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活框养殖的主要技术
中蜂活框养殖应根据各地区差异及中蜂生物学特性
采取相应的饲养技术,这是养好中蜂达到高产的关键。
现根据云南省的环境特点,将中蜂养殖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选择场地,合理排列蜂群。
云南省内各地山区、半山区地理差异大,“-山皆四季,十里不同天”,所以应根据各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场地。
一般应选择在阳光充足,正面开阔,蜂场上有稀疏灌木,夏天能遮荫,周围有杜鹃、油菜、南瓜、野藿香及野坝子等蜜、粉源丰富的地方。
特别要做好蜂场周围的有毒蜜、粉源调查,以保证人、蜂安全。
不要选择周围有糖厂或蜂产品加工车间等地方,以免蜜蜂盗糖引起大量死亡。
蜂群排列对中蜂饲养很重要,箱位要力求散放,巢门朝不同方向,以免引起错投,发生起盗现象。
2、培育适龄采集蜂。
山区、半山区由于-年中主要蜜源植物有差异,应根据具体情况培育适龄采集蜂。
保证在流蜜时有大量的青壮年蜂参加采集,达到增产目的。
在花期之前40天左右就必须用蜂蜜水(1∶1)饲喂,以刺激蜂王产卵培育适龄采集蜂。
经过各山区推广及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蜂场繁殖试验证明,增产效果明显。
3、采蜜繁殖两不误。
花期开始,子脾已贮蜜。
这时适时加础繁殖很重要。
由于中蜂生物学习性,在外界缺蜜、粉季节蜂增殖不快,在蜜源流蜜季节蜂群繁殖快,所以应掌握该习性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如果有蜜压子并已全部封盖,应及时取蜜。
摇蜜时,应采用“早、勤、稳、留”四字取蜜法。
4、育王分蜂。
中蜂易分蜂,不易维持大群,应掌握育王时间。
应在流蜜前50~60天自然分蜂之前育出新王。
在大流蜜前把有分蜂情绪的蜂群作培育群,然后选择能维持大群、性情温驯、盗性弱、采集力强、抗病力强的蜂群幼虫用育王框复式移虫,10天后组织交尾群,11天介绍王台,等蜂王交尾后形成新分群就换去老王。
这样能使蜂群维持强群,减弱分蜂意念,到流蜜期开始,不论新分群或原群,经过繁殖就有大量采集蜂投入采蜜。
5、巢虫防治。
巢虫是中蜂群中蛀食蜡质、花粉和蜂蜜,毁坏蜜蜂的虫、卵和蛹。
蛹受损坏后,变成“白头蛹”,严重时蜂群飞逃,造成损失。
防治巢虫一定保持蜂脾相称,饲养强群,提出老脾,保持新脾。
防治巢虫最好的办法是把冬季抽出的脾用升华硫或升华硫加奈粉熏烟杀灭几次,到来年春繁加入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