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流伺服电机及其控制1

交流伺服电机及其控制1


提高了控制运算的速度。
24828B
2.5 关于感应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
3)直接转矩控制采用转矩闭环直接控制电动机的电
24828B
第2章 感应电机伺服控制系统
2.1 感应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构成 2.2 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与坐标变换 2.3 感应电机的矢量控制 2.3.3 解耦控制 2.3.6 弱磁控制 2.4 伺服控制感应电机的等效直流电机常数 2.4.2 伺服控制感应电机的等效直流电机常数 2.5 关于感应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
图2-6 M-T坐标系下感应电机的框图
24828B
2.3
感应电机的矢量控制
2.3.1 转子磁场定向M-T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
2.3.2 转差频率控制
24828B
2.3.1 转子磁场定向M-T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
式(2-27)为感应电机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数 学模型的电压方程式,式右边的4行×4列系 数矩阵每一项都是占满了的,也就是说,系 统仍是强耦合的。
24828B
2.3.3 解耦控制
图2-10 转子磁场定向控制感应电动机的系统框图
24828B
2.3.3 解耦控制
图2-11 解耦控制的感应电动机的系统框图
24828B
2.3.4 磁通与电流控制
图2-12 含有磁通、电流控制器的感应电机伺服系统的控制框图
24828B
2.3.5 坐标变换的实现
图2-13 从、到、、的实现框图
24828B
2.数字控制方式
1)系统的集成度较高,具有较好的柔性,可实现软件伺服。 2)温度变化对系统的性能影响小,系统的重复性好。
3)易于应用现代控制理论,实现较复杂的控制策略。 4)易于实现智能化的故障诊断和保护,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5)易于与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系统相接。
24828B
3.数字-模拟混合控制方式
24828B
1.1.3 伺服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1)精度高。 2)稳定性好。 3)快速响应。 4)调速范围宽。 5)低速大转矩。 6)能够频繁地起动、制动以及正反转切换。
24828B
1.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伺服系统的种类
•伺服系统按照伺服驱动机的不同可分为电气式、液 压式和气动式三种;按照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计量伺 服和功率伺服系统,模拟伺服和功率伺服系统,位 置伺服、速度伺服和加速度伺服系统等。 •电气伺服系统根据电气信号可分为直流伺服系统和 交流伺服系统两大类。交流伺服系统又有感应电机 伺服系统和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两种。
24828B
1.1.1 伺服系统的定义
“伺服系统”是指执行机构按照控制信号的要求而 动作,即控制信号到来之前,被控对象是静止不动 的;接收到控制信号后,被控对象则按要求动作; 控制信号消失之后,被控对象应自行停止。
24828B
1.1.2 伺服系统的组成
伺服系统是具有反馈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 它由检测部分、误差放大部分、执行部分及 被控对象组成。
24828B
2.3.2 转差频率控制
图2-7 电源频率的计算框图
24828B
2.3.2 转差频率控制
图2-8 电源频率的简化计算方法
24828B
2.3.2 转差频率控制
图2-9 励磁电流恒定时的电源频率计算方法
24828B
2.3.3 解耦控制
2.3.4 磁通与电流控制
2.3.5 坐标变换的实现
24828B
1.5 交流伺服系统的常用性能指标
(1) 调速范围D
(2) 转矩脉动系数KTr
(3)稳速精度 (4)超调量 (5)转矩变化的时间响应 (6)转速响应时间 (7)静态刚度K (8)定位精度和稳态跟踪误差
24828B
1.6
(1)交流化
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
(2)全数字化
(3)高性能化 (4)多功能化 (5)低成本化 (6)小型化和集成化 (7)模块化和网络化
由于数字控制方式的响应速度由微处理器的运算速 度决定,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要实现包括电流调节 器在内的全数字控制,就必须采用DSP等高性能微 处理器芯片,这导致全数字控制系统结构复杂、成 本较高。为满足电流调节快速性的要求,全数字控 制永磁交流伺服系统产品中,电流调节器虽已数字 化,但其控制策略一般仍采用PID调节方式。同时, 考虑到系统中模拟传感器(如电流传感器)的温漂和 信号噪声的干扰及其数字化时引入的误差的影响, 全数字化控制在性价比上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第1章 伺服系统概述
1.1 1.2 1.3 1.4 1.5 1.6 伺服系统的基本概念 伺服系统的发展过程 交流伺服系统的构成 交流伺服系统的分类 交流伺服系统的常用性能指标 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
24828B
1.1
伺服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 伺服系统的定义
1.1.2 伺服系统的组成
1.1.3 伺服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1.1.4 伺服系统的种类
24828B
图2-16 M-T坐标系下感应电机矢量控制伺服系统
24828B
2.4.1 伺服控制感应电机的等效电路
图2-17 感应电机的等效电路
24828B
2.4.1 伺服控制感应电机的等效电路
图2-18 转矩分量等效电路
24828B
2.4.1 伺服控制感应电机的等效电路
图2-19 励磁分量等效电路
24828B
2.3.5 坐标变换的实现
图2-14 从、到、的实现框图
24828B
2.3.6 弱磁控制
图2-15 转子磁链的控制框图
24828B
2.3.7 M-T坐标系下感应电机矢量控制伺服系统的 构成
1)位置环、速度环、电流环控制单元、磁链控制单元、解耦控制单元。 2)电机转子位置、转速检测及信号处理计算单元。 3)坐标变换单元。 4)三相逆变单元。
1)忽略空间谐波,设三相绕组对称,在空间互差120°电角度,所产 生的磁动势沿气隙周围按正弦规律分布。 2)忽略磁路饱和,各绕组的自感和互感都是恒定的。 3)忽略铁心损耗。 4)不考虑频率变化和温度变化对绕组电阻的影响。 1.磁链方程 2.电压方程 3.电磁转矩方程 4.运动方程
24828B
图2-3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三相笼型 感应电机的物理模型
24828B
2.2.3 坐标变换
1.静止三相/两相坐标变换 2.静止/旋转两相坐标变换
24828B
1.静止三相/两相坐标变换
图2-4 静止三相/两相坐标系 与绕组磁动势的空间矢量
24828B
1.静止三相/两相坐标变换
图2-5 两相静止和旋转坐标系与 磁动势空间矢量图
24828B
2.静止/旋转两相坐标变换
交流伺服系统功率变换器的主要功能是根据 控制电路的指令,将电源单元提供的直流电 能转变为伺服电机电枢绕组中的三相交流电 流,以产生所需要的电磁转矩。功率变换器 主要包括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功率变换主 电路等。
24828B
1.3.3 传感器
在伺服系统中,需要对伺服电机的绕组电流 及转子速度、位置进行检测,以构成电流环、 速度环和位置环,因此需要相应的传感器及 其信号变换电路。
24828B
1.3
交流伺服系统的构成
图1-1 交流伺服系统
24828B
1.3.1 交流伺服电机
1.同步型交流伺服电机(无刷直流伺服电机) 2.感应型交流伺服电机 3.两种交流伺服电机的比较
24828B
1.同步型交流伺服电机(无刷直流伺服电机)
交流伺服电机中最为普及的是同步型交流伺服电机, 其励磁磁场由转子上的永磁体产生,通过控制三相 电枢电流,使其合成电流矢量与励磁磁场正交而产 生转矩。由于只需控制电枢电流就可以控制转矩, 因此比感应型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简单。而且利用永 磁体产生励磁磁场,特别是数千瓦的小容量同步型 交流伺服电机比感应型效率更高。
24828B
1.磁链方程
(1)互感为常数 (2)互感是角度θre的函数
24828B
2.电压方程
•将三相定、转子绕组的电压平衡方程写成矩阵方程 形式,并以微分算子P代替微分运算符号d/dt旋转电 动势矩阵,由转子旋转产生,与转子转速成正比。
24828B
3.电磁转矩方程
24828B
4.运动方程
•作用在电动机轴上的转矩与电动机速度变 化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运动方程来表达,转子 与负载的转动惯量之和。
24828B
2.4.3 伺服控制感应电机的特性框图与时间常数
图2-20 伺服控制感应电机的特性框图
24828B
2.5 关于感应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
1)直接转矩控制以定子磁链作为被控制的磁链,控
制过程中只涉及电机定子侧的参数,即定子电压、
电流、磁链、阻抗等,所以控制效果不受转子回路 参数变化的影响。 2)直接转矩控制的控制运算均在定子静止坐标系中 进行,不需要在旋转坐标系中对定子电流进行分解 和设定,所以不需要进行静止坐标系与旋转坐标系 之间的变换运算,从而明显简化了信号的处理过程,
24828B
2.1 感应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构成
(1)感应电机的电动运行
(2)感应电机的发电制动
24828B
2.1 感应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构成
图2-1 感应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构成
24828B
2.1 感应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构成
图2-2 感应电机的转子与笼型绕组 a)转子 b)笼型绕组
24828B
2.2 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与坐标变换
24828B
(2) 感应型交流伺服电机
1)采用磁场定向控制,转矩控制原理类似直流伺服。 2)需要无功的励磁电流,损耗稍大。 3)设计上要减小漏感及磁路饱和的影响。 4)利用弱磁控制,适合高速及恒功率运行。 5)结构简单、坚固,适合大功率应用。 6)控制复杂,参数易受转子温升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