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宝安区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

深圳市宝安区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

深圳市宝安区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
目的对深圳市宝安区传染病疫情进行风险评估,为本区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准确、可靠、科学的依据。

方法将风险矩阵模型应用于深圳市宝安区传染病疫情控制系统,对多种本区潜在的传染病爆发疫情进行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和排序,借以分析比较多种本区传染病爆发疫情对本区的潜在影响。

结果在该模型的赋值下,本区目前大部分传染病暴发疫情可有限接受,SARS社区暴发和新亚型流感暴发不可接受。

结论现在需要进一步加大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的人财物投入,强化公共卫生管理,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

标签:风险评估;传染病;风险管理;風险值
传染病是造成全球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旧的传染病死灰复燃,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及早发现、识别和评估传染病事件公共卫生风险,对有效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在中国开展较晚,方法较少,多是借鉴其他领域的方法[1-3]。

风险矩阵法是在一些项目管理过程中识别风险比较重要的方法, 它能够对项目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是操作简便的方法。

该方法由美国空军电子系统中心采办工程小组于1995年4月提出的, 很多项目采用风险矩阵方法进行风险评估[4-6],传染病风险评估是对传染病疫情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及危害后果具体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是实施降低传染病疫情导致损害的第一步,也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疫情损害的重要基础。

近几年来,我区每年发生传染病暴发及重要散发疫情多达80余起。

之前区公卫系统尚未开展类似系统的风险评估,使得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理相对较为被动,尤其在应对较大传染病疫情时,由于缺乏事先针对性的准备,更显捉襟见肘。

本文采用风险矩阵模型对我区各种可能的传染病疫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预先开展防控准备,使得疫情应对具有前瞻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查阅本区近20年的暴发疫情、重要散发疫情。

1.2风险评估方法及步骤所用评估方法为风险矩阵模型评估方法[7],步骤具体如下:
1.2.1风险评估准备首先收集宝安区以往传染病疫情资料及1994~2012年所发生的由传染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同时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综合考虑相关传染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包括致病力、传播力和毒力;季节性、地区性;传播途径、高危人群等。

结合宝安区的自然条件、人口与民族、经济社会、重大基础设施、重要场所等信息,根据已有风险控制措施、应急救援能力和历史经验,确定传染病疫情的评估范围;制定评估方案,制定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评估模板、表格、评估报告样式等,细化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操作程序;根据传染病疫情的特征,从经济、社会等角度制定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标准,为风险评估
的具体操作提供指导。

1.2.2风险识别组织专家用会商法根据其工作经验及历史监测数据识别全区当前存在的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因素。

最后确定的传染病风险种类有急性传染病12类24种场景。

1.2.3风险分析①对每种传染病疫情描述风险场景,包括灾害点基本情况、发生地点、影响区域、事件起因、持续时间,现有应急能力、参考事件等内容。

②可能性分析,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或概率估计采用5级制分类来予以描述和度量,参数设为R,分5个等级,见表1。

采取比对过去20年突发公共事件相关资料,对R进行赋值。

③后果分析,在假设某传染病疫情出现的前提下,根据相关规定,从5个领域(人、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设定损害参数(最高分为5分),通过计算总损害值D来评估可能造成的影响。

④风险评定:根据发生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评定风险。

⑤确定风险水平:将风险可能性等级及风险后果等级列成风险矩阵图,于风险矩阵图中标出风险等级(四级:低、中、高、极高)。

1.2.4风险评价根据计算的风险值V划定风险评价标准,当V值>4时,风险为不可接受,此时应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如果4>V值≥2,表明风险为有限接受,此时应在综合权衡基础上尽量规避风险;当V值4的有:SARS社区暴发(4.63)、新亚型流感暴发(4.31)、新亚型流感社区流行(4.18),鼠疫、霍乱等21种模型风险值V均4、风险等级不可接受的,就应该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而对于风险值4,为不可接受等级。

应将其列为我市防控重点,特别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应采取病例出现后的先期处置,以预防短期内迅速扩散。

当然,该模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中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和现有的其他分析模型一样,该系统在赋值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导致最终结果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即使不同专家对同一场景进行评估,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风险等级。

在不同领域,这种偏差会被放大。

本文研究表明,采用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在科学性与实用性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但如何更加优化模型,增加其客观性,是一个仍然值得探讨的问题[9]。

参考文献:
[1]谈立峰,郝东平,孙樨陵,等.综合应用风险矩阵法与Borda序值法评价区域性大型活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风险[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2,29(9):556-560.
[2]董艳,李剑峰,王连军,等.基于风险矩阵法与Borda排序法对某城区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10(4):213-216.
[3]薛晔,黄崇福.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J].应用基础与科学工程学报,2006,增刊:1-10.
[4]吴长青,朱文涛.基于风险矩阵等方法的药品不良反应风险评价的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20-22.
[5]柳红卫.城市天然气管道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技技术,2006,2(3):96-100.
[6]张弢,慕德俊,任帅,等.一种基于风险矩阵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46(5):93-95.
[7]孙玉卫,韩喜双,谭耀同,等.风险评估模型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德灾害风险管理试点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应急管理,2012,2(8):20-27.
[8]闫世春,王晓平,安莹等.风险矩阵法在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29(6):787-788.
[9]周小涛,幸思忠,朱志良.风险矩阵模型在深圳市宝安区公共卫生系统风险评估的应用[J].大家健康,2013,7(4):68-7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