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层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中层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中层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2012-02-07 07:10:42)
转载▼
分类:2012教育阅读

签:
杂谈
来源:原创作者:办公室发布时间:2011-07-11 12:59 浏览量:224
王敬东
学校发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也离不开学校的中层干部。

得力的中层干部是校长施政的左膀右臂,是校长决策的参谋智囊。

校长的决策要通过学校中层干部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

中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学校管理的关键。

1、中层干部的作用和职能。

中层干部的作用在学校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一所学校工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干部。

学校主要领导是统缆全局,运筹惟握,把握方向的,但还需要有一大批能力素养较高的中层干部,中层干部是领导班子开展工作的桥梁和纽带。

中层干部的作用:(1)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层干部受命于决策层受制于群众,要正确理解领导决定,分析群众状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纵横协调的作用。

面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各种信息流交织,对外交流频繁,在这些工作的过程中要纵横协调,正确指挥。

2、中层干部的基本素质。

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在原则问题上绝对服从大局,做到令行禁止。

(2)学习素质。

中层干部要做学习表率、楷模,学好专业。

书生气不可有,书卷气不可无。

领导交待的工作不能以“不懂、不会”进行搪塞,敷衍了事。

要博览群书,善于学习。

要有信心、有能力学会不懂的东西。

(3)人格素养。

干部要人品端正,作风正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修身。

做人要有人品,作风正派。

要做好事,首先要做好人,好干部必须是好人,胸怀大局,事业至上,不计较个人得失,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人格素质很重要。

(4)能力素质。

工作要留心,细心、热心,要有创新,勇于开拓,敢于推陈出新,抓住机遇,吐故纳新。

要让领导知道你对问题了解的正确性和程度,让领导明白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源、支持和执行时间。

在传达领导的指令时要让下属搞清楚他们对问题了解的正确性和程度;同时给其确定完成指令所需要的资源、支持、时间。

在执行的过程中中层要明白自己处理问题的权限和范围。

要不越位、不添乱。

做到六多六少,多鼓励、少指责,多理解、少猜疑,多帮助、少为难,多关怀、少冷落,多指导、少命令,多调查
研究,少偏听偏信。

3.学校中层干部应该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岗位认知能力。

学校中层干部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角色定位要准。

更重要的是要去看、去想、去听、去问、去做高层和基层没有做到的事,中层不是传声筒,不是简单地把高层的话传达给基层就万事大吉,他需要不断地思考分析、交流沟通、把握内涵、明确目标后,才能把决策与指示下达给基层,从而协调、指
导基层共同推进任务目标的达成。

(2).政策领悟能力
学校中层领导对校长、副校长负责,又要主持科、室的工作,他们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具有双重身份。

一方面,中层干部要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政策法规,掌握其精神实质。

另一方面,要吃透校长的决策,真正领悟校长的决策意图、过程、内容和效果,并以此作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方向,做到执行时不片面,不偏向,不走样。

草率行事,不仅不会达到目的,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2).计划条理能力
中层干部对校长决策意图的理解,具体体现在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中。

每学期,各个部门、科室都要根据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部门计划,围绕学校的总体思路,结合部门特点,落实可行的措施。

重大活动、重点工作还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拿出时间表。

要保证部门与学校工作的整体性、一致性、连贯性。

在制定计划、方案的过程,多请教师参与,多听取采纳教师的意见、建议,把部门的要求变成教师的自觉认同。

(3).组织实施能力
这是中层领导干部最重要的能力,是把可能变成现实、蓝图变成行动的过程。

其核心是指挥得当、调控有力、激励有方。

学校中层干部要能通过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教师的潜能,实现管理决策层的用心、中层的上进心、教师的责任心“三心”最佳组合。

让教职员工产生归属感。

在检查、激励、反馈的过程中,完成组织目标、任务。

(4).全面协调能力
作为学校中层干部,起的是桥梁、纽带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协调就是沟通,就是及时上传下达,倾听“民心”,反映“民意”。

解读校长之声,是共识协调;学校中层干部直面教职员工,碰到的现实问题要多一些,协调就是理顺,创设人与人、人与事、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往环境,是关系协调。

最好的协调原则就是实现共赢。

(5).深刻洞察能力
学校中层干部虽然不是学校的决策者,但是应该义不容辞地为校长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要认真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提炼出真实的信息,供校长决策参考。

对教职员工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或改革中的一丝曙光,能洞察先机,及时予以抑制或张扬。

未雨绸缪,是有洞察力的表现。

(6).有效授权能力
不可能所有事情都亲历亲为,学校中层干部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就是培养下属共同成长,成就下属就是成就自己。

因此,无论任何事情,都应该最大限
度地赋予下属责、权、利,全体教师才有成就感和责任感。

同时,中层干部要勇于为教职员工承担工作中的失误,安排工作尽量不要提“校长说的”,把属于自己的责任推给学校领导。

这样容易造成领导和教职工的对立情绪。

(7).大胆创新能力
中层干部应该时时、事事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执行不是简单复制领导的命令,不是机械地照搬,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在制定计划、实施方案的过程,要有中层干部自己的智慧,不断地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向创新迈进的过程。

这样,校长的决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就能不断完善、科学,创新也在执行过程中成为组织解决问题的文化。

总之,岗位就是责任,职务就是义务。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

责任就是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坐针毡的感觉。

无论做哪方面的工作,都要做好。

用力工作只是合格,用心工作才是最好。

责任就是思考自己的工作,不断做到更好。

责任就是不做好本职工作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是承认现状而又不满足于现状。

责任是努力提高执行力,就是多学习,少娱乐;多工作,少休闲;随时随地提升学校的美誉度。

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责任心、责任感的重要因素是看他在工作之前是不是精心谋划,在工作之中是不是尽心投入,在工作之后是不是静心总结。

中层干部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能力、水平、工作艺术,要充分发挥做为中层干部的桥梁作用,成为学校政令畅通的中枢;充分发挥自己的纽带作用,骨干作用,模范表率作用,成为工作中的带头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