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物流政策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物流政策
苏州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于2000年4月27日批准设立,分A、B 两区开发,其中: ➢A区:1.4平方公里,首期2001年1月验收封关。 ➢B区:1.5平方公里,2004年8月通过验收。
出口加工区基本情况
截至今年11月底,加工区累计进驻企业84家,投资总额 22.72亿美元,注册外资8.76亿美元。
险品仓库等多种类型。
保税加工区
综合保税区内可开展下列业务
(一) 存储进出口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
国外供应商
国内供应商
国外客户
(二) 对所存货物开展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
国内加工厂
综合保税区内可开展下列业务
(三)对外贸易,包括转口贸易; (四)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 (五)国际中转;
综合保税区内可开展下列业务
唯亭监管点基本情况
• 建成于1998年,是海关总署 批准的首批3家直通式监管点 之一。
• 占地22947m2,包括5184m2仓 库和12498m2堆场。
地面代理
SZV空陆联程中转操作流程
SZV
SZV模式
SZV空陆联程
苏州转关
苏州工业园区海关
货代监管仓库 浦东海关
上海清关
企业
SZV模式 苏州转关模式
特殊监管区域的整合和政策叠加的路子 7、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入区退税
(六)检测、维修; (七)商品展示; (八)研发、加工、制造;
综合保税区内可开展下列业务
(九)口岸作业; (十)经海关批准的其他业务。
综合保税区的监管
参照保税港区的标准设置各类监管设施;海关给予该特殊 监管区统一的关别代码,对进出特殊监管区的货物实行统 一监管。
税收政策
综合保税区享受保税港区相关的税收政策,主要税收政 策为: ➢国外货物入区保税; ➢国内货物入区退税; ➢区内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是在园区已有的陆路口岸、出口加 工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基础上,整合叠加保税区、 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中心)政策,集口岸通关、 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进出口贸易、采购分销、检测维修、 展示展览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国际投资和贸易功能最全面、 手续最便利、运作最高效的“三港合一、三区联动”的特 殊区域。
外汇管理政策
外汇管理方面,将目前保税区、出 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中心) 的外汇管理政策进行整合叠加后, 赋予综合保税区
综合保税区的优势
1、享有保税物流园区(中心)的全部税收优势 2、享有现有外管的所有优惠政策 3、享有现有港口的所有优惠政策 4、货物、资金自由进出境 5、目前开放程度最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6、允许在体制、机制上率先改革创新和试验,探索海关
苏州综合保税区东区实施面积为 5.28平方公里,在原有的出口加 工区B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 和口岸监管点基础上整合而成, 增加了口岸作业区。
区位位置
保税 加工 区
功能分区
口岸作业区规保划税面加积工约区为面积约2.9平方公 1出规箱口.口划堆、88通建场办平关设、公方和场国设公检站检施里里1投9验、除等,32,入万0检仓害。主万规使平疫库场要平划 用方。、地用方建的米区集、于米设工,内装卡进。入各业目驻类厂前保,仓含企工房已税区储普业业面建物内业通7厂积成9流主务仓房约家并区力,库。为面发已、积展建恒约成温VM恒01I.0和湿5万平D仓mC2方等库仓公保和库里税危,
区别于港口保税港区,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更加侧重加 工制造业和保税物流,能够更好的向为内陆地区企业服务。
综合保税区分为东、西两个大区: 首期开发区域示
西区:原出口加工区A区,侧重发展保税 意图 加工;
东区:原保税物流中心、监管点及出口 加工区B区,发展口岸、保税物流及保税 加工。
东、西区之间通过信息连接。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 政策说明
背景
➢贯彻落实2005年11月全国出口加工区工作会议精神,对海 关特殊监管区域进行“功能整合、政策叠加”。
➢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九次中方理事会议同意苏州工业园 区开展具有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试 点工作。
背景
Hale Waihona Puke 园区现有特殊监管区区位图出口加工区基本情况
保税物流中心情况
• 2004年5月11日,海关总署批复同意在苏州工业园区 建设全国首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 。
• 2004年10月12日,正式封关运作。
保税物流中心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保税物流中心 (B型)首期开发面积0.5平 方公里,已建成各类保税仓 库10万平方米。
保税物流中心情况
今年1-11月,园区保税物流中心监管进出口货物总值达到172.3 亿美元,受理单证16.3万份,累计监管货运量63.5万吨 。同比 增长分别为146%、247%、172%。预计全年进出口总值将达到192 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