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IV危害评估报告

HIV危害评估报告

一、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与致病人类逆转录病毒中已经造成最大的社会和医学影响的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该病毒在1984年被认定是造成严重免疫缺陷广泛流行的原因,这种疾病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是HIV相关条件范围内最严重的表现。

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在感染后的最初几年中发展成AIDS的危险性估计每年1%~2%,此后为每年5%左右,最初10年的累计危险性为50%,几乎所有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最终都会发展为AIDS。

HIV的传染需与含有感染细胞或血浆的体液接触。

HIV可存在于含血浆或淋巴细胞的液体或渗出液中,尤其是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母乳,唾液或伤口渗出液中。

通过咳嗽或喷嚏产生的唾液或飞沫的传播极其罕见,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

在工作场所,学校或家里的偶然或密切的非性接触不会传播HIV。

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共用注射器或性关系,以及怀孕、分娩和母乳喂养等体液的直接交流而传播的。

HIV主要感染T淋巴细胞中的一个主要亚群——T辅助/诱导细胞(TH细胞)。

HIV也可感染非淋巴细胞,如巨噬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各种内皮和上皮细胞。

HIV可粘附在淋巴结中的树突状细胞表面但不能侵入细胞。

感染的结果是造成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均受到影响。

但不论除CD4+ 淋巴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功能是否异常,AIDS中的许多免疫功能异常似乎均可用CD4+ 淋巴细胞的辅助功能丧失而得到解释,也就是细胞介导免疫功能出现了危机。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临床上将这个过程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

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的出现四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

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

1、急性感染期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

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

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

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

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

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

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

2、潜伏期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

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

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艾滋病前期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

这个时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淋巴结病相关综合症”、“持续性泛发性淋巴结病”、“艾滋病前综合症”等。

这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

主要的临床表现有:A.淋巴结肿大此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

主要是浅表淋巴结肿大。

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

一般至少有两处以上的部位,有的多达十几处。

肿大的淋巴结对一般治疗无反应,常持续肿大超过半年以上。

约30%的病人临床上只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而无其他全身症状。

B.全身症状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

约50%的病人有疲倦无力及周期性低热,常持续数月。

夜间盗汗,1月内多于5次。

约1/3的病人体重减轻10%以上,这种体重减轻不能单纯用发热解释,补充足够的热量也不能控制这种体重减轻。

有的病人头痛、抑郁或焦虑,有的出现感觉神经末梢病变,可能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有关,有的可出现反应性精神紊乱。

3/4的病人可出现脾肿大。

C.各种感染此期除了上述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外,患者经常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

反复感染会加速病情的发展,使疾病进入典型的艾滋病期。

约有半数病人有比较严重的脚癣,通常是单侧的,对局部治疗缺乏有效的反应,病人的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常发生葡萄球菌感染大疱性脓庖疮,病人的肛周、生殖器、负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发生尖锐湿疣和寻常疣病毒感染。

口唇单纯疱疹和胸部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也较正常人群明显增加。

口腔白色念珠菌也相当常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糜烂、充血、有乳酪状覆盖物。

其他常见的感染有非链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窦炎和肠道寄生虫感染。

许多病人排便次数增多,变稀、带有黏液。

可能与直肠炎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对肠道的侵袭有关。

此外,口腔可出现毛状白斑,毛状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

4、典型的艾滋病期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

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发生各种恶性肿瘤。

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二、艾滋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的慢病毒科,为RNA病毒。

在电镜下,病毒体呈球形状,内核呈锥形,直径80~130nm。

HIV具有独特的三层结构。

其核心为逆转录酶相关的基因组-核衣壳蛋白复合物。

该复合物外面为一层衣壳蛋白,由病毒结构蛋白组成。

最外层是宿主细胞膜脂蛋白包绕的包膜,其中镶嵌着gp120和gp41两种病毒特异的糖蛋白。

HIV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病毒的吸附和融合、脱壳及核衣壳的穿入、病毒RNA的逆转录、病毒基因组的整合、前病毒mRNA的转录和翻译、病毒颗粒的装配包装和释放等过程。

HIV感染的宿主范围和细胞范围较为狭窄,仅感染表面有CD4受体的细胞,而CD4抗原主要存在于TH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表面。

故实验室中常用新鲜分离的正常人T细胞经PHA转化3天的培养细胞分离病毒。

HIV亦可在某些T细胞株(如Hp、CEM)中增殖。

感染后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于培养液中可检测到逆转录酶的活性。

HI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容易被多种方式灭活,如56℃30min,0.5%的漂白粉、70%的酒精、0.3%H2O2或0.5%来苏处理5分钟。

三、艾滋病病毒的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一)、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2)实验室检查①主要是中度以上细胞免疫缺陷包括:CD4+T淋巴细胞耗竭;T淋巴细胞功能下降,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减少,CD4<200/μl,CD4/CD8<1.0,(正常人为1.25~2.1),迟发型变态反应皮试阴性,有丝分裂原刺激反应低下。

②B淋巴细胞功能失调: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和自身抗体形成。

③NK细胞活性下降④各种致病性感染的病原体检查如PCR。

组织学证实的恶性肿瘤,如KS;(3)HIV抗体检测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②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③免疫荧光检测法(IFA);④免疫印迹检测法(Western Blot,简称WB法);⑤放射免疫沉淀法(RIP)其中前三项常用于筛选试验,后二者用于确证试验。

HIV感染后数周或数日内常不能检出抗体,95%的受染者在5个月内可测出抗体。

但也有感染后3-4年仍不能检出抗体者。

(4)PCR技术检测HIV病毒PCR可用来追踪HIV的自然感染史。

可在其它血清学和病毒学标志出现前检测病毒序列,这样可判定无症状而且血清阴性患者潜在的HIV的传播性;可用来监测长潜伏期(4~7年)病人,以及在抗病毒治疗期间病毒的水平;也可用于HIV-1血清阳性母亲的婴儿的HIV检测。

在婴儿出生后最初的6~9个月期间,他们的血液中存在母体的抗体,因此用PCR可判定婴儿是否真正被HIV感染。

(二)、艾滋病诊断标准:1.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

(1)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一个月以上;(2)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一个月以上。

(3)卡氏肺囊虫肺炎(PCR)(4)卡波济肉瘤KS。

(5)明显的霉菌或其他条件致病感染。

2.若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第1项时,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

(1)CD4/CD8(辅助/抑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CD4细胞计数下降;(2)全身淋巴结肿大;(3)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辩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四、艾滋病病毒的防治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无特效药。

但是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率的。

具体的方法包括:(一)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国外人士交往日趋频繁,随之入境的人数也急剧上升,这就要求卫生检疫部门,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对艾滋病抗体阳性者,坚决不允许入境。

(二)加强治安管理严格取缔卖淫和嫖娼活动,对与外国人及外籍人员发生性接触的妇女应做艾滋病抗体的检查。

坚决杜绝与艾滋病抗体阳性或艾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患者有艾滋病的妇女避免怀孕。

(三)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的现象特别是静脉药瘾,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和药物。

不共用牙刷、剃胡刀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四)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对所有供血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抗体检测、凡抗体阳性者应坚决禁止供血、血浆、器官、其他组织或精液。

特别要加强对进口血液制品的检测,禁止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入液。

(五)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在接触艾滋病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防止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和医疗器机刺伤皮肤。

避免直接和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直接触。

病人的衣物及物品可用1:10漂白粉或1:10氯酸钠液消毒。

病人收尸体需用料袋封包后火化。

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废弃物品都需要装入密封塑料袋内处理或烧毁。

(六)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彩集血清进行检测,我国目前重点检测对象是;①应用过国外进口的血液制品的病人,特别是1981年至1984年期间应用过进口的第Ⅷ因子的血友病病人;②与来华的外国旅游观光者或国外留学生有过性关系者;③长期驻华的外宾、留学生来华的旅游观光者(尤其是从艾滋病高发国家来的);④我国长期驻外人员、劳工(特别是输过外国人血液及血液制品者)及外交人员;⑤某些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⑥对艾滋病病人及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接触者。

(七)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使群众了解本病的病因、流行情况、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对本病有正确的认识。

机会性感染是造成几乎所有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预防性治疗的发展已经降低了肺孢子虫病,弓形虫病,非典型分枝杆菌病(MAC),新型隐球菌病和其他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也进而影响了死亡率。

对这些感染和卡波西肉瘤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最低程度已很好改善了它们的结果。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已显著地延长了AIDS患者的生存期2~3年,但生存期的长短多变,且尚不能完全得到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