
焊、氩弧焊等,当工艺参数调整好后,在焊接过程中质
量变化不大,比较稳定,可以对焊接接头质量进行抽查 检测。因此,抽查检测焊缝的质量,不能完全反映所有 焊缝的质量,只能相对比较和评价焊接质量。抽查检测 的数量,一般用百分比表示,依据同类焊缝或者同类产
品的缺陷率确定。船舶上焊缝大概20%抽检。
2、全检 对所有的焊缝或者产品进行100%的检查。例如锅 炉、压力容器焊缝就是100%检查。
3)密封性试验 (1)气密性试验 (2)载水试验 (3)沉水试验
(4)煤油渗漏
3、无损检测(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
渗透检测)
三、 焊缝的常规检测
焊缝的常规检测是焊接结构完全检测的第一步,它
除了对焊缝外观检测以外,也为以后的其他方法的检测
提供了初步的判断的依据。
(一)焊缝的外观检测
焊缝的外观检测可用肉眼及放大镜,主要检测焊
1、接口熔合区附近的冷却 时间(800~500℃)小于出 现铁素体800~500℃临界冷 却时间,线能量过小 1、焊缝附近的刚度较 2、未使用低氢焊条 大(如材料的厚度大、 3、焊接材料未烘干,焊口 及工件表面有水分、油污及 拘束度高) 2、焊缝布置在应力集 铁锈 4、焊后未进行保温处理 中区 3、坡口形式不合适 1、对冷却裂倾向较大的材 (如V形坡口的拘束应 料,其预热温度未作相应的 力较大) 提高 2、焊后未立即进行高温回 火 3、焊条选择不合适
包括气孔、夹渣、未熔合、未焊透、咬边、裂纹等。
3、性质上的缺陷
包括力学性能与化学性质不符合要求的缺陷等。常 见缺陷的基本特征与产生原因如下表。 (二)常见焊接缺陷的基本特征
1、焊接变形 工件焊后一般都会产生变形,如果变形量超过允许值 ,就会影响使用。焊接变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焊件不均 匀地局部加热和冷却。因为焊接时,焊件离焊缝愈近, 温度愈高,膨胀也愈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但加热的金属因受到周围温度 低的金属阻止,不能自由膨胀;而冷却时又由于周围金 属的牵制不能自由地收缩。结果这部分加热的金属存在 拉应力,而其它部分的金属则存在与之平衡的压应力。
万吨远洋轮
电气
质量保证的职能通过对焊接原材料、工序、半成品
和成品的检测,做到不合格原材料不投入生产,不合格
半成品不留转到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
2、 缺陷防御的职能
检测获得的信息和数据是质量控制的依据,通过检
测能及早发现质量问题,并找出原因并及时纠正、预防
或减少不合格焊缝的生产。 3、结果报告的职能 把检测的数据和记录作为分析和评价结果,报告有 关部门,为改进焊接工艺,改善检测手段,加强检测力
2)进行项目检测 选用一定方法和手段测试被检测的对象或产品,得 到质量特性值和结果。
3)评定检测结果
将检测得到的结果同质量要求比较,确定检测对象
或产品的级别,判断其合格与否。
4)报告检测结果 产品不论合格与否,都要用书面或标记形式作出结 论。
(二)焊接质量检测具体可归纳为三个职能:
1、质量保证职能
焊缝 质量 等级
Ⅰ级
二、常用结构件类型及焊缝质量等级(见下表2)
焊接结构 件类型 名称 实 例 焊缝 质量 等级
工作参数 接头 检验方法 形式
锅炉、压力 容器、球罐 工作压力 、化工机械 钢制球 : 、采油平台 形储罐 ≤4 MPa 、潜水器、 起重机械
1、外观检查 对接 2、射线或超声 角接 波检查 3、磁粉或渗透 Ⅱ级 检查 4、液压试验 5、气压试验或 密封性试验
2、目视检测的项目 (1)焊后清理质量 (2)焊接缺陷检验 所有焊缝及其边缘,应无焊渣 在整条焊缝和热影响区附近应 、飞溅及阻碍外观检查附着物。 无裂纹、夹渣、焊瘤、烧穿等缺陷,气孔、咬边应符合
用于眼睛不能接近被检物
体,必须借助望远镜、内孔管道镜等进行观察的场合。
有关标准规定。
(3)几何形状检查 (4)焊接的伤痕补焊 伤部位等。
工作任务一 一、
焊缝的外观质量检验
焊接检测的职能与依据
焊接检测必须按照焊接结构的设计说明书进行,或 者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通过焊接检验才能保证生产正 常进行 ,确定焊接产品的合格性。
(一)焊接检验的职能
1、焊接检测的步骤
1)明确质量要求
依据焊接技术标准和生产工艺的考核指标,确定检 测项目和各个项目的质量标准,确定检测员的职责,使 检测员熟悉检测项目。
属,并使其圆滑过渡、外形美观、无缺陷。检查时应注意
更换焊条的接头部位,有严重的凸度哈凹度时,应及时修
磨或补焊。
四、焊缝检测中常见焊接缺陷
(一)焊接缺陷及其分类 在焊接接头上产生的金属不连续、组织不致密或连 接不良的现象,统称为焊接缺陷。 一般来说,焊接接头的质量取决于焊接缺陷的性质 、大小、数量和危害程度。 焊接缺陷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类: 1、尺寸上的缺陷 包括焊缝尺寸不符合要求及焊缝形状不佳。 2、结构上的缺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