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学准备 吸管、树叶、尼龙线、金属管、金属片、玻璃杯、易拉罐、剪刀、
胶水、细线、直尺、队鼓、锣、钗、三角铃、口琴、塑料泡沫颗粒。
教学方 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课 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第一课时
一、揭示主题
1 、(播放视频课件) 利用多媒体再现优美的合奏场景和
旋律,帮助学生感知乐器的类型及其不同的音效,激发学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权威。 2、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 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几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 的书籍、准备好的资料文件夹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一、观察与提问 在每组桌子上放置一盆倾斜的凤仙花,斜向南方。 师: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台边上的凤仙花,都悄悄的把头
1 、提问:“彩虹小屋”的设计很美,我们能不那制造人 工彩虹呢?
2 、谈话:怎样制造“彩虹小屋”?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 彩虹的形成,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制造彩虹。
3 、实验:用手电筒将一束光线通过纸板的缝隙,透过三 棱镜投射到纸屏上,观察纸 屏上有哪些颜色? 如果现象不 明显,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 蓝、紫组合 而成。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汇报。重点是思路的调整和肯定,材料的准备。 (如果时间充足, 详细进行这个环节。 否则,布置成作业。 ) 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思路, 希望大家可以在这节课后准 备好我们的实验材料,为下节课的实验做好准备。 五、课堂小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植物角里的科 学问题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课题:《把光请进来》 。 二、实验与验证
1 、制作模型,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2 、小组交流,发现设计中的不足。 3 、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体验模拟实验这个科学研究过程。 三、整理与分析 1 、学生在小组内分析实验结果,提出评估和改进方案, 并进行反复实验验证。 2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分析实验信息, 寻找新的问题。 四、反思与总结 根据第二次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教 师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改进,而不必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把自己 的想法变成现实。 五、课堂小结,拓展应用 师:通过实验,你找到解决采光问题的方法了吗?你能 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采光问题呢?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第二课时 一、收集和阅读资料
1 、谈话:同学们的“阳光小屋”设计的各具特色,但有 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希望自己 的“阳光小屋”美丽明亮。怎 样才能使我们的小屋更漂亮?
2、阅读资料:请同学们阅读 P25 页资料卡,了解更多 关于光的知识。 通过阅读资料, 交流观点, 学生会获取更多 关于光和色彩的关系。 二、制作“人工彩虹”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
教材简析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重点 单元难点 课时安排
本单元包括“植物里的科学问题”、 “在实验中探秘”、 “研究仍在继续”三个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调查、交流,培养学 生的合作精神。
1 、让学生理解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1 、让学生理解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课时
兴趣,揭示“大家动手做乐器”的单元教学主题。
2 、师:羡慕这些演奏者吗?我们也用自制的乐器来办个
音乐会,好不好?
教师板书课题:《奇思妙想——设计篇》
二、确定目标
1 、师生交流。 师:你都知道哪些乐器呢? 学生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给这些乐器分类。 (弦乐器、
管乐器、打击乐器) 2 、拓展视野。 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自制乐器的品种,供他们参考、选
探向了窗外。它们倾斜着身子, 好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 有标记的这里向着南方。你们能找到答案吗?
学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路边的哪棵 树、盆景、向日葵(教师出示照片)。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 哪些认识和疑惑?请同学们交流。 二、猜想与假设 师:谁有这么大的魅力, 让花草为之倾倒?请同学对这种 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师:要找到真正的答案, 我们很有必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 果,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 报告,书上的资料等。 (请同学们打开电脑,从老师的资料库 中查阅相关资料。)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并把可能成立的原因
2、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人的耳朵。 3、能区分音乐和噪声的区别,了解噪声的危害。 4、取于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 5、能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科学的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各 种途径搜索事实与证据,加以验证。 1 、知道声音由物体产生,声音的传播靠物质。 2、能区分音乐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 能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科学的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各种 途径搜集并验证。 5 课时
用,从而确定制作目标。同学们可以模仿已有的乐器,也可 以自己发明一种乐器。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自制乐器的图片。(图片展示:吸管 风琴、铁管编钟、土琵琶、柳笛等。)
3 、确定目标。 师:同学们中间有会演奏乐器的吗?本单元,我们将自
制一种简单的乐器,并用它来演奏一首乐曲。请大家讨论一 下,你们准备做哪一种乐器呢?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4、我的阳光小屋
第三单元 大家动手做乐器
教材简析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重点 单元难点 课时安排
本单元是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是对学生“怎样做 科学”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第三单元,本单元设计了《奇 思妙想——设计篇》、《心灵手巧——制作篇》、《精彩 纷呈——展示篇》三个主题活动。
1 、知道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 小分高低。
板书设计: 1、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探究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 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分析与总结——计划与组织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让生活充满阳光
课题
3、把光请进来
课型
新授课
1、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分析、评价并试图改
教学目标 进自己的设计方案。
2、能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
课题 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奇思妙想——设计篇
新授课 1、会搜集和整理资料,能预测结果并进行验证。 2、会动手制作、改进并演奏简单乐器。 3、知道有关声音的基础知识。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知道有关声音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会动手制作、改进并演奏简单乐器。
多媒体课件、录像(交响乐合奏、自制乐器演奏)、橡皮筋、
教学方 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课 时
3 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生成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
1 、谈话:设计采光方案中大家有什么收获? 2 、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交 流,激趣导入。 二、表达与交流。 1 、思考:我心目中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的? 2 、交流:把自己的创意与同学们分享? 师生交流评议。 三、计划与组织设计我的“阳光小屋” 。 1、谈话:同学们的想象独特而丰富, 如何把我们的创意 变为现实呢?我们需要做哪 些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开展活动。 2、制定计划: 怎样实现我们的设想?我们小组的阳光小 屋是什么样的?我们打算怎 么研究?提示:可用图文结合的 方式来表现本组的研究计划。 3 、交流:请各小组交流修订计划。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 反思与改进。
1 、讨论:经过本单元的学习, 我们对自己的设计有哪些 新的想法?怎样改进我们的设计?
2 、学生交流。 二、提出新的问题
1、谈话:在本单元的学习中, 我们又有什么新的问题? 2 、思考:对这些问题,我们打算怎么研究? 学生小组 交流,代表汇报。 3 、记录:请同学们把这些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中,找合 适的机会我们再研究。
板书设计:
3、把光请进来
教学后记:
课题
4、我的阳光小屋
课型
新授课
1、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
一个“阳光小屋”。
2、自觉收集关于光的资料,并能利用相关的资料,对本小组
“阳光小屋”的设计进 行创新。
教学目标
3 、通过实验制造人工彩虹, 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 物体所反射的光的颜色所决定的。
小组讨论,将确定的乐器名称写在“科学资料本”上。 请各组汇报自己的乐器名称。 三、可行性分析
1 、制作乐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很多条件, 否则,是不会成功的。想一想,我们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写 在“科学资料本”上。
小组讨论后认为,制作“可乐音乐罐”这件乐器,需要 这些条件(教师帮助归类):
①样版:别人做过这种乐器没有?我们可以参考的品种 有哪些?
记录下来,有利于交流。 学生交流资料内容。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三、分析与总结 师:哈哈,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 学生迷茫。 师: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种猜想,
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 我们应及时排除, 以确保更具有 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 这样获得的问题, 才更可能是一个科 学问题。(板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②工具和材料:铝易拉罐、吸管、直尺、小刀、胶布。 ③知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怎样调整声音大小和高
低? ④技术:会在易拉罐上挖孔 ⑤经济:买七个易拉罐饮料 师:还有一个方面,也决定了制作的成功与失败——小
组怎样合作才能成功? 师:想一想,制作自己的乐器,我们已经具备了哪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