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照明设计知识

隧道照明设计知识

二:应急照明 (1)从布灯方式上分为利用基本照明灯作为应急的方案和单独设置应急灯的方案。 (2)从应急电源选用上有集中设置应急电源和分散应急电源方案。 (3)疏散及诱导照明
三:特殊灯光照明
在一般照明灯的安装高度,于隧道每侧安装一排蓝色的投光灯向洞顶投射,将洞 顶整体照亮,形成“蓝天”的基本色调。再用图案灯将预先制作的“白云”等图像 投射到隧道顶部,来形成“蓝天”“白云”的效果。道路两侧,合理设置了一些仿 真植物等景观,并给以适当的泛光照明,目的是更能逼真地再现室外自然环境。这 样,一幅美仑美奂的“蓝天白云”效果就形成了,驾车穿过,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同时,这些仿真植物等景观的设置,还可以起到行车诱导作用。
口段加强照明分白天、夜晚2级控制”。
HANDSON LED 隧道灯系列
返回目录
材质及特性;
➢ 灯体为优质拉伸铝,表面喷砂/阳级氧化处理; ➢ 封挡为压铸铝,表面粉体喷塑处理; ➢ 灯罩选用高透光率钢化玻璃,透光率高,抗紫外线性能优越;
技术参数
➢ 输入电压:AC220V(配驱动电源); ➢ 外观尺寸:556 * 308 * 203mm ➢ 灯具额定功率:90±2 W。 ➢ LED数量:72PCS ➢ 防护等级:IP65。 ➢ 灯具净重:10Kg(含电源、支架)。 ➢ 工作温度:-20℃~+50℃。
隧道照明设计国家标准 L20(S)
返回目录
隧道照明设计国家标准 (入口段、过渡段)
返回目录
隧道照明设计国家标准 (中间段、出口段)
返回目录
隧道照明布置方式
返回目录
单侧布置照明
两侧交错布置照明
中间布置照明
隧道照明布置方式
返回目录
单排对称布置照明
两排对称布置照明
混合布置照明
隧道照明控制方式
返回目录
隧道照明方式概述
返回目录
一:一般照明 一般照明包括保证隧道内正常行车所必需的基本照明和消除出入口“白洞”和“黑 洞”效应的加强照明。隧道基本照明布灯方案为:两侧交错布灯,间距为10m,灯 具安装于距路面中心5.3m处的隧道侧壁上。为了美观,加强照明灯具的安装高度同 基本照明保持一致,并均匀布设于基本照明灯具间。
目录
返回目录
引文 隧道照明概述 隧道照明设计国家标准 隧道照明方式及安装方式 隧道灯系列 隧道照明计算 隧道灯具与传统灯具的对照
引文
隧道照明 一般指长度大于100米的隧
道设置照明。 隧道照明中必须考虑某些特殊的视觉
现象,为了对隧道照明进行优化设计,就有 必要先了解些基本的视觉问题。在白天,驾 驶员进入隧道时会遇到如下视觉问题:刚进 入隧道由于白天隧道外的亮度相对于隧道内 的高很多,如果隧道足够长,驾驶员看到的 是黑乎乎的一个洞,这就是“黑洞”现象; 如果隧道很短的话,在驾驶员面前就出一个 “黑框”。进入隧道后由明亮的外部进入一 个较暗的隧道,视觉会有一定的适应时间, 然后才能看清隧道内部的情况,这种现象称 为“适应的滞后现象 ”。在隧道中间段, 由于汽车排出的废气集聚,形成烟雾,汽车 前照灯的光会被这些烟雾吸收和散射,形成 光幕和降低前方障碍物与其背景(路面,墙 面)之间的亮度对比度,影响障碍物的能见 度,给视觉功能带来不利影响。隧道出口处 会出现一个很亮的出口,对驾驶员会产生强 烈的眩光,从而看不清路况,容易发生车祸。
为此隧道照明是很重要的。
返回目录
隧道照明概述返回目录 Nhomakorabea为了对隧道照明进行优化设计,就有必要先了解些基本的视觉问题。如白天 的 “黑洞”现象;隧道内部 “适应的滞后现象 ”。在隧道由于汽车排出的废气
集聚,形成烟雾,汽车前照灯的光会被这些烟雾吸收和散射,形成光幕和降低前方 障碍物与其背景(路面,墙面)之间的亮度对比度,影响障碍物的能见度。隧道出 口处会出现一个很亮的出口, “白洞”现象;
按规范要求一般照明为一级负荷。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 16-92)第11.8.6条要求:“特别重要的照明负荷,宜在负荷末级 配电盘采用自动切换电源的方式,也可采用由两个专用回路各带约50%的照明 灯具的配电方式。”显然,“在负荷末级配电盘采用自动切换电源的方式”不 适于隧道照明,本隧道采用“由两个专用回路各带约50%的照明灯具的配电方 式”。这样即使在有一路电源或一台变压器检修或故障的情况下,也能保证隧 道内最少有一半灯具正常点亮,不会引起整个隧道一般照明灯具全部熄灭而对 高速行驶的车辆造成危险。
配光曲线
HANDSON LED 隧道灯系列
光学特性
• LED发光效率:90lm/w • 相对色温 5500-6500K • LED显色指数 Ra > 70。
隧道内的照明根据各区段在不同环境下的亮度要求及交通量进行控制。通 过隧道内、外设置的亮度监测仪和环形线圈来检测隧道口附近的光强,并通过 隧道的交通量来控制各区段的照明亮度,使驾驶员尽快适应隧道内、外的光强 变化,消除因光强变化所引起的视角障碍,从而达到既满足隧道的亮度要求, 保证行车安全,又能延长灯具使用寿命和节约能源的目的。根据《公路隧道通 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要求“入口段加强照明白天分晴天、 云天、阴天、重阴4级控制,基本照明分夜晚交通量大、交通量小2级控制,出
为此隧道照明通常分为入口照明,基本照明和出口照明。其中对入口照明的
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从与外界相仿的亮度逐渐降低。具体而言,白天隧道入口照明 的亮度要根据隧道外的亮度,车速,入口处的视场和隧道的长度来确定的。国际照 明委员会将隧道入口照明分为(从隧道口开始)阈值段和过渡段。而日本的隧道照 明标准中更进一步将隧道入口照明分为引入段,适应段,过渡段。阈值段是为了消 除“黑洞”现象,让驾驶员能在洞口辨认障碍物。隧道过渡段照明是为了避免阈值 段照明与内部基本照明之间的强烈变化而设置的照明段,其照明水平进一步逐渐下 降。
为此我国根据《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要求 “入口段加强照明白天分晴天、云天、阴天、重阴4级控制,基本照明分夜晚交通 量大、交通量小2级控制,出口段加强照明分白天、夜晚2级控制”。隧道照明通 常分为入口照明,基本照明和出口照明(入口段、过渡段1、过渡段2、过渡段3、 中间段、出口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