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新闻画面编辑中应注意的问题

电视新闻画面编辑中应注意的问题

电视新闻画面编辑中应注意的问题电视新闻是运用现代化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图像、声音为符号,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所作的报道。

电视新闻是电视各种新闻性内容和新闻报道形式的总称,是一般电视台节目的骨干和主体。

即使在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和普及的明天,电视新闻仍然有其他媒体新闻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优势。

目前,电视新闻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新闻节目的采制和编辑工作显得极为重要。

笔者就电视新闻画面的编辑艺术谈些自己的看法。

电视画面承担着传递信息的重要功能,它将具象符号的色彩、形象、动态、空间等因素与抽象的语言联袂,用时空相兼的特点反映事物发展的动态,向人们传递完整的信息。

“动”是人们对视象的第一要求,电视画面正好能满足人们的这一心理需求,因此画面在节目传播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电视新闻画面编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从而影响着电视台整个节目系统水平的高低。

由此可见,电视新闻画面编辑在决定节目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遵循电视新闻画面编辑的特有规律1.电视新闻画面编辑的真实性。

电视新闻画面组接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蒙太奇技巧的运用。

电视新闻画面的编辑主要涉及到蒙太奇技巧声画合成的具体技法,如运用得当,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画面的艺术性和美感,但在使用时要避免其对新闻真实性的伤害。

编辑人员一定要遵从新闻真实性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使剪辑出来的画面在时间、空间上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追求朴实无华的画面和真实客观的效果。

下面谈谈画面编辑的一些基本规律1〉动接动。

运动镜头,指画面主体的运动和画面外镜头的运动,而不是同一主体的动作剪辑点。

两个视觉上有明显动态的镜头组接,切换时要保持运动方向和速度的一致。

动接动要避免推拉过频俗称打气式的剪辑方式。

2〉静接静。

两个视觉上没有明显动感的镜头的组接,即固定镜头的组接。

如果画面中部是静止物体,剪辑时要寻找相关的因素,如相似的背景,相关的物体等。

如果镜头主体在运动,则要选择在运动主体的停止点或主体运动开始前切换。

在静接静时,同样要防止同景别、同机位的静止画面的组接。

3〉动接静或静接动。

动接静或静接动的方法,即动感明显的镜头和无明显动感的镜头间的切换,使画面有强烈的冲击,迸发观众的内在情绪。

但使用不好会影响欣赏的连贯性,在新闻节目中也很少用到。

2.电视新闻画面传播的不完整性。

这一特性决定了电视新闻画面编辑的两个特点:一是不必拘泥于传统的镜头组接规律。

电视新闻时间短,画面个数有限,不可过多地使用过渡镜头,传者和受众关心的是单个画面信息含量是否饱和。

同一景别的镜头组接、二级镜头(特写镜头)相接的情况普遍存在,这说明电视新闻画面组接的特殊规律已成雏形。

二是强化细节,充实画面的信息含量,给观众更多可看的内容和想像的空间。

电视新闻的传播魅力体现在对细节的运用上,靠细节对人、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和刻画,发挥非语言符号的诸多特点,充实画面内涵。

在编辑时,要有单位时间中的“细节数量”观,通过数量的控制,达到质量的完美。

因此,在编辑画面时,要体现新闻主题及记者的采摄构思,熟悉素材,包括对新闻主题、文字稿的精深了解和对相关画面中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熟悉。

不仅能从一大堆素材中剪出“一分钟”的画面对应文字,还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在熟悉文字和画面素材的基础上,把握新闻主题的逻辑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炼出典型的画面细节。

二、画面编辑应该符合欣赏逻辑选择、编辑画面就是舍弃次要的情节,这样,上下画面之间有跳动是必然的,但如果能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次序或人们观察事件的一般思维方法进行画面的编辑,这种跳动就不会引起观众的注意。

人们观察事物的一般思维,是从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或相反,从局部扩大到整体。

因此,在剪辑画面时就要注意景别变化的循序渐进。

比如第一个镜头用全景,第二个镜头就用中景,第三个用近景或特写。

剪辑时,要避免同景别相接。

一些会议新闻,因为可取的镜头少,可把某位领导的画面多用几遍。

但考虑到电视新闻的时间短,同主体画面出现多,在相同时间内传递的信息就少。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找一些资料镜头,也可制作图表、文字等手法来增加信息量。

由于电视新闻要求及时、迅速、准确的播发出去,因而许多记者在剪辑画面镜头时往往忽略了画面节奏变化和观众的视觉心理。

电视新闻虽不同于文艺作品,但同样也要讲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不同主题的新闻应有不同的画面节奏,不然就会让人看着很不舒服,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政治错误。

报道重大的会议新闻,如党的代表大会的报道,内容严肃、气氛庄重,新闻画面的节奏就应沉稳、舒缓,景别宜大不宜小,镜头宜长不宜短,推、拉、摇、移的速度要从容不迫,显示事件的凝重感。

这类新闻,政治性强,抽象的理论多,沉稳、舒缓的节奏便于观众去思考新闻的内容。

而“六一”儿童节的新闻报道,新闻画面的节奏就应该欢快、活泼。

儿童象征着希望和未来,镜头宜短不宜长,可多用特写和近景来表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角度也应多变,以表现孩子们的活力和朝气。

三、注意电视的声画合一性的特点电视新闻画面编辑要处理好声音和画面的关系,首先要做到声画合一。

电视新闻节目中,声画合一运用最多的是同期声,即声音和画面同时被录进同一条新闻里。

它能有效地增强气氛,使观众视听一致。

编辑同期声时要注意三点:一是不是所有同期声都是必需的,。

二是同期声切忌冗长与杂乱。

要想在一两分钟长的新闻里运用好同期声,就要避免拖沓冗长的讲话,删去废话、废镜头。

三是弱化记者上镜镜头,删除记者的提问过程,只将被采访者的同期声编入播出稿,有效压缩单条新闻所占时间,提高传播质量。

此外,要做到声画对位,即把蒙太奇的组接技巧运用到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中来。

其特点是声音和画面都保持完全连贯,按照各自的规律去延伸发展,并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声音和画面的对列效果。

声画对位和声画合一二者紧密结合,能产生单纯声音或者单纯画面本身达不到的效果,使画面和声音的表现力得到新的拓展四、应该把握好镜头长度画面编辑时如何把握好电视新闻画面的长度,要看画面表达的内容是否完整。

画面过长令人生厌,过短则让人看不明白。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因题材特点和节目长度的限制,画面长度一般较短。

电视新闻特别是消息,最多一两分钟甚至更短。

五、编辑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电视新闻与报纸、广播、网络新闻比较,虽然有共性,但它有明显的自身特性。

电视新闻的基本表现元素如活动图像、同期声像、现场声像、解说、字幕等是其它新闻没有的。

此外,还有传播手段、编辑工具、编辑方式等等的不同。

因此,对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要求与对其它新闻的编辑素质要求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做一个称职的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以下素质。

1〉应有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政治素质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政治素质。

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

新闻工作的党性是新闻事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

电视新闻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坚持党性原则就是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党性原则,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我们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舆论工具,它对受众的思想必然产生重大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电视新闻是舆论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电视新闻也和其它新闻一样,好的新闻会对受众会起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不恰当的电视新闻会误导受众,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坚持党性原则的政治素质。

2〉应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

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电视直播技术成熟的今天,电视新闻已经由过去的预制式向现在的直播式迈进,在新闻节目播出中直接插播由现场同步发回的信号已成为各台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播出。

3〉应有较高的编辑水平现在许多编辑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还多少有些认识上的误区。

对于怎样进行新闻编排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从总的来讲,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电视新闻编排中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效果的追求,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的有用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电视编排技巧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对节奏的把握。

如一条新闻的长度为2分,而前面1分半是录像加解说,后30秒是现场采访,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新闻与新闻的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

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三条长新闻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

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同时,并列式以及对比式的编排方式,则可以形成相应的声势,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

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在进行新闻节目编辑时,编辑要在懂得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对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更电视化的传达给观众。

电视特技手法增多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

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

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的境界。

电子特技的运用在新闻类节目的镜头组接中会产生新的过渡。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的后期编辑系统越来越先进,尤其是非线性设备的出现,使电视画面的特技处理与普通的剪接相差无几。

一般情况下,电视新闻节目对复杂的电视特技手段是排斥的,因为特技会使纪实性的新闻画面失去其真实朴素的面目。

但是,如果在不影响电视节目的纪实性的前题下,适当地使用一些特技,还会给节目增添光彩。

4〉应有较高的新闻认识以前人们总认为,电视新闻只是对最近发生的事的报道,而忽略了它的另一种作用,那就是它传递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传授新的知识,这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电视新闻的功能的一种拓展,一种延伸。

众多电视媒体现在都在大家感兴趣的新闻中插播新闻背景。

如前不久在全球泛滥的电脑“冲击波”病毒,给众多电脑用户造成重大损失。

这时,很多台在新闻节目中及时插播“冲击波”病毒的新闻背景资料,让观众了解到相关的知识,对防范病毒的再次发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因此,电视新闻选题有时也必须着眼于宣传知识性和趣味性,使电视新闻成为快速可视的“大百科全书”。

5〉应有较强写画面和善用大众语言的素质受众接受电视新闻信息是通过双讯道实现的。

即通过看画面和听声音来接受电视新闻信息。

通常情况下看听结合既看懂了又听懂了才能完整地接收电视新闻信息,如果只看到了画面而没看懂画面,即使听懂了解说,或者只听到了解说而没听懂解说,即使看懂了画面,都是不能完整接受新闻信息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