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学(医学营养学)
研究营养与疾病的关系,特别是研究在病理状态下,营养需要以及如何满足这种需要,以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因此,营养在疾病的防治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营养缺乏病
一、预防:可预防
常见病发生:补硒—降低肝癌发病率
补V E—降低脑卒中,冠心病
二、提高疗效:心肌炎——补充抗氧化的营养素—胡萝卜素,V C,V E,
V A,硒,可保护心肌细胞。
哮喘——补充硒元素可减少白三烯产生,可减少哮喘发作。
三、促进康复:伤口愈合,骨折愈合。
四、防止疾病恶化:糖尿病:补铬和硒,血糖易控制,
恶性肿瘤:
临床营养学:是研究用营养的手段进行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一门学科。
不足,过多,不合理
营养疾病
加重
营养缺乏病
一、定义
营养过剩——肥胖症
营养缺乏病
营养不足----临床症状---------营养缺乏病
二、分类营养不良性消瘦
蛋白质营养不良(PEM)恶性营养不良
混合型(一)按营养素缺乏分类能量—V A—夜盲
维生素缺乏V B—脚气病
V C—坏血病
特定营养素缺乏V B5—赖皮病(皮肤粗糙)
碘—甲状腺肿、克汀病(幼
年缺乏
甲状腺
素)
矿物质铁—缺铁性贫血
硒—克山病(特发性心肌病)
克汀病——甲状腺低下,
(二)按发生原因严重:有组织器官功能严重的损害
原发型:单纯由营养素摄入减少
营养缺乏病轻微:烦躁,皮肤损害
继发型:除营养摄入不足以外的因素引起
(三)按人群:
儿童:体重/年龄低于正常儿童的2个标准差——营养不良
青少年:身高/年龄低于正常人的2个标准差——营养不良营养缺乏病成年: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米)2
老年:BMI
﹤18.5慢性营养不良
成年、老年BMI 18.5—25为正常
﹥25超重
三、病因:
(一)食物供给不足:天灾人祸
(二)食物中营养素缺乏
1、天然食物中营养物质缺乏:
(1)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缺乏——长期食用以含淀粉的水果和蔬菜为主的人易发生
(2)矿物质缺乏——土壤中缺乏
美国西南部:缺磷
美国西部缺碘
北美洲五大湖区
美国东南部:缺钴
东北三省,河南,河北,山西——缺硒——克山病(特发性心肌病)内蒙古,新疆,甘肃等——缺碘
2、不科学的饮食方式:
(1)食品种类单一:中年银行家:肉,牛,面包,咖啡,含酒精的饮料——坏血病
营养缺乏病多见于穷人,但富人也可能
爱斯基摩人,只吃肉和鱼,也很单一,但没发生营养缺乏病——是吃生肉,生肉中含有丰富的V C,肝——V A
(2)过度食用高精度食品:精制米,面,可损失大量的营养素,B1——90℅,B2,B5和铁损失达70—85℅,因为它们分布在麸皮,米
糠与胚芽中。
(3)烹调不当: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维生素破坏。
水煮,矿物质,水溶性维生素溶解在水中,而倒掉。
冒烟的油:可使V E全部破坏。
(三)营养素吸收不良:
1、饮食因素:天然食物中存在干扰营养素吸收和利用的物质。
甘蓝族蔬菜——含一种干扰碘利用的物质——甲状腺肿
未精制的谷类成分,膳食纤维等——影响钙,铁,锌吸收
茶,咖啡——铁吸收降低(茶叶含V B1分解酶:大量饮茶
或咀嚼茶叶时会影响V B1的利用率。
营养素——钙限制铁,锌吸收
锌限制铁吸收
铁限制锌吸收
2、药物:磺胺——抑制叶酸的吸收
新霉素、秋水仙碱——脂肪、乳糖、V B12、无机盐吸收降低消胆胺:限制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与胆碱结合而降
低胆固醇,使胆盐缺乏而限制脂肪、脂溶性维生素
的吸收。
3、胃肠道功能:胃、胰腺、胆道。
4、食品卫生:食物和水含致病性微生物——胃肠道疾病发病率增高
寄生虫感染(蛔虫、钩虫)——能量,蛋白质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增加
(四)营养素利用减少:
肝功减低:V A、B6、B12、叶酸缺乏
先天性代谢缺陷:Menk,s扭曲发综合症是一种铜吸收障碍性疾病。
药物:抗叶酸药物(肿瘤化疗),限制叶酸代谢
(五)营养素消耗和排泄增加:
排出途径:皮肤、汗液(低钠血症)、毛发、指甲
肾——蛋白尿、血红蛋白尿(铁)、多尿(低钠、维生素、铁过多)
肠道(粪便)——过量的营养素会随粪便排出
哺乳:经常性、大量、长时间用乳。
如妊娠多发性神经炎(V B1缺乏)
(六)营养素需要增加:
1、生理:妊娠、哺乳、生长发育期(青少年)
2、病理:甲抗,恶性阻塞肺部疾病,肿瘤(垂体腺瘤——骨骼)
结缔组织过度生长——巨人症,是营养素额外增加的典型例子(七)营养素破坏增加:
B1、V C、——碱性环境中破坏增加,胃酸缺乏或用碱性药物治疗时应补充B1,V C
四、发病过程:
V A:仅数日
体内贮藏的营养素来补充V B1:几天
代偿期硒——推迟V E缺乏的发生
(无症状期)其它功效相似的营养素补充钙、V D——防治佝偻病
叶酸、V B12——恶性贫血组织中营养素缺乏:也无临床症状
血中、尿中V B1缺乏——血中丙酮酸含量增加
生物化学变化
V B5(pp)缺乏——尿中N—甲基尼克酰胺降低
功能变化出现临床症状:疲劳、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胸部沉闷、心悸及各种异常症状(神经衰弱?),V A:暗适
应力降低,V B1:心率降低
眼结合膜:V A缺乏——毕脱氏斑
角膜:V B2缺乏:血管新生
形态变化:显微镜下——肉眼下牙龈:V C缺乏:出血
舌:多种维生素缺乏
这些典型症状,多发生在晚期,所以,临床诊断出的营养缺乏病属于晚期。
五、诊断:综合性(膳食史、人体测量、生化检查、临床表现)
病史:膳食史:
体检:儿童:人体测量指数:体重/身高。
消耗或消瘦的评价指标:年龄/身高。
发育不良评价指标:年龄/身高
青少年
成年体质指数BMI﹤18.5营养不良, 18.5-25为正常,18>25超重老年
化验:血,尿中各种营养素
临床表现:头发:失去光泽、稀少、细、干、易断裂
眼:V A缺乏---球结膜干燥,角膜软化,溃疡,穿孔。
缺铁,巨幼贫血——唇、口腔黏膜苍白
口腔:缺V C:牙龈充血肿胀、易出血
缺B2:口腔溃疡,口角炎、舌为紫红色
颈部:缺碘——甲状腺肿
试验性治疗:服用营养素后症状有无改变
六、预防和治疗:
针对病因,补充适量,充分利用食物来补充营养素的缺乏。
(一)公共营养指导:根据全国营养调查和卫生统计资料,我国居民因食物单调或不足所造成的营养缺乏症如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虽然在逐渐减少,但仍不可忽略,而与膳食结构不合理有关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的发病率与日俱增,我国居民维生素A、B2和钙摄入量普遍不足,部分居民膳食中谷类、薯类、蔬菜所占比例明显下降,油脂和动物性食品摄入过高,能量过剩、超重在城市成年人群中日渐突出,故1997.4中国营养学会修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8条: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Kg=身高-105 或(身高-100)X 0.9
低于理想体重10﹪,为轻度热能缺乏
低于理想体重10-20﹪,为中度热能缺乏
低于理想体重30﹪,为严重热能缺乏
低于理想体重40﹪,危及生命
超过理想体重10﹪,超重
超过理想体重20﹪,营养性肥胖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7、如饮酒应限量;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二)营养缺乏病的预防和防治
1、原发性:
预防:食物:稳定食物的来源;
健康:营养不良-感染综合征。
护理(儿童喂养):
治疗:(1)蛋白质营养不良(PEM):包括:药物治疗与营养调理药物治疗:纠正代谢紊乱与感染,因几乎所有严重营养不良的儿童都存在感染(呼吸道、泌尿道、麻疹、胃肠道感染)。
营养调理:早期对严重营养不良的儿童与青少年饮食调理应避免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和能量,因为严重营养不良的儿童的
代谢机制需要时间来重新适应食物的摄入,因此需要严
格控制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以减轻心、胃、肾、肠的负
担。
常规补充K,Mg这两种矿物质;多种维生素:B2,C,B6,A,D,E,K
(2)营养素缺乏的治疗:针对缺乏的营养素进行补充。
如
V A缺乏——V A(口服,油剂)
2、继发性:或喂养管提供营养物质
(1)治疗原发疾病主要是胃肠道
(2)适量补充营养素——临床营养支持
狭义:经管饲方式将营养物质送到胃
肠内肠内(EN):广义:指经口
肠外(PN):通过静脉提供完全充足的的营养素,以达到维持机体代谢所需的目的
(中心静脉,外周静脉)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以人为本诚信务实勇于创新乐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