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农业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和十四五初步规划

xx农业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和十四五初步规划

XX农业农村“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和“十四五”规划初步设想XX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十三五国家级贫困县,全县队版土面积XX平方公里,人口XX万(其中农业人口XX万),是XXX的县。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根本遵循,着力推进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进一步优化。

2020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利用好XX生态资源优势品牌,打造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清山的农业强县,是我们下步工作谋划的重点。

现就“十三五”以来XX农业农村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情况(一)农业总体发展情况。

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助推群众脱贫的关键。

我们坚持以农业“稳粮、优供、增效”、农村“整洁美丽、和谐宜居”、农民“脱贫、致富、文明”为抓手,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至2019年底,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金投资达22.7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3.22亿元;全县有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38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农户11.3万户;全县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776家,组织实施一村一品专业村100个;工商注册商标500余件,近几年内农产品商标净增179件,申报各类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达132个(其中有机食品50个,绿色食品24个,地理标志及原产地论证3个,无公害农产品32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江西省著名商标14个,其它7个);从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入手,充分利用土地确权改革成果,稳妥推进农村土(林)地流转,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26万余亩,山林流转面积70万余亩,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调产业、优结构,发展绿色农业、质量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建设千亩以上农业生产示范基地45个,发展100亩以上土地流转大户501户;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态势良好,以“一县多园、一园多区”功能布局,成功申报国家农业科示范园,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3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4个;发挥农业招商项目引领作用,累计完成农业招商引资项目45个,项目签约资金60亿元,实现进资40亿元,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延伸。

XX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佳魅力茶乡、2018中国茶业百强县;是江西最大的蚕桑基地县,全省最大的林业基地县,林地面积53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6%。

2018年被评为全省农业农村综合工作先进县。

(二)农村总体发展情况。

农村美丽宜居是群众的最大幸福指数,“十三五”以来,全县共实施新农村建设点4433个,至2019年,实现全县新农村建设全覆盖。

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支持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工作。

入选首批国家森林乡村8个、国家级传统古村落4个、省级传统古村落1个,成功创建美丽示范风景带3条、美丽宜居示范乡镇1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庄200个,乡村面貌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呈现出“整洁干净、环境优美、村庄秀丽、社会和谐”的新风貌。

2017年与2019年先后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2020年6月3日,获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考核认定的全省第一批美丽宜居示范县,为全省19个美丽宜居示范县之一。

二、XX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成效(一)农业发展主要成效。

十三五以来,我县着力改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加速推进。

1.农业生产成效明显。

围绕“传统产业稳增长,特色产业促增收”的要求,2019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75万亩,粮食总产量29万吨,其中早晚稻种植面积12万亩,粮食作物主推品种面积和优质农产品率达100%,粮食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桑园面积9.3万亩,2019年养种5万张,产茧4.5万担,茧丝绸产值5亿元;茶叶面积达18.2万亩,菊花2.2万亩,产干茶10200万吨,菊花1300吨,茶菊综合产值23亿元;畜牧水产业出栏生猪78.2万头,家禽468万羽;林果产业及林下经济发展较快,实现林业经济收入23.55亿元。

农林牧渔总产值达37.0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1.63亿元,牧业产值9.25亿元,渔业3.36亿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2.85亿元),一二三产比例为10.9:48.5:40.6。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4元,比上年增长10.8%。

2.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

为顺应市场发展需求,使农产品产量、品质真正契合消费者需要,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借给体系。

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稳定大宗农产品保供给。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质量提升行动,稳定粮食作物75万亩,总产29万吨目标任务,确保粮食安全。

二是调优产业结构布局促增收,以桑、茶、林、畜为依托,突出主导产业发展,乘势抢抓全省“四绿一红”整合品牌扶持政策,做大做强“宁红茶”“沙井绿”茶规模与品牌,XX“宁红茶”已成为“荟文史、寓经贸、通商旅、成民粹”的地方特色产品,实行菊花产业适度发展,举办好茶文化旅游节和菊花观光节,唱响“宁红茶”与“金丝皇菊”品牌;引进开发蚕桑“一二三产融合新项目”,抓好小蚕工厂、养蚕大户、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设,推行蚕茧价格保险政策,完善蚕桑生产、种植、收烘、缫丝、销售产业体系,蚕桑生产质量与效益逐年提升;按照“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和封、改、造要求,大力发展速丰林、油茶、特色水果等林业经济,全县油茶面积达到20万亩,葡萄、猕猴桃、无花果、柑桔等林果产业面积达6万亩。

三是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各经营主体依托市场发展情况,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近年来,全县“稻虾共作”悄然兴起,西岭、渣津、太阳升、大桥等地发展龙虾产业5000余亩,黄龙乡云鹿家庭农场鹿养殖、港口独石麂养殖,太阳升杨梅渡鳄鱼养殖、荆市松林牛蛙养殖、山口番鸭、州坳乌鸡等特色养殖已成为农业增收亮点。

州坳乡提出“硒乡州坳”产业发展思路,倾力生产打造富硒大米、茶叶、蔬菜种植,特色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如:九江客商曹建国在州沙镇等乡镇流转林地1万亩,开发种植油茶产业,目前完成7000亩的栽种任务。

XX返乡创业人士张林峰在州坳乡投资“富硒农产品”开发,种植水稻、蔬菜、茶叶、青钱柳等基地800余亩。

成功人士范天祥以前在外从事矿山行业,回乡后发展火龙果等产业200余亩,建设洋沃小镇旅游休闲餐饮项目,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大桥镇紫竹园水果合作社樊文彬建设100余亩葡萄水果产业园,基地建设标准高、示范性好,效益明显,为农业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3.三产融合逐步呈现。

一是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按照“一县多园、一园多区”要求,推进周口、荆市两个省级示范园建设,荆市园区侧重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定位和“一心一环多片区”规划布局,已完成松林葡萄园、桑果园、蔬菜基地、金桔满园、水产养殖、神岭生态观光园等项目20个;周口园区侧重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和“一带并一心、一河两岸同发展”规划布局,已建设面积3000余亩,建有机蔬菜园、优质水果采摘园、花卉苗木、皇菊观光园、沙井文化进士村等项目。

田坳黄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侧重蚕桑特色小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规划定位,园区规划核心区面积近3万亩,示范区面积5万余亩,辐射区面积近20万亩,己建成核心区面积1.3万余亩,总投资近5亿元。

渣津、州沙、石坳、北港、西岭等乡镇已申报创建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江西九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已于2018年12月通过国家科技部审批,以城区、竹坪乡、周口镇为核心区,以荆市、田坳、州沙、征乡、赤江为示范区,县内及周边县市为辐射区,促进南方丘陵山区特色产业绿色发展和产业扶贫、乡村振兴为目标,形成“三产融合”的发展格局。

二是打造三产融合综合体。

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开发适应市民休闲消费需求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把消费“引进来”。

抢抓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机遇,抓好全县45个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旅游发展,积极开发一批集绿色生态、休闲娱乐、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景点。

如:上高镇汇福农业,把林果业、寺院、餐饮住宿规划在农业示范园中,通过旅游消费增加特色产业效益;周口桑果园每年春夏季节到园区观光采摘桑果的人数上万人,在600亩的基地上做大了蚕桑效益文章;四坪东岭桃花产业,每年吸引了省内外游客到山村采风留念,确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风情,在桃花盛开的时节,每天门票收入就有3万余元,并带动了农家乐产业的发展;周口镇沙井村,是宋代“诗书双绝”XXX故里,是“沙井绿”茶的发源地,该村充分依托城市后花园优势,把茶叶发展与XXX诗书文化融合一起,开展游园、品茶、学书等活动、一次旅行,受益终身;赤江宁红小镇是我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典型范例,“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村庄,青翠欲滴的茶叶,独显风景这边独好,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写照,深入其中,流连忘返;上树乡宫选屋是原红色苏区,该乡把荷花与红色教育有效融合,开展“我到上树当红军”活动;还有京州桃里陈门五杰故里、州沙古村箔竹、渣津长潭“蝶恋花”基地等。

这些特色产业样板,推进了农业与休闲度假、农耕体验、文化教育等深度融合,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和乡村民宿产业田园乡村综合体。

4.品牌创建意识增强。

XX山清水秀,生态优美,连空气都是甜的,优越的自然禀赋为品牌创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高了优质农产品走向市场的竞争力。

大多数经营主体从标准化建设着手,狠抓农产品质量建设,提高农产品“舌尖”安全,把品牌创建作为农产品挤占市场的“通行证”。

积极在产品宣传推介上做文章,着力打造XX茧丝绸、茶叶、优质大米等主导品牌,努力开拓金丝皇菊、XX杭猪、州坳黄羽乌鸡、XX哨子、野生茶油等特色品牌,全县各类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达132个,尤其是XX宁红茶、沙井绿茶已成为名副其实“江西茶香天下”消费者产品,宁红茶被授予第18届亚运会官方唯一指定用茶;XX神茶以其优良品质倍受消费者喜欢,而且飘洋过海到欧洲、日本等国家,XX一家丝绸、养蚕人丝绸等产品在全国大中城市构建了销售网点,市场份额比重大。

积极推进XX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通过三品电子商务、农村“e”邮、供销“e”家等电商物流平台,推进农产品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

有效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5.农业基础有效夯实。

全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全面完成,山塘堰圳得到有效治理,2017-2020年,我县统筹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任务15.3万亩,目前已完成10.58万亩,2020年计划完成建设5.5万亩,现已完成初步设计,将于10月中旬开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