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翻译导游讲解技巧和语言艺术

论翻译导游讲解技巧和语言艺术

让客人在旅行中兴致常存——论翻译导游讲解技巧和语言艺术国际旅游界有这样的看法,“没有导游的旅行是不完美的旅行,甚至是没有灵魂的旅行”。

翻译导游之所以重要,关键就在于其导游、讲解,而导游讲解的灵魂和核心所在,便是导游技巧和语言艺术。

俗话说:“祖国山河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它充分说明了翻译导游讲解艺术的重要性。

我们伟大的祖国,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更是举不胜举,可谓遍及天涯海角。

正是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每年都吸引着大量外国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考察、游览。

然而,河山之锦绣,风光之绚丽,艺术宝库之内涵,文物古迹之珍贵,如果没有翻译导游人员富于知识性、艺术性的讲解、说明,游客们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这些珍贵旅游资源重要价值,有的客人甚至还会产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之感。

因此,我认为:只有具备了渊博的学识,并能把这些知识艺术地讲授给客人,做到寓教于乐、引人人胜,使客人在旅行中兴致常存的导游员,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导游员,其导游讲解,才是成功的导游讲解。

我认为:合格的导游讲解,绝不是照本宣科地给游客们背诵一遍关于某一景点的讲解词便告终,那样做,是不可能吸引游客的。

不少导游人员,在就某一景点为游客导游时十分卖力,但遗憾的是,客人们对其讲解却并不怎么感兴趣,几十个人的大型旅游团,能随其听到最后的,往往是寥寥无几,其他客人则早已是各行其事了。

仅剩下的几位客人,有时恐怕也是碍于情面,硬着头皮往下听而已,真可谓“费力不讨好”。

之所以会这样,究其原因,不外乎二条:一是知识深度不够,其二便是导游讲解呆板、语言艺术欠缺。

由此可见,导游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导游技巧及语言艺术发挥的如何,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情绪和导游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着客源市场的进一步开拓,是游客及外国旅行商评价一个导游员和该导游员所在旅行社导游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过去,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到异国旅游的主要目的,绝大多数是为了度假、消遣和休息。

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以领略异域风情,获取异国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知识为目的的游客所占比例可谓与日俱增,方兴未艾。

到了90年代,游客们对导游讲解的要求则更加严格和挑剔,这就使导游人员及其导游讲解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因此,如何把一件事、一个景物讲得明白透彻、富于知识深度,讲得幽默风趣,能够引人人胜,从而使游客们满意、满载而归,深感不虚该地之行,已成为每一个导游人员毕生应予认真对待、潜心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以日语导游人员为例,由于日本在文化、宗教、建筑等诸多方面与我国一脉相承,因而要达到让客人在旅行中兴致常存,满意而归的目的,其难度就更大,也就需要导游人员在知识水平、导游技巧及语言艺术上狠下苦功,努力学习和钻研。

在自己从事翻译导游工作近二十年的生涯中,我深深体会到翻译导游技艺在工作中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它无疑是翻译导游工作的灵魂和生命。

一座荒山、一条涸河、一座庙门、一尊石像,本来毫无生气、枯燥乏味,但若经过翻译导游人员精彩、生动的导游讲解,则会在一瞬间变得充满神秘和活力,使物质财富于顷刻间化作精神财富,从而为游客提供意想不到的美的享受,使游客于无意间在欢快的气氛中增长知识和旅游情趣,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成功的导游讲解,具有“点石成金”的神奇作用,说“祖国山河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亦绝非夸张。

近年来,日本众多的专家、学者及日方旅行社、日本游客来大同前纷纷通过电话、传真、信函等,有的甚至电话、信函、传真一齐上,不厌其烦地再三恳请我出面陪团,也正是因为自己在知识领域和翻译导游技艺上刻意追求、潜心琢磨的结果所致。

实践证明,山河之美,文物之奇,均需要翻译导游人员通过自己对导游技巧、语言艺术的灵活运用去着彩赋色、画龙点腈,从而达到寓乐、引人人胜,使游客在旅行中兴致常存之目的。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和招徕更多的客人来华旅游,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现以我在大同地区陪团时的导游翻译讲解为例,谈一谈我在接站、沿途、景点及送站时,对导游技巧和语言艺术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及同行们不吝赐教、指正。

二、接站时的导游技巧和语言艺术接站,是导游与客人的初次接触,是关系到导游留给客人包括语言、个性及外观形象等在内的第一印象好坏的关键时刻,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以早上接站为例;从车站接出外宾并带客上车后,首先是问好,其次是致欢迎词及自我介绍等。

这是导游——这种特殊艺术表演的开始。

实践证明,这几个语言节目表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客人及随员对导游的信赖程度和客人与导游之间的人际关系,影响着客人的旅游情绪和导游今后工作的正常进行。

当导游张口对初次见面的客人道第一次‘‘早上好!’’并得到客人异口同声的回问时,实际上便是徐徐拉开了导游艺术表演的序幕。

问好之后,我认为不应立刻忙于去致“我代表XX旅行社对大家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之类枯燥的欢迎词及以“我叫xxx,请多多关照……”等几句简单的寒喧,便匆匆宜告自我介绍的结束,而应根据客人们的心理,情绪状况及其所在国家的国情、习俗以及导游自己所在城市的名称、司陪人员的姓名等的特点,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后再讲,方能引起因长时间乘坐夜车而昏昏欲睡的游客们对“节目”表演的浓厚兴趣和共鸣。

早上接站时,由于客人是坐夜车而来,而这对日本游客来说,。

是非常不习惯的事情,如果客人不是坐软而是坐硬卧甚至硬席而来的话,那么这种不习惯会更加明显。

因此,导游在向客人问好后,应首先以“诸位,坐了七八个小时的夜车,一定很累了吧?”之类体贴关怀的问候语为开场白,等客人们笑着发出感叹之后,再接着这样说:“……的确,由于我国的交通事业,目前尚不十分发达,建国后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较贵国而言,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诸位在中国旅游,旅途中如果乘坐火车的话,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

但若乘坐贵国新干线上的列车,那么,从北京到大同,时间会从现在的七八个小时缩短到二三个小时,那样的话,大家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疲劳了。

但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面积是贵国的26倍。

在如此广阔的国家实现这一愿望,尚需时日。

同时也需要技术上的大力协助与支持。

在此,我真诚地希望在座的各位能为日中友好,同时也为大家今后在我国旅游的方便做出贡献……”这种知彼知己的讲法,其结果会给客人一种既亲切、又实在的感觉,从而使客人产生极愿继续听取下文的欲望。

利用客人的这种心理,导游如果接着这样讲下去的话,则能更好地吸引客人。

那就是,“当然,谈到贡献,大家实际上已开始付诸于行动了。

诸位此次来我国旅游,不正是对我国旅游事业的支持与贡献吗?的确,此次诸位不辞劳苦、远道而来,并且将自己在大同的全部接待工作都交给我社来办理,对此,我谨代表大同市270万人民及大同国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大家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国有句古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次能为大家进行导游,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客人听到此,必然会报以热烈的掌声。

上文讲过,自我介绍时,亦要动一番脑筋。

以我的名字——石春满为例,自我介绍时,可以这样说,“我姓石,叫石春满。

石,是石头的石,春,是春天的春,满,是满意的满……”,介绍的如此详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下文作铺垫。

待客人予以礼节性的鼓掌后,接着再样讲下去“……不是自吹,我拥有一个极好的名字。

首先,我的姓名无须改动,便是一个地道的日本名字,即:石·春满。

石·春满,森·欧外(日本尽人皆知的近代大作家)发音方式不正好一样吗?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我的姓名对各位来说更具有祝福之意……”,说到此,可稍作停顿,以“吊”客人的胃口,最后,再抖开“包袱”:“我希望各位在大同期间,身体像石头一样结实,心情像春天般温暖,并祝大家在大同旅游后满意而归”,这种无中生有,化无情为有情的自我介绍法,不仅加深了客人对导游的印象,使导游的姓名深深地铭刻在客人的心中,而且还在自我介绍时表达了导游对游客们的美好祝愿,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其实,除此之外,类似的东西还有许多,均可借题发挥地加以利用,如大同这个地名,便可以说成“祝天下大同”等等。

问好、致欢迎词、自我介绍后该如何讲呢?不少导游在此之后,便立刻开始了冗长乏味的、诸如本地区工业、农业、文教卫生等城市概况的介绍。

殊不知,此时客人所关心的,并不是这些内容,他们的双眼此时正紧紧盯着车窗外的景物。

因此,导游在此时,应根据客人所关心和感兴趣的沿途景物等进行导游。

城市概况中的内容,可在其他机会里适时地、触景生情地逐渐予以介绍。

那时再介绍,比现在“纸上谈兵”效果要好得多,且时间还可以加长,内容也会比此时介绍更为详尽和生动。

如在上文的欢迎词中,便可顺其自然地提及城市人口数目。

所为客人关心和感兴趣的东西,无非是游客们耳闻、目睹、口语的内容。

如在大同,客人于早、晚乘火车抵大同后,往往一下车,便会立刻发出“真冷啊!”之类的感叹,因此,在接站“三大项”——问安、致欢迎词、自我介绍之后,应首先向客人叙述一下大同的气候情况和当天的天气情况。

如:“刚才大家都说,‘真冷啊!’是啊,大同地处塞外,海拔达一千多米,因此,气候较为寒冷,年平均气温……”这样,以察言观色的方法去讲,既回答了客人们所关心的事情,又顺便介绍出了当地的气候、地理情况。

在大同,从车站到饭店的途中,华严寺是必经之地。

当导游在客人看到雄伟古朴的该寺大殿建筑时,可用“突出特点”法向客人“吹”一段大同的名胜古迹——因为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客人此行最关心的东西。

但介绍时一定要言简意赅。

“我是大同人。

不是吹牛皮,大同实在是一个好地方。

在国务院首批公布的我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大同名列前茅。

众所周知,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时代,大同就已是北魏王朝的首都了。

几千年来,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大同留下了众多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

其中,云冈石窟是我国最著名的三大石窟之首,华严寺大雄宝殿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构建筑,九龙壁堪称世界龙壁之最,应县木塔乃中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说法之道场,名列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这里讲’这么多,关键是想强调,无论讲什么,都要以富于特色、突出特点、使游客容易记住的方法去讲,方能吸引客人。

如以上所讲的内容,便是以几个“最”字道出的。

当然,如果在上文之后,再补上一句:“对大家此次能来到大同——这个古往今来被人们称为‘塞外明珠’的好地方,我谨表祝贺”之类风趣的语句则能更好地吸引客人。

触景生情、借题发挥,是导游讲解的重要技巧之一。

在大同,从车站将要抵达饭店时,要经过“迎宾路”,这时,可以利用“迎宾”这个路名,借题发挥地进行讲解:“这条路叫‘迎宾路’,为二十多年前所修建、命名的。

‘迎宾’者,迎接宾客之意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