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公开课)(课堂PPT)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公开课)(课堂PPT)

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博喻
4
例题:
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的脸色跟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比喻句与比较句的能力。
构成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应是性质不同的而又有 相似之处的不同类事物,A、C、D三句能构成比喻 ,B句的“蔬菜”与“水果”是同样性质的东西,句中 的“一样”只是它们的价格,属比较。
三、借代 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 ②具体代抽象 ③专名代泛称 ④人名代著作 ⑤部分代整体 ⑥个别代一般 ⑦原料代成品 ⑧地名代本体
10
例题:
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他就是我在东直门大街上常碰见的那个“大 鼻子”——枯瘦的脸,隆起的颧骨,深陷的 眼眶。
难点及突破策略
正确运用修辞手法。按照学习——实践——分析——
总结的路子对此进行突破。
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复习修辞知识,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 辞手法。
重点难点
明确修辞表达效果,辨析几种易混的 修辞格。
3
七种常见修辞手法
一、比喻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答案:B
5
训练:
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
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 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 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 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障里。
解析: A 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所
以指代贵族子弟。
其他三项都是比喻中的借喻。 答案:A
12
四、夸张
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 ②缩小夸张 ③超前夸张
夸张的注意点
①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不能 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②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 事实还是在夸张;
B.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 边的一个是西装。
C.要清除语言中的垃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 效的。
D.他的肚子里有墨水,脑瓜子也灵活。
答案:C
解析:C为比喻,其余为借代。
11
训练: 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 B.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 生动幽默 。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 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 染力。
答案:B
8
解析:应为前一个巴金。
训练: 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
仁寿华兴中学2015届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
正确运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
仁寿华兴中学 辜秀峰
1
学习目标
1. 明确考纲要求,掌握七种修辞格。
2. 具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判 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对常见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 2.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
答案:B
解析:前后矛盾。
6
二、比拟 比拟的特点
事物“人化” 人“物化” 甲物“乙物化”
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7
例题:
对下列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 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 口。
2.依形式分:
工对: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 仗要求;
宽对:基本符合对仗要求,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3.依结构分:
成分对偶
句子对偶
15
例题:
下面各对偶句,有一项不大好,请指出来并加 以修改。
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特点,而且切 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 、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绘对象 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给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 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的坟墓。
C.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D.大地回春处处春光好,东风报喜家家喜盈
③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 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13
例题: 选出下列没有运用夸张的一项( ) A. 下了一天雪,到深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静极了,
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 B. 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犹如幼小时候读过的“子
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C. 大家略有一点兴奋,但又很淡漠,不大相信,因为
光华。 解析: 此例考查辨析修辞手法正误的能力。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本题也考查辨析拟人和比喻两种修辞手
法的能力。 A句中的烟囱“哽咽”、B句的花草儿“伸着懒腰”、D句中的
水珠“偎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句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远处林舍”比作“姑
娘送出的秋波”。 答案:C
9
这一类不甚可靠的传闻,是谁都听得耳朵起茧了的。 D. 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我真不懂得他
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昏话! 答案:B 解析:B项的“子曰诗云”是借代旧教育的读物。
14
五、对偶
对偶的种类
1.依内容分: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 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