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数列综合讲义(知识点+模型总结+高考试题全部类型解析)
高中数学数列综合讲义(知识点+模型总结+高考试题全部类型解析)
重要组成部分: 首项 a1 , 每一项 a1 , a 2 , a3 , a 4 通项 a n Y3:分类: [项数角度] 有限数列 无限数列 如: {1,2,3,5,8,13,21,34……} 常数数列 ⊃ 单项数列 如: {1} ,
[常数角度]
多项数列 如: {1,1,1,1,1,1,1} 非常数数列 如:{1,2,3,5,8,13,21} [项的正负性角度] 纯正数数列 如:{1,2,3,5,8,13,21} ( a n > 0 ) 纯负数数列 如:{-2,-4,-6,-8,-10,-12……} ( an < 0 )
+ an
⎧ S n − S n −1 (n ≥ 2, n ∈ N * ) ⎩ S1 (n = 1)
[函数]数列是定义域为自然数集,值域为实数集的函数。 [表示方法] 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递推法 [两项之间的关系] ⊃ 相邻两项 [等差数列] a n − a n −1 = d [等比数列]
an = q ( q ≠ 0) a n −1
2
S 2 n −1 2n − 1
n
[积与通项之间的关系] 等比数列 an =
Tn 2 a1 S tk − S (t −1) k Stk − S(t −1) k }
2 n
= an −1 • an +1 (n ≥ 2)
间隔 k 项的三项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2an = an − k + an + k (n ≥ k + 1)
a 2 n = an − k • an + k (n ≥ k + 1)
ma m − na n m−n
特殊三项: a n , a m , a n + m
1,2,3,5,8,13,21,34 ……,这一列数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 。 阐述定义: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的函数定义:数列的每一项与它的序号(项数)相对应,这样对于正自然数集(或它的 有限子集)中的每一个元素,数列都有一项与之对应,因此,数列可以看作是以正整数集(或其子集) 为定义域的函数,即 a n = f (n), n ∈ N 。
[等差数列] a n + m =
[等比数列]an ) n ( am ) m
第 3 页 共 27 页
[四项之间的关系] a m , a n , a p , a q ; (m + n = p + q ) [等差数列] 若 m + n = p + q ,则 a m + a n = a p + a q 若 m = n, p + q = 2m ,则 2a m = a p + a q [等比数列] 若 m + n = p + q, 则a m ⋅ a n = a p ⋅ a q 若 m = n, p + q = 2m ,则 a m = a p + a q [和与通项之间的关系] 等差数列 a n =
正负相间数列 如:{2,-4,8,-16,32,-64……} 先正后负数列 如:{10,7,4,1,-2,-5,-8……} 先负后正数列 如:{-12,-8,-4,0,4,8,12……} [单调性角度] 递减数列 递增数列 [周期性角度]
a n −1 > a n 或a n −1 ≥ a n a n −1 < a n 或a n −1 ≤ a n
高中数学数列综合讲义
知识点+模型总结+高考题全部类型解析
一、理解概念: L1:概念:数列: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L2:上位是:特殊的集合。 L3:特殊之处: 〔顺序〕数字按一定次序排列。 〔定义域〕非零的正整数。 L4:举例:1、数列 1,–1,1,–1…… 2、1,2,3,4…… 3、数列 1,4,9,16…… 二、研究概念: Y1:背景: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会给周围的环境带来凉爽和清新的空气,但树木从幼苗长成大树,需要 经过多少年,它的枝芽分布怎么样,我们可能很少去关心,但生物学家和数学家都注意到:由于新生的 枝条,往往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供自身成长,而后才能萌发新枝。所以他们设想:一株树苗在一年 以后生长出一条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旧萌发;此后,老枝条与休息过一年的新枝条同时萌发, 当年生的新枝则次年休息。这个规律在生物学上被称为“鲁德维格定律” 。 依据鲁德维格定律,一株树木各年份的枝条数,依次为以下一列数: 年数 枝条 数 1 1 2 2 3 3 4 5 5 8 6 13 7 21 8 34 …… ……
[等和数列] a n + a n −1 = r [等积数列] a n ⋅ a n −1 = t 任意两项 [等差数列] a m − a n = (m − n)d [等比数列] [三项之间的关系] ⊃
am = q m − n ( q ≠ 0) an
(等差中项) (等比中项)
相邻三项
[等差数列] 2an = an −1 + an +1 (n ≥ 2) [等比数列] a
周期数列 如:{2,4,8,7,2,4,8,7,2,4,8,7……} 非周期数列 [对称性角度] 对称数列 如:{3,5,7,9,11,13,11,9,7,5,3} 非对称性 如:{1,2,3,5,8,13,21} [最值角度] 有最值的数列 没有最值的数列 [递推公式角度] 有递推公式数列 没有递推公式的数列 [有界性角度] 有界数列 无界数列 Y4:条件: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如:{1,
*
Y2:构成:
[项]
a1 , a 2 , a3 , a 4
[首项] a1 本质:[两项之间的关系]
a n − a n −1 = d a n + a n −1 = r a n ⋅ a n −1 = t
an = q ( q ≠ 0) a n −1
等差数列 等和数列 等积数列
等比数列
第 1 页 共 27 页
1 1 1 1 , , , 2 3 4 5
} ( 0 < an ≤ 1)
如:{1,2,3,4,5……}
第 2 页 共 27 页
Y5:性质: [首项] a1 [通项] a n [项的次序] 数列具有有序性。 (即几个相同的数,由于它们的排列次序不同,就将构成不 同的数列) [前 n 项和] S n = a1 + a 2 + a3 + a 4 + [前 n 项和与通项] 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