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课程设计题目三车道公路隧道规划设计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12 月12 日至12 月16 日共 1 周指导教师(签字)院长(主任)(签字)2016 年12 月16 日目录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1.1 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规范1.2 工程概况1.3 隧道工程地质概况第2章隧道总体设计2.1 纵断面设计2.2 横断面设计2.3 隧道设置形式设计第3章隧道主体结构构造设计3.1 洞门设计3.2 衬砌设计第4章隧道通风设计4.1 通风方式的确定4.2 需风量计算4.2.1 CO排放量计算4.2.2稀释CO的需风量4.2.3烟雾排放量计算4.2.4稀释烟雾的需风量4.2.5稀释空气内异味的需风量4.2.6考虑火灾时排烟的需风量4.3 通风计算4.3.1 计算条件4.3.2 隧道内所需升压力4.3.3 通风机所需台数4.3.4 风机布置第5章隧道照明设计5.1 洞外接近段照明5.2 洞内照明5.3 照明计算5.3.1 中间段照明计算5.3.2 入口段照明计算5.3.3 过渡段照明计算5.3.4 出口段照明计算参考文献图纸部分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1.1 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规范1.1.1 主要技术标准(1)隧道按规定的远期交通量设计,采用分离式单向行驶三车道隧道。
(2)隧道设计车速,隧道几何线形与净空按 100km/h 设计,隧道照明设计速度按 100km/h 设计。
1.1.2 主要设计标准规范(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2)《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7)隧道围岩级别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
1.2 工程概况隧道位于鄂西南褶皱山区,为分离式单向行驶三车道隧道(上下行分离)。
隧道左洞桩号:ZK253+182~ ZK255+350,长2168m。
右洞桩号:YK253+162~ YK255+375,长2213m。
设计标高为:进洞口为1120m,出洞口为:1185m。
该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
设计速度:100km/h设计交通量为:2800辆/h。
交通量组成为:汽油车:小型客车:31%,小型货车:20%,中型货车:15%柴油车:中型客车: 9%,大型客车:18%,大型货车: 7%1.3 隧道工程地质概况隧道地处鄂西南褶皱山区。
总体上地势陡峻,冲沟发育,为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地貌景观。
构造剥蚀碎屑岩区属峰丛峡谷低中山地貌,地面标高高程1030~1570m,相对高程100-500m,地形起伏大,冲沟发育,地形陡峻,山顶呈浑圆状,自然坡度多在25°~60°左右,山脉沿北东走向延伸,山上植被发育较好;山坡较缓,局部陡峻,坡角一般15°~40°,冲沟不甚发育,洼地宽阔平缓。
隧道处于白果背斜的北西翼、金子山复向斜南东翼,呈现单斜构造特征,依次出露志留系至三迭系地层,地层倾向310°~330°,进口段倾角为30°~40°,出口段倾角变缓,约8°~10°。
断裂构造不发育。
碎屑岩中主要发育两组节理裂隙,走向分别为300~340°及220~250°,呈闭合状。
左洞桩号及地质情况:右洞桩号及地质情况:第2章 隧道总体设计2.1 纵断面设计隧道内纵断线形应考虑行车安全、运营通风规模、施工作业效率和排水要求,综合确定。
最小坡度:≥0.3%,以隧道建成后洞内水能自然排泄为原则,又考虑到隧道施工误差。
最大坡度:一般要求,≤3%。
施工中出渣或材料运输的作业效率;运营期间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运营通风的要求。
纵坡形式:一般宜采用单向坡;地下水发育的长隧道、特长隧道可采用双向坡。
从行车舒适性和运营通风效率来看,采用单向坡较好,但是施工会出现逆坡排水问题。
该隧道的基本坡道形式设为单坡。
坡道形式的选择依据和纵坡坡度的主要控制因素为通风问题和对汽车行驶的利害。
隧道的纵坡以不防碍排水的缓坡为宜,坡度过大,对汽车行驶、隧道施工和养护管理都不利。
单向通行的隧道设计成单坡对通风是非常有利的,因汽车都是单坡行驶,发动机产生的有害气体少,对通风也很有利。
该隧道位于鄂西南褶皱山区,总体上地势陡峻,冲沟发育,为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地貌景观。
车流量很大,且隧道埋深较大,围岩很差,设置竖井通风施工难度较大;隧道围岩地下水主要以裂隙水为主,水量贫乏,对施工无太大影响;该隧道由于路线需要,进出口段高程相差很大,设置人字坡将会使隧道长度增加;鉴于以上原因, 该隧道决定采用有变坡点的单坡。
坡度计算为2.937%22131120-1185 ,所以该隧道采用的坡度为3%。
2.2 横断面设计该隧道的建筑限界隧道的建筑限界按100km/h 时速进行设计,建筑限界取值确定如下:2.3 隧道设置形式设计在地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离式隧道造价最低,施工速度较快且比较安全,一般用于长隧道。
该隧道2213m ,属于长隧道,因此采用分离式隧道。
第3章隧道主体结构构造设计3.1 洞门设计该隧道左、右洞进口处均处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的地质区域内,围岩级别均为Ⅴ级,围岩极差,水文地质情况为轻度渗水或滴水。
所以采用翼墙式洞门,翼墙式洞门由端墙和翼墙组成,翼墙是为了增加端墙的稳定性而设置的,同时对路堑边坡也起支撑作用。
隧道左、右洞的出口处也处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的地质区域内,围岩级别均为Ⅳ级,围岩极差,水文地质情况为轻度渗水。
同样也采用翼墙式洞门。
3.2 衬砌设计3.2.1 初期支护初期支护采用喷锚支护,由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钢架等支护形式组合使用,根据不同围岩级别区别组合。
锚杆支护采用全长粘结锚杆。
由工程类比法,结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材料采用 C20 级混凝土,支护参数取值如下表:二次衬砌采用现浇模筑混凝土,利用荷载结构法进行衬砌内力计算和验算。
二次衬砌厚度设置如下表:第4章隧道通风设计在隧道运营期间,隧道内保持良好的空气是行车安全的必要条件。
为了有效降低隧道内有害气体与烟雾的浓度,保证司乘人员及洞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公路隧道应做好通风设计保证隧道良好通风。
⑴该隧道通风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①隧道长度及线形,隧道左洞长度为 2168m,右洞长度为 2213m,均为长隧道,风阻力大,自然风量小;隧道纵断面采用单向坡,隧道进出口高程较大,因此出口段的有害气体浓度相对较大,设计时给予注意。
②交通量,车流量大,为2800辆/h,且主要为小型货车和小型客车。
③隧道所处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应充分考虑利用。
④隧道内交通事故、火灾等非常情况。
⑤隧道工程造价的维修保养费用等。
⑵根据《公路隧道工程设计规范》,本隧道通风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单向交通的隧道设计风速不宜大于10m/s,特殊情况下可取12m/s,双向交通的隧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8m/s,人车混合通行的隧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7m/s。
②风机产生的噪声及隧道中废气的集中排放均应符合环保的有关规定。
③确定的通风方式在交通条件等发生改变时,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能适应火灾工况下的通风要求。
④隧道运营通风的主流方向不应频繁变化。
⑤CO 允许浓度:正常运行:200ppm发生事故时(15min):250ppm4.1 通风方式的确定隧道长度:左洞长度为 2168m,右洞长度为 2213m,交通量:2800辆/h,单向交通隧道。
L·N=2213×2800=6196400 >2×106所以采用机械通风,纵向射流式通风方式。
4.2 需风量计算隧道通风设计基本参数:道路等级:高速公路,分离式单向3车道(计算单洞)行车速度:100km/h空气密度:ρ=1.2kg/m3设计交通量:2800辆/h隧道内平均气温:20℃;设计标高:进洞口1120m,出洞口1185m隧道断面积:Ar= 107.5m2交通量组成为:汽油车:小型客车:31%,小型货车:20%,中型货车:15%柴油车:中型客车: 9%,大型客车:18%,大型货车: 7%4.2.1 CO排放量计算①取CO基准排放量为:q co=0.01m3 /辆·km②考虑CO 的车况系数为:fa=1.0③依据规范,分别考虑工况车速 100km/h ,80km/h ,60km/h ,40km/h ,20km/h ,10km/h (阻滞),不同工况下的速度修正系数 f iv 和车密度修正系数 f d 如表所示:平均海拔高度:h=(1120+1185)/ 2=1152.5m 。
423.1)16004005.1152(9.01f =-+=h⑤考虑CO 的车型系数如表: 考虑CO 的车型系数表:⑥交通量分解:汽油车:小型客车868,小型货车560,中型货车420 柴油车:中型客车252,大型客车504,大型货车196⑦计算各工况下全隧道CO 排放量:Qco=6103.61⨯·q co ·f a ·f d ·f h ·f iv ·L ·∑=n1m ·(N m ·f m ) 当V=100km/h 时,Qco=6103.61⨯×0.01×1×0.6×1.423×1.4×2213×[(252+504+196+868)×1+560×2.5+420×5]=0.0391注:交通阻滞工况,v=10km/h ,根据规范,阻滞段的计算长度不宜大于1000m ,因此计算时,取L=1000m 。
Qco=6103.61⨯×0.01×1×0.8×1.423×6×1000×[(252+504+196+868)×1+560×2.5+420×5] =0.1009最大CO 排放量:由上述计算可以看出,在工况车速为20km/h 时,CO 排放量最大,为: Qco=0.1396m 3/s4.2.2 稀释CO 的需风量=⋅=)(0RTgh ep p pa e1159061013252932875.115281.9=⨯⨯⨯s m T Tp p Q Q COco req /856.9410273202733251011590610029613.010366000)(=⨯+⨯⨯=⨯••=δ4.2.3烟雾排放量计算①取烟雾基准排放量为:q VI =2.5m 3/辆·km ②考虑烟雾的车况系数为:f a(VI)=1.0③依据规范,分别考虑工况车速100km/h ,80km/h ,60km/h ,40km/h ,20km/h ,10km/h (阻滞),不同工况下的速度修正系数f iv(VI) 和车密度修正系数f d(VI) 如表所示④柴油车交通量如下:柴油车:中型客车252,大型客车504,大型货车196 ⑤考虑烟雾的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平均海拔高度:h=(1120+1185)/ 2=1152.5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