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霸笔记(精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霸笔记(精选)

八年级下册五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1)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低于0℃高于0℃年降水量800mm以下800mm以上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平原丘陵干湿区域半湿润湿润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主导因素:气温)河流流量(主导因素:降流量小流量大水)河流冬季结冰情况有无农田类型旱地水田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收成次数一年一次或两年三次一年二至三次民居特点坡度小,墙体后坡度大,墙体高交通运输陆运水运二四大地理区域区域界线主导因素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降水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或气候) 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平原丘陵高原盆地高原盆地高原山地六 北方地区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一黑土地 黄土地:(1)北方地区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黑土地(冷湿环境形成)华北平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黄土地(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的大量泥沙在下游堆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① 形成:风成说 ② 地貌:流水侵蚀平原高原北方地区(3)气候:①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②干湿区:半湿润区③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④气候特征:冬寒冷干燥,夏炎热多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耕地类型旱地粮食作物小麦(春小麦东北平原,冬小麦华北平原)玉米(东北平原)谷子(黄土高原)糖料作物甜菜油料作物花生其他主要经济作物棉花大豆(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①存在问题:灌溉水源不足②原因:a.降水较少 b.降水过于集中在夏季 c.需水量大③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地膜覆盖c.节约用水,灌溉方式循环使用d.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位置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平原【东北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3)气候:①气温:用南向北递减——纬度因素②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海陆因素③地形因素④气候特征:冷湿。

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2.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农业发展条件有利:a.自然条件b.人文条件地形:地势平坦开阔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土壤:黑土肥沃水源: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地广人稀+工业基础好=机械化生产交通便利市场广大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一年一熟(2)主要农作物及地位: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存在问题: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湿地: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沿海地区。

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4)解决方案:禁止开荒,退耕还湿,保护现有耕地,建立自然保护区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钢铁煤炭机械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力等)(1)主要部门及分布:钢铁→鞍山煤炭→抚顺机械→沈阳汽车→长春造船→大连石油→大庆(2)发展条件a.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b.交通便利(铁路,公路,港口)c.工业基础d.科技力量e.政策支持(3)问题:a.产业结构单一b.设备技术陈旧c.资源枯竭d.环境污染严重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如传统民居是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等 二.风吹来的黄土:(1)黄土的来源: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2)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川地。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1. 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土壤: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植被破坏(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修路 采矿植被: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降雨: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地形:沟谷斜坡多 2. 后果①水土流失带走表层土,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破坏了农田和村庄 ②沟谷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④引发自然灾害(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崩塌),生态环境恶化 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3治理措施:(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4)开发新能源(风能,太阳能)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破坏植被 开垦荒地 砍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发农作物产量下降扩大荒地开垦面积人口增长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一政治文化中心1. 位置范围:①基本概况: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向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向南可进入华北平原。

②地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

地形以平原为主。

③气候: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④水文:海河水系,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⑤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⑥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1)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方方正正,布局均衡对称。

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址以旧城为中心,由西南向东北不断扩大。

(2)旅游名胜: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三陵共6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外还有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1)功能区: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

(2)现代化交通网: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七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范围:北起秦岭淮河,西起青藏高原东缘,东南临黄海东海南海,纬度较低2.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3.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高东低。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平原和三角洲。

4.植被:常绿阔叶林5.土壤:红壤(特点:酸—土壤性质,适宜茶树生长,瘦—有机质含量少,黏—空气透水性差)6.水文: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为什么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地形因素:四川盆地四周山岭环绕,阻挡来自本方的冷空气,且不易散热,气温较高为什么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地形因素:西双版纳受北部地形阻挡,冷空气难以到达,阻挡了北方寒潮的到来。

广州北面山地海拔不高,且不连续,对冬季寒潮的阻挡作用较小,所以广州受寒潮影响。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发展条件:①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充足热量,充沛降水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多为水田(青灰色水稻田)④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2.主要农作物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水果:柑橘香蕉菠萝3.食材丰富的原因:①气候温暖湿润—植物②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水产③丘陵广布,地形复杂—山珍4.改造自然①地面崎岖梯田②发展立体农业自然恢复用材林竹子果树住宅养鱼虾蟹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1.江海交汇之地:(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2)位置的重要性: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为农业提供稳定而便利的灌溉水源;提供养殖场所,有利于渔业发展;提供工业用水及城市居民用水,有利于工业发展,方便居民生活;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与弊利:提供灌溉水源,水能发电弊:水量不稳定,易造成水患灾害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调控岷江入成都平原的水量,提供了稳定而便利的灌溉水源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2.历史文化名城:杭州,苏州,南京,扬州3.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群:上海,南京,杭州(即沪宁杭)4.核心城市:上海市:①特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5.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缩短了城市之间的到达时间,延长了人们的出行距离,扩大生活圈,促使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发生改变,可实现“双城”生活模式,城市之间生活的加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幸福。

6.同城效应:使交通便捷(方式多样,速度快)Eg.上海→杭州上海→太仓市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文化特色:①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②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如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③传统的戏曲文化(越剧沪剧黄梅戏民歌)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2)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①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②便捷的交通;③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