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实验案例
上海市地理学科教学案例评选活动“行为体验”)(案例编号:
“水土流失”实验教学法案例标题:
——地理课堂行为体验教学案例分析
整节□),课□案例形式:课内(片段√
;□)否实施(是√
校:上海大学附属学校学
丽小贺师:教写撰
转021-661256658020话:电系联
“水土流失”实验教学法
——地理课堂行为体验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黄土高原地区”是沪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内容,属于中国区域地理的内容,也是上海地区初中生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地理新课内容。
本册教材注重人文地理的教学,前面分别是: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与通信、商业贸易、环境问题等五部分。
最后区域篇里设置了本课内容。
笔者对此的理解是,本课内容的设计者,是希望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追究特征的成因,从而寻求治理的措施,达到人地和谐的前瞻性目的。
所以,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的行为,体验水土流失在当地很严重的原因。
学生分析: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已经是成熟的初中生了,而且本校的七(1)班是实验班,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很高,更可贵的是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所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毫无问题。
笔者感觉,和年龄尚幼的学生相比,老师的创新性是有限的,本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老师刮目相看。
因为本人和学生的关系融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尤其是当老师要求他们,加班加点地完成一些任务,更是
不在话下。
整个实验的过程都是在学生的参与下完成的,老师只是在旁边提点协助一下。
实验目的:
1.知识目的:水土流失的知识在初中阶段很多内容都用到,学生只接受了该理性知识,甚至是死记硬背,没有感性体验。
黄土高原地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各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最容易感知水土流失的原因。
所以,笔者在本教学内容里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体验水土流失的诸多原因。
2.情感目的:在准备实验阶段,要学生进行合作才能完成一些任务,比如,装置的制作,没有同伴的配合是做不了的。
即使是课堂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要几位学生的相互配合才能顺遂,所以,前后参与实验的学生都能体会,和同伴合1
作的乐趣和必要性。
3.能力目标: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处理很多问题,需要动手解决各种问题,所以,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参与的学生要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圆满完成工作。
学生根据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提升自己的观
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实验准备:
1.斜坡装置的制作:
水土流失的实验最关键是制作斜
寻找坡装置,师生共同想了很多方案,了很多可能性器材:铁架台和试管夹、塑料盆……一一被否定。
饼干盒、木板、我们要找的是简易且改装方便的装置,最重要的是,装置做定以后不需要在上课时再改变什么。
而以学生和笔者的能力,也没办法做成很高大上的装置。
所以,最后选择了一个组合式笔筒(如图)和两个小矿泉水瓶子。
学生用小刀把两个瓶子横向割开,以利于放土。
把塑料瓶放在笔筒上发现,坡度太大,不利于实验的进行,所以学生又用硬纸片把外侧两端垫高,做这一步当然得注意高度一样,才能保证坡度一样。
最后,用细绳子、大头针和胶带把塑料瓶固定在了笔筒上,做好了两个斜坡装置。
2.降水量的把控本实验设置了三个步骤:一,有无植被;二,降水量的集中程度;三,坡度不同。
分别观察水土流失的程度。
所以,提前要准备模拟降水的情况。
课前,学生找来五个一模一样的矿泉水瓶子,其中四个装上等量的水,瓶盖上用同样的针戳了十个针眼,两个瓶子同时倒水时,能保证降水强度相等。
这用于第一和第三个实验。
还有一个水瓶里装了半瓶水,没有戳针眼,用于第二个实验。
泥土的准备3.2
七(1)班的学生在学校里寻找了很久,终于在学校的花园里挖了些有草的和无草的一些泥土,而且通过简单计量,大致比三次实验的总量多了些。
4.其它器具的准备
我们和学校化学实验室的老师商议,借了一个垫高的三脚架,因为笔筒的高度不利于学生观察。
还借了六个烧杯,都是250ml大小,用于接流下的水土。
还准备了一把小刀,用于在第三个实验前,割下一个瓶子,加大坡度。
另外,还准备了些许餐巾纸和垫烧杯的废纸。
另外,通过学生推荐和自荐的方式,选择几个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定好了其中一位女生专门负责放土和清理,另外两个男生负责降水的操作。
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都要负责最后的清理工作。
课堂体验过程:
在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师生一起通过实验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该实验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操作,大部分学生观看实验过程,思考和回答学案上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实验过程一:装置右侧按放有植被的泥土,左侧放正常的泥土,一位学生两手各拿一个矿泉水瓶,两手用力均匀,水流速度基本一致,水量一致,结果流入烧杯的水土左侧的多与右侧,说明没有植被的水土流失更严重。
实验过程中,由于烧杯放置的位置偏里侧,还流在了外面一些,但是不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二:装置右侧是降水强度小的情况,左侧是降水强度大,一位学生操作时,左侧是把大量的水直接倾倒光,不过,由于水冲下来的速度太快,下面的烧杯没能接住,学生一片哗然,反而能让学生印象深刻,效果更佳。
只是,留下了一堆污渍要处理。
实验过程三:老师把左侧的矿泉水瓶从装置上拆下来,以加大坡度。
一位学生两
手各拿一个矿泉水瓶,两个瓶子里的水量相等,瓶盖的针孔一样。
两手用力均匀,表示降水强度一致,结果左侧的水土流失明显多于右侧。
以上的三个实验过程,总共花费了7-8分钟的课堂时间。
(详见录像)
3
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填写表格中间一栏,在老师的指导下,填写总结性的黄土高原季节降水集黄土高原的地表植被缺乏;2.最后一栏。
结论分别是:1.黄土高原很多地区坡度很大;等等。
所以,黄土高原水土3.中,夏季多暴雨;流失很严重。
流程图如下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完成实验表实验过程
以下为水土流失实验结果记录表
水土流失和地表植被地表缺____,所左侧烧杯:水土流失__
关水土流失严重右侧烧杯:水土流失__
左侧烧杯:水土流失__ 季节降___夏季水土流失和降水强度的_____,所以水
土流失__
右侧烧杯:水土流失量关系严重。
左侧烧杯:水土流失量__ 地形坡度_____,所以水土流失和坡度的关系水土流失严重。
__
右侧烧杯:水土流失量
课后,依据课堂教学时的行为体验情况,和后面一节课的复习知识的反馈,特设计以下评价量表,并填写如下。
最后对本次行为体验的总结性评价是:教4
学效果优秀。
1班级:七()教师:贺小丽评价等级:优秀课题:水土流失
评价等级
权评价内容和
要D
BCA
自主支配习时间、容、方式1086410
B
课堂上能题主动和他合作学习互相协助A 410
68101互相帮助
0共同完成学分习任务。
)主动探究知探
A
8 10 4 10 6 识,能提出究问题,利用 5 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探究答案。
全班学生B
64参与该行10810体验过通过实验能了解水A
48610因;继而10思考解决土流失的法通过本实理解水土学失的主要原识习A
6 15 12 9 因;利用实15 与效验,分析、技果归纳、总结能得出结论。
6
前期的实验准备工作,锻炼了合作过
互助能力实践创新20161220
8A
力;课堂验中,学锻炼了动能力和科探索能力实验中,生合作、15契;地理151296B 学习兴趣厚;师生值系融洽。
观
评价93
分总结果7
实验后反思:
利用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中,直观地体验了水土流失的强弱,
感受到了黄土高原因为各种原因的结合,导致了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地貌特征是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实验的效果是显著的。
当然,本次学生的行为体验活动也是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1.笔筒加矿泉水瓶的实验装置过于粗糙,而且有一边垫的纸板不是很硬,所以,一旦加上有份量的泥土后,坡度会有些改变。
有一只矿泉水瓶的上端绑的太严实,下端没靠紧垫的硬纸,所以可能坡度不够精准。
还有,对于装置的所用材料,可
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群策群力地研究制作,可能会有更多的思维火花。
2.由于实验是在一堂完整的课中间实施的,所以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做的很匆忙,再回看课堂录像发现,当时的实验结果,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观摩到,有后排的学生可能没有看清楚,老师也没有一步步地按照记录表让学生去完成,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最佳。
3.在课堂上,本行为体验是有少部分学生帮忙完成,大部分学生在座位上观看,没有参与到实验实施的过程中来。
不是所有的学生的体验感都很强烈。
如果,能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每一个小组自己实施行为体验过程,再配合科学的实验过程记录表和实验结果记录表,效果最佳。
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讲授式,剥夺了学生体验过程、探索科学的权利,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手、脑、心都动起来,感悟体验寻求知识的乐趣。
上海大学附属学校贺小丽
2016.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