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混凝土工程标准做法
4、混凝土标准做法
4.1原材料
a)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必须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b)粉煤灰:粉煤灰等级不低于Ⅱ级,掺量控制在20%以内,粉煤灰取代水泥率:1、使用普通硅酸
盐水泥时不超过15%。
2、使用矿渣水泥时不超过10%。
c)塌落度:人工浇筑≤100mm,泵送<200mm。
主体结构混凝土不得进行现场搅拌(包括主体结构非受力构件,如空调板、窗台板等),砌筑反砍、构造柱等强度等级≤C20的混凝土可以采用现场搅拌(要有试验室出的配合比,现场要有计量措施保证)4.2原材料控制流程
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
1 配合比强度等级、粉煤灰掺量与级别、外加剂用量、坍落度、快测强度、浇筑部位、单位、工程名称等
2 送货单强度等级、方量、塔落度、出厂时间、车牌号等
3 坍落度是否与配合比相符,和易性: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最大坍落度控制在200mm 以内(测试频率为三车一次)
4.3施工机具
汽车泵地泵试块模具(包括塌落度筒)
布料机震动棒 2.5m长铝合金刮尺
抹刀收光机铁锹自制测量工具4.4 施工人员的准备
管理人员:旁站监理、混凝土施工员、试验员、材料员
工人:混凝土工、杂工、瓦工、钢筋工、木工
准备动作步骤表
步骤项目重点事项
第一步人员分工(浇捣手、接管、搬运、模板看模、钢筋修
整等)、交底(浇筑部位强度等级、浇筑循序、浇筑方
案、注意事项等)
分工明确、交底到位
第二步泵机、震动棒等设备调试检查备用量足够
第三步接管(管道走向、布料杆放置)布料杆基座位置模板加固、管道架空、走管尽量减少弯头
第四步模板表面淋水充分湿润模板表面干净,楼层垃圾归堆等第五步混凝土到场后原材料检查配合比、供货单、坍落度等检查
第六步混凝土浇筑重点控制混凝土标号、竖向墙分层浇筑、板面标高、楼板厚度等
4.5标准做法
A1:混凝土墙柱浇筑时,从下往上采用人工敲击模板,锤击间距200mm,边浇筑边锤击,有效控制表面气泡、蜂窝、麻面产生A2:墙柱超过2m,必须采用两次或两次以上分层浇筑完成,严禁一次浇筑
A3:墙柱边混凝土收面标高、平整度控制在3mm
以内
A4:墙柱混凝土凿毛,表面凿毛面积≥70%
A5:墙柱单侧或两侧为吊模时,在阴角根部的位置增加钢丝网可有效防治烂根现象A6:外墙柱上层模板支设时,应往下层墙柱延伸不少于200mm,且用对拉螺栓拉紧,防治出现漏浆
人工用锤敲击模板
A7: 梁柱交接处钢筋过密时,绑扎时应留置振捣孔。
A8: 柱砼标号高于梁标号时,梁距柱边500mm 处加设钢丝网(该区域混凝土标号砼墙柱)
A9:模板表面严禁出现无用的孔洞(模板多余螺杆洞未封堵,混凝土浇筑时孔洞漏浆造成墙体表面观感质量差),不允许使用
梁柱砼标号不同时,梁距柱边500mm 增加钢丝网
A10:楼板厚度控制,使用厚度控制器,浇筑时配合刮尺使用,控制楼板厚度、平整度。
A11: 模板表面缝宽≥2mm ,采用胶带粘贴,避免漏浆
A12: 斜屋面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应垂直于放坡方向,沿浇筑方向每隔1m 设置一道钢丝网,规格10*10*0.5mm (采用细石混凝土,细石比例为:70% )
A13-1:楼板浇筑前采用铁锹初步平整
A13-2:采用2.5m 铝合金刮尺刮平
拼缝采用胶带粘贴
二、混凝土工程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
1、混凝土工程检测方法
1.1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审查
1)混凝土工程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抗渗等级、施工部位、关键部位、施工缝留置、变形缝处理、后浇带留置、结构尺寸等,编制专项混凝土施工方案;
检查方式:依据方案报审程序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大体积混凝土由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方案。
1.2进场检查
1) 罐车进场后立即检查随带的混凝土质量资料,包括混凝土配合比(检查项目包括工程名称、强度等级、粉煤灰掺量与级别、外加剂用量、坍落度、浇筑部位、抗渗等级等);混凝土送货单(检测项目包括强度等级、方量、塔落度、出厂时间、车牌号等);
2)坍落度检测:当混凝土泵车进场后随机进行抽检,当混凝土每一配合开盘头三车必须进行检测,混凝土质量波动较大时应加密检测频率;
1.3混凝土施工过程检查项目
1)混凝土浇筑必须按经审批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包括浇筑方式、浇筑工艺、施工缝及后浇带留置等;检查方式:对照经审批的施工方案进行检查。
2)混凝土浇筑时施工单位施工员、钢筋工、木工必须有专人看守,监理人员必须旁站。
保证钢筋、模板位置的正确,标高的控制及对混凝土本身的质量控制;
检查方式:观察并过程监督;
3)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模板内部的垃圾过行清理并冲洗干净,同时必须用砂浆将墙柱模板根部堵严;
检查方式:全数观察检查
4)必须按相关标准及规范进行取样,并进行标养试块、同条件试块、600℃d结构实体试块留置,同时还必须按规范要求实行见证取样;
检查方式:依据试验标准及规范要求对试块取样、试块制作、试块养护、试块送检进行全过程监督。
5)梁柱节点位置当混凝土强度、抗渗等级不一致时,应用钢丝网进行隔断封闭,同时应标明各部位强度等级,确保梁柱核心交接位置混凝土强度等级按高等级施工,同时梁柱节点振捣是否密实等;
检查方式:全数观察检查,包括钢板网固定方式及固定是否牢固、封堵是否严密、浇筑过程中是否标号用错、梁柱节点的振捣情况;
6)混凝土梁板浇筑过程中,必须均匀布置标高基准点,同时拉线并用钢尺测量以控制混凝土完成面标高,同时必须在初凝前完成二次抹面,以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
检查方式:施工过程中监督是否按方案进行混凝土板面标高控制,同时检查抹面的方式是否符合要求,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水准仪进行混凝土板面标高实测,高差不得大于4毫米;
7)墙柱超过2m,必须采用两次或两次以上分层浇筑完成,严禁一次浇筑;
检查方式:旁站全过程监督
8)墙柱施工缝处必须进行混凝土凿毛,必须将松散的混凝土剔凿干净,以保证与下一次新浇筑的混凝土的良好的粘结性;
检查方式:全数观察检查
9)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必须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包括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分层浇筑、预埋冷凝管、布设测温孔、加强混凝土养护等
检查方式:严格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全面检查
10)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小时内必须派专人进行养护,普通混凝土至少养护7天以上,抗渗混凝土必须养护14天以上;
检查方式: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包括养护时间、养护方式等。
1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对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等位置的止水带、止水带进行固定牢固,以免在浇筑过程中进行移位、损坏,影响止水效果;
检查方式:全数检查
12)墙柱模板拆除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的成品保护,需考虑混凝土的拆除前强度,以免在拆除过程中棱角损坏,并做好阳角的护角措施;
检查方式:全数检查
13)模板拆除
①模板拆除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提出拆模申请,并填写拆模申请单,
②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必须采用同条件试块进行试压,确认其同条件养护强度是否达到拆模强度;
③监理对现场及同条件试块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报及甲方单位相关负责人审查,符合要求并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4)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验收:
①尺寸偏差检测:结构实体浇筑完成后,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组织对结构尺寸偏差进行
现场实测实量,包括结构截面尺寸、轴线、垂直度、平整度、标高、预留洞口尺寸等,具体详见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现浇结构实测相关章节要求,参加人员对测量结果进现场行会签(见附表)。
检查方式:用钢尺量、水准仪及全站仪进行检测、吊锥量测等
②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分部工程收前,进行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组织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现场检测,对检测全过程拍照,参加人员对测量结果进现场行会签。
检查方式:按相关标准及规范全过程进行检查
③混凝土抗压强度回弹法检测:
工程验收前,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组织对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现场回弹检测,对检测全过程拍照,参加人员对测量结果进现场行会签。
回弹法检测按《JGJ T23-200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进行。
检查方式:按相关标准及规范全过程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