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讲细胞增殖

第11讲细胞增殖

第11讲 细胞增殖
考纲解读: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A ) 细胞都有丝分裂(B ) 细胞的无丝分裂(A )
基础知识回顾: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 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
增加细胞的数量。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思考:细胞是不是越小越好呢?为什么?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 细胞增殖的方式: 。

细胞增殖包括: 和 整个连续的过程。

2. 真核细胞增殖方式: 、 、 。

3. 细胞增殖意义: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 、 、 、 的基础。

三、有丝分裂
1.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是 。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2.细胞周期
(1)概念: 的细胞,从一次分裂 开始,到下一次分裂 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2)图例(写出各图中表示分裂间期、分裂期和细胞周期的过程)
直线图 扇形图
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分裂期: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
曲线图
该图中表示细胞周期的是:
注意: 、 没有细胞周期,
高度分化的细胞脱离细胞周期。

3. 分裂间期(以高等植物有丝分裂为例,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 ,N=2)
特点:①完成 的复制和有关
② 细胞有适度生长
4. 分裂期
(1)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
特点:①两核消失,两体出现
②染色体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2)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特点:①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
②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3)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
特点:①着丝点分裂成两个(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变成两条子染色体,
使
(4)末期——兩消两现质分离
特点:①两体消失,两核出现
②赤道板位置出现进而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

任务一.依据上述表格完成相关曲线图
5
任务2.
6.有丝分裂中的几个变化规律
(1
(2)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
复制→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一分为二→移向两极
(4)染色单体的变化规律:形成( )→出现( )→消失( )
(5)纺锤体的变化规律:形成( )→解体消失( )
(6)中心体的变化规律:复制( )→分离/分开( )
(7)核仁、核膜的变化规律:解体消失( ) →重建( )
7.有丝分裂的意义:
(1).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 (实质是 )之后,精确的平均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 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
1. 大体过程:一般是细胞核先 ,核的中部向内凹进, 成两个细胞核;然后,整个细胞
从 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2.概念: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 和 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
3.举例:
五、例题精炼
1.与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 )
①高尔基体②染色体③叶绿体④线粒体⑤核糖体⑥中心体
A .①②④⑥
B .①④⑤⑥
C .②④⑤⑥
D .①②④⑤
解析:考查低等植物细胞结构及细胞器的功能。

在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参与纺锤体的形成,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而染色体是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结构,但不是细胞器。

答案:B
2.人体皮肤受伤后,伤口处细胞分裂促使伤口愈合,这种细胞分裂是( )
A .无丝分裂
B .有丝分裂
C .减数分裂
D .分裂生殖
解析:体细胞数目的增多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完成,答案:B
3.玉米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条时,此时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 )
A .后期、末期、间期
B .间期、前期、中期
C .间期
D .间期、末期
解析:玉米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间期复制后每个染色体上含2个单体,一直到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

所以在间期、前期、中期染色单体数都为40条。

答案:B
4.下列各项叙述足以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是()
A.核糖体活动加强B.线粒体产生大量能量
C.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D.高尔基体数目显著增加
解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中心体参与纺锤体的形成。

答案:C
5.洋葱体细胞里8对染色体,在分裂前期细胞内染色体和DNA数分别是()
A.8条、16个B.16条、16个C.16条、32个D.32条、32个
解析:有丝分裂前期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但姐妹染色单体并没有分离,故染色体数应当是DNA分子数的2倍。

答案:C
6.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是()
A.无染色体的变化和纺锤体的出现B.无染色体的复制
C.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D.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大小不同
解析:有丝分裂与有丝分裂都要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但由于有丝分裂出现了纺锤体和染色体,使得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能够保证平均分配。

答案:A
7.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若从一极观察可见染色体的排列情况是图中的
解析:图象转换能力是本题考查的核心,几何思维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从平面角度分析,中期时染色体排列于细胞中央,是最容易观察的。

但现在从细胞的一极观察,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染色体应当是一个平面投影,占满了整个细胞中央,首先排除了A,B、C图象则应为减数分裂的图象,因为它们有明显的染色体配对行为。

答案: D
8.下图是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不同时期DNA含量的测定结果,
请据图回答:
(1)完整的细胞周期从开始到为止。

(2)细胞核膜开始解体,核仁逐渐消失,纺锤体形成在
段。

(3)着丝点数目加倍,两条染色单体分离在段。

(4)观察和研究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好在段。

(5)从图中可以发现,母细胞与子细胞的细胞核中DNA分子的数量是稳定的,其意义在于。

解析:此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变化情况。

对于连续分裂的细胞,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在这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又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这四个时期的特点是:前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形成;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极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新形成的子细胞与母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没变。

答案: (1)e,k (2)bc(或gh) (3)de(或ik) (4)cd(或hi) (5)使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
(1)______组为DNA变化数据。

(2)_______组为染色体变化数据。

(3)______组为染色单体变化数据。

解析:DNA的复制在间期进行,进入分裂期后,直到末期才被均等分配到两个细胞中去,故前期、中期、后期DNA含量是相等的,复制后,两个单体由着丝点相连,仍称为一个染色体,到了后期,随着丝点的分裂,两个单体分开成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单体数目为零。

故甲组为染色数目变化,乙组为单体数目变化。

答案:(1)丙(2)甲(3)乙
10.以下是几位同学在进行细胞分裂实验操作的情况,请分析:
实验中甲同学从解离液取出材料,立即染色,结果实验效果很差。

乙同学将染色的材料立即放在载玻片上观察,也看不清细胞,丙同学将制好的装片直接放在高倍镜下,花了很多时间找不到细胞,丁同学在正确地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后,镜检时在呈长方形的细胞中无法找到分裂的细胞乙
(1)甲操作上的错误是,实验效果差的原因是。

(2)乙操作上的错误是,看不清细胞的原因是。

(3)丙操作上的错误是。

(4)丁找不到分裂的细胞的原因是。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的观察必须掌握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答案:(1)没有经过漂洗盐酸持续解离,染色差(2)没有经过压片细胞重叠(3)应先操作低倍镜(4)观察的不是分生区细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