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学霸笔记记忆

地理学霸笔记记忆

地理学霸笔记记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1)、形状:2、地球模型---地球仪地球仪(1)地球仪概念:(2)地轴:(3)两级:(4)怎样确定北极:3、纬线和维度(1)赤道(2)纬线(3)纬线的特点:1纬线指示()方向,纬线长度(),()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所有的纬线自成()(除南北两极外),()平分地球,所有的纬线相互()。

特殊的维度(1)赤道的维度是()度,是维度的()线,从赤道向南北各分()度,称()维()维,南北两极各()度。

(2)23.5度纬线:是()是()的分界线,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最()界限。

(3)66.5度纬线:是()()和()的分界线。

有无()现象的分界线。

(4)90度纬线:是()4、经线和经度(1)经线(子午线):(2)经线的特点:指示()方向;所有的经线均相交于();所有的经线长度都()形状为()形;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且每条均能()地球。

经度本初子午线,即()经线,亦称格林威治子午线或格林尼治子午线,是位于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一条经线。

本初子午线的东西两边分别定为()和(),于()度相遇。

()度向东到180度是()经;()度向西到180度是()经。

特殊的经线0度经线:是()线,是东西经的()线,是东西经的()线。

此线以东为()经,此线以西为()经。

180度经线:是东西经的()线,是东西经的()线,从此以西为(),此线以东为()。

5、利用经纬网定位(1)经纬网:(2)经纬网定位: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经纬度外置都可以用()的经线和纬线的度数来表示。

(3)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纬线指示()。

(4)20°W和160°E经线:东西半球的()线。

20°W向西至160°E的范围是()半球;20°W向东至160°E的范围是()半球;妞妞(20°W )六姨(160°E)分东西。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概念:(2)地球自转的方向(3)地球自转的的一周期为()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地球不停地()转,导致昼夜不断更替。

时间差异: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不断更替,导致地球上()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即东边时刻(),西边时刻()。

几月星辰()。

地球公转(1)概念地球公转是()。

公转的方向()公转一周是()。

(2)特征地球公转时地轴是()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之间总是保持()的夹角;地轴指不变,北极总是指向()附近。

黄赤交角:又名黄道角、黄赤大距,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

地球的黄赤角为约为23°26'.黄赤交角并非不变的,它一直有微小的变化,但由于变化较小,所以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黄赤夹角的度数就是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字,黄赤夹角的余角就是南北纬极圈的纬度数,所以黄赤夹角决定地球五代的分布范围。

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小。

五带的范围变化了,随之而来的气候变化影响。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春分日太阳直射(),之后太阳直射点向()移动,移至()时,为夏至日;此后,太阳直射点()移,南移到()时,为秋分日;继续()移至()时,为冬至日。

太阳直射的最北界限是()线,最南界线是()线。

每年太阳直射点总在()之间往返移动。

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每年直射()次。

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倾斜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情况完全不相同,形成了(),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

四季划分(北半球)太阳直射现象只出现在纬度≤()地区;极昼极夜现象只出现在纬度≥()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北半球为例)五带的划分第三节、地图的阅读学会阅读地图比例尺:(概念)比例尺大小比较:先将各种形式的表达方式换成()的比例尺表示形式——()。

然后按照分数()进行比较。

()相同,()越大,比例尺越小;()越小,比例尺越大,例如:比例尺大小实地范围的关系(1)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内容越();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内容越()。

(2)实地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图幅面积()内容越();比例尺越(),图幅面积(),内容越()。

地图方向判读1、一般定向:2、指向标标定方向(概)3、经纬网定向(概)4、经纬网判定方向注意: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方向,位于同一条纬线的两点为()方向。

东西方向的判断应取两点经度差小于()度的一册来确定。

5、领地经度跨度大小决定两地东西方向的判断。

两地经度跨度大与180度时,图示的东方位置实际是()方,西方是()方。

6、以极地位中心经纬网图中方向的判定:根据极点判断南北方向,从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指向()方,从南极看,搜友的经线都指向()方向。

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

选择适用的地图去商场购物选择();去公园游览,寻找景点()外出旅游,确定行程();了解某地地形()了解省区分布情况();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概)2、相对高度(概)3、等高线:(概)4、登高线地形图5、登高距登高线的特征(1)登高线都是()。

(2)等高线上的高度为(),单位是()。

(3)同一条登高线上的各点海拔()(4)同一幅图中,除()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登高线()。

地势越高数值(),地势越低数值()。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特别是山区,地图上的等高线非常(),等高线越稀疏()。

等深线:在同一条等深线上,个点深度()。

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

根据等高线地形判断山体的图同部位1、山峰:等高线(),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

2、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凸出。

3、山谷:登高线的弯曲部分向()凸出4、陡崖:多条登高线()在一起。

5、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西周逐渐()。

6、鞍部: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的区域。

登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1、水库修建:水库应健在有利于积水的(),坝址应建在工程量较小、坝长最短的登高线()的(),尽量少淹没农田,少迁移居民,避开断层。

2、引水渠:遵循水自流原则,由地势()处向地势()处引流。

3、道路建设:铁路公路选贤尽量选在坡度()的地方,避开()、()通往山顶或高原顶部的公路,需要盘山而建。

4、修梯田:应沿着()等高线修建,修建田坡度一般不超过(),以减少水土流失。

5、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山坡草地多(),山地多发展()。

6、工业区、居民区选址:工业区宜健在地形较为()地区,且(),(),();自来水厂要选址在河流的(),化工厂一般建在河流(),并且远离()。

居民区布局考虑;(),靠近();地势()且();交通()远离()等。

分层色色地形图设色的原则:绿色----(),黄色-----(),褐色--(),白色-----(),颜色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海洋不同()陆地表面面五种基本地形分类海底地形(1)大陆架:靠近(),是大陆()的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米,大陆架是海洋中最()的海区,不仅盛产海洋(),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和()等()。

(2)大陆坡:大陆架(),水深从()陡增到()。

(3)海底地形:(),(),()等地形。

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是沿登高线地形图()下切二显露出来的()。

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和坡度的()。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1)确定剖面()(2)确定比例尺:用等高线地形图的()做纵坐标,确定()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与()一致。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达州和大洋一、世界海陆分布1、海陆面积比例:地球表面( )是海洋,()是陆地。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半球。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

任何等分的半球中,海洋面积都比陆地()。

一、七大洲1大洲、岛屿、半岛、大洲(1)大陆:(概念)六块大陆()大陆、()大陆、()大陆、()大陆、()大陆、()大陆。

(2)岛屿:(3)半岛:(4)大洲:2、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州、()州、()州、()州、()州、()州、()州3、七大洲的分布(1)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2)赤道穿过的大洲是:(3)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4)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关于大洲、大陆、半岛、岛屿的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最小的大陆();最大的岛屿()最大的半岛()二、四大洋1、洋、海、海峡(1)洋:(2)海:(3)海峡:2、四大洋按照面积大小排列()洋、()洋、()洋、()洋3、四大洋的位置和特点北冰洋全部位于()球,印度洋全部位于()球。

北冰洋纬度(),跨经度()四大洋分界线世界著名海峡及连接的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沧海桑田----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的原因(1)、自然原因:()的变迁和()的升降(主要原因)(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如()等(次要原因)2、海陆变迁的证据:(举例)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说(1)、德国科学家()(2)、大陆漂移学说:三、板块构造学说(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圈球大致可以分为六大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板块与板块交接的地带,地壳比较(),多火山、地震。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地带和(——)。

(3)在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和();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形成()。

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理现象(4)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理现象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变化一、天气与气候(1)天气是一个地区()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的。

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

(2)气候:是一个地区()的天气(),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一般变化(),如昆明四季如春。

二、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雨(雪)、冷热等情况。

(1)阴晴:当天空布满云时,为()。

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

(2)风向:风的来向,有()以及()8个基本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