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二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课标要求: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消费心理,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追求时尚等;消费行为,如“租赁消费”“贷款消费”等。

* 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 主张“量入为出、理性选择、转变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①理解从众消费心理、求异消费心理、攀比消费心理及求实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

②知道如何正确评价从众消费心理、求异消费心理、攀比消费心理及求实消费心理。

③理解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基本消费原则(二)能力目标①正确评价和对待各种消费观及消费行为的能力。

②提高科学理财的意识和能力。

③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理性的消费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待消费。

②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③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自觉落实环境保护行动。

★教学重点:做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难点:适度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网络、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交流信息等,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自主探究(学生课前完成,课前老师检查、课堂中释疑解惑)合作探究(课堂中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动态修改(一)消费心理面面观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见附表【合作探究】【探究一】课本20页1.对同学互赠礼品的认识。

2.小林的奇装异服。

3.校园的攀比之风。

【探究二】现在有些妈妈最怕给女儿买衣服,女儿想买的,妈妈不愿意,妈妈想买的,女儿看不中。

每次都闹得不欢而散。

妈妈认为,穿衣服不能太张扬,和周围的女孩打扮的一样才好。

女儿坚决不同意:“同学都穿这样的衣服,我不要!”她总是挑选那些和别人迥然不同的衣服。

问题:妈妈和女儿的消费心理有什么不同?怎样评价她们的消费心理?(二)做理智的消费者⒈量入为出,消费要在自己的______之内进行消费。

既要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缺乏理智的;又要反对________,它使人们的__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____的发展。

⒉避免盲从,消费______________,是不理智的。

坚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____,避免_____,避免_____________的倾向。

分析:妈妈的消费属于从众心理,有这种消费心理的人,消费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仿效他人,其消费行为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和别人行为的带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消费心理。

女儿的消费属于求异心理。

具有这种消费心理的人,通过消费个性化的商品来展示个性,表明与众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动新产品、新工艺的出现,但展示个性应考虑社会的认可与代价。

总结:人们的消费行为由四种消费心理引发: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的区分◆从众心理是一个人因受别人影响而按照别人的行为方式去行动的现象。

◆攀比心理是指在不同的收入阶层之间,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以高阶层的消费方式为参照。

教师总结:综上可知,消费是否正确影响自己、他人、社会。

因此,我们要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①、什么是适度消费?②、你很有钱,年入百万,就可以天天牛奶浴、啤酒浴,吃“天龙御宴”了吗?③、贷款消费是适度消费吗?如何看待“负翁”与“负婆”?教师归纳总结:(略)特别说明:量入为出的“入”指的是过去、现在、将来的收入。

适度消费的“度”指的是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的消费。

所以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的贷款消费是适度消费。

过高地估计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还不起贷则是不适度的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原则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①你喜欢追星吗?购物时非名牌不买吗?②你有过凭一时冲动而购物的行为吗?③在你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多少?精神消费占多少?是否患“小儿麻痹症”?⒊保护环境, 消费 ⑴绿色消费是以_____________为 主旨,符合____________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______。

⑵绿色消费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们应该树立______,保持_与____之间的和谐。

⒋勤俭节约,以____为荣、以____为耻,是社会主义荣 辱观的体现,____作为一种____,任何时 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教师小结说明:(详细理论略)首先,在消费中注意避免盲目从众。

其次,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

最后,要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探究二】课本22页由“筷子革命”引发的思考。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原则【探究三】课本22页 关于“打包”和“舌尖上的浪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 教师引出问题:同学中存在浪费现象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现在过时了吗?它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否矛盾?学生讨论,然后引导说明两者不矛盾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

尤其说明拉动经济增长与铺张浪费不能混为一谈。

教育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三)课堂检测所谓“绿色消费”是指崇尚自然、健康、安全、环保、节能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

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结合材料,谈谈“绿色消费”的必要性。

(1)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2)绿色消费反映了消费者更加关心商品的使用价值,有利于促进商品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环保意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绿色消费有利于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绿色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观,有利于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5)绿色消费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四)课堂总结、点评综合上述,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应该是一个懂得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和滞后消费的人;一个懂得理性消费,反对盲目消费的人;一个懂得保护环境,崇尚绿色消费的人;一个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人。

每个人都要做一个理智的、精明的消费。

板书设计:(一)消费心理面面观(表格)消费心理的表现特点评价态度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利: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标新立异利: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夸耀性盲目性弊: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符合实际讲究实惠利: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值得提倡(二)做理智的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

一是不能过分抑制消费。

二是要有一个合理的消费结构,也就是在安排生活消费时,要注意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原则。

一是教材突出强调了在消费过程中注意避免盲目从众二是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

三是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原则。

一是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消费;二是为什么提倡可持续消费三是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四是绿色消费的特征(具体体现和要求),即“5R”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则。

(1)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2)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要戒奢以俭。

(3)实践证明,艰苦奋斗精神于国于民都是必不可少,非常重要。

教学反思:作业1、深入社会实际,写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

2、撰写小论文: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适度消费之我见。

消费心理的表现特点评价态度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利: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标新立异利: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夸耀性盲目性弊: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符合实际讲究实惠利: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值得提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