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蔬菜配送降低物流成本问题研究摘要蔬菜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产品,除了具有一般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物流要求高、生产季节性导致包装、运输储存难的特点之外,还具有鲜活性、易损性、及时性等特点。
蔬菜价格的涨跌与其物流成本直接相关,发展现代蔬菜物流无疑是降低蔬菜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而我国的蔬菜物流无仍存在诸多不足。
我国普遍存在“卖菜贱,买菜贵”、“产销两地价”的现象。
甘肃是一个地形地貌比较特殊的内陆省份,田地分散于相对偏僻的山区、丘陵,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在兰州,随着农产品物流园的建立,蔬菜流通方式在近几年里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但大部分蔬菜来源于周边省份,兰州近郊虽然有数量庞大的蔬菜基地,但是还存在数量众多的菜农散户。
农民分散生产和小规模的经营,处于供应链弱势,价格打压的厉害,居高不下的流通成本导致了蔬菜终端市场上高昂的蔬菜价格。
为规范兰州市蔬菜流通管理,通过问卷调查、电视媒体、专家访问、文献查阅等手段,对兰州市蔬菜成本构成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分析兰州市降低蔬菜流通成本的相应的对策。
目录引言 (1)1 兰州市蔬菜物流成本构成分析 (1)1.1运费在蔬菜流通过程中所占比例最高 (1)1.2中间商转价和蔬菜损耗所占物流成本比例基本持平 (2)1.3 其他因素 (2)2 兰州市蔬菜流通渠道的现状和物流成本过高原因 (2)2.1 兰州市蔬菜流通渠道现状 (2)2.2 兰州市蔬菜物流成本过高原因 (3)2.2.1 周边省份蔬菜来源比重大 (3)2.2.2 从业人员物流专业知识技能欠缺 (3)2.2.3 菜农散户多,交易成本高 (3)2.2.4 联系方式落后,现代物流的思想没有体现 (3)2.2.5 农贸市场损耗大 (4)2.2.6 蔬菜零售终端与批发商之间缺乏信任,市场信用不高 (4)3 兰州市降低蔬菜物流成本的对策 (4)3.1周边省份到城市采用共同配送 (4)3.2提高从业人员技能,规范蔬菜批发市场 (5)3.3集中散农,扩大生产基地规模 (5)3.4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现代物流思想 (5)3.5规范农贸市场与超市门店的接货流程降低损耗 (6)3.6通过甘肃省物流相关协会提升市场信用 (6)4 结论 (6)引言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蔬菜市场属完全竞争市场,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下,蔬菜价格应呈蛛网型波动。
然而从2009年1月份至211年9月份蔬菜价格指数图可以看出,自2011年如春以来兰州市蔬菜价格开始大幅的下跌,改变了自2009年至2010年不断上涨的局面,在“菜贱伤农”的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的同时,仍然存在“蔬菜贱卖难买”的现象。
蔬菜生产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征,而蔬菜的消费则是普遍的全年的。
二者之间的对立,使得蔬菜的供给与消费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发展现代蔬菜物流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途径。
1985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了对蔬菜等鲜活商品的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蔬菜物流开始逐步摆脱计划体制的束缚,然而我国蔬菜物流无论技术还是管理仍然都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据统计,我国的果蔬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高达25%—35%,而发达国家果蔬产品的损耗率品为5%左右,美国仅为1%-2%。
如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难题。
文章根据此划分分析物流成本的构成,结合兰州市蔬菜物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针对性的提出降低蔬菜物流成本的优化策略。
1 兰州市蔬菜物流成本构成分析目前兰州市的蔬菜流通基本形成了农产品物流园区、超市和农贸市场并存的蔬菜流通网络体系,蔬菜流通开始朝着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在蔬菜流通过程中,其成本项目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成本项目成本所占比例运费56.25%中间商转价18.78%损耗18.75%公路罚款 3.125%其他(人工费、劳动价格上涨、摊位费) 3.125%1.1运费在蔬菜流通过程中所占比例最高一是蔬菜特性决定了高运费:由于蔬菜是易腐烂物品,使用冷藏车每小时就要多耗5升油料。
如果不使用冷藏车,那就需要事先到冷库预冷,再使用保温措施进行远程运输,这样同样增加了运费。
二是根据公式“运费= 吨公里数 * 单价”,对运费的影响因素有路程、重量、和油费。
在我国油价居高不下,蔬菜的特性零售商能够控制的只有路程和蔬菜的重量,为了降低单位运输成本,需要对运输路线进行规划,在蔬菜重量不易改变的情况下,整车装运显得异常重要。
1.2中间商转价和蔬菜损耗所占物流成本比例基本持平传统的层层批发模式必然推动蔬菜的终端零售价格上涨,减少流通环节尤为重要。
在蔬菜流通过程中,90%以上使用常温车辆。
冷链运输车、冷藏库的专用化程度高,所需资金量较大。
兰州市多数第三方物流公司规模较小,中大型的物流公司一般只从事一个或几个行业(如甘肃省国程物流有限公司从事烟草储运),很少有第三方物流公司拥有一套技术比较先进、性能比较优良的冷藏设施。
另外,城市对蔬菜车辆的限制增长了蔬菜搁置的时间,是蔬菜损耗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蔬菜是时鲜商品,在物流过程中,其对温度、湿度和时间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否则就会腐烂变质。
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类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 25% ~30%左右,也就是说 1/4 强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 5%以下。
我国每年的蔬菜产量3亿吨,水果产量超过6000万吨,由于物流环节保鲜技术落后,每年有8000 万吨的果蔬腐烂,损失总价值近800亿元。
1.3 其他因素出以上主要的成本构成外,乱收费现象也增加了物流成本。
在蔬菜流通过程中,乱收费现象包括公路乱罚款乱收费、农贸市场管理费等。
对交通收费严格管理,打击乱收费乱罚款行为。
高速公路乱收费背后有利益驱动存在,只有斩断其背后的利益链条才能真正制止高速公路乱收费现象。
进城费、通路费、罚款、进市钱、进场钱等各种名堂的收费很多都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这些费用最后都会增加到商品价格中,对生产商或农民来说都是压力,无论是对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是不利的。
这些费用最终转价给消费者,整体提高了蔬菜物流成本。
2 兰州市蔬菜流通渠道的现状和物流成本过高原因2.1 兰州市蔬菜流通渠道现状通过调查,兰州市市内现今的主要蔬菜流通模式如下图 1 所示,分别为“1”、“2-5-8”、“3-5-8”、“4-5-8”、“2-6-7”、“2-6-9”、“3-6-8”、“3-6-9”、“4-6-7”、“4-6-9”等 10 种。
除此之外,还存在一种传统的“蔬菜农户—蔬菜贩子—一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模式,只是随着兰州市近几年三创一办等市政工程的大力实施,这种模式因为层次多、各环节对质量卫生控制能力差有被其他模式替代的趋势,但是就目前而言,这种传统的层层批发模式还存在于兰州市的各大农贸市场。
图(1)2.2 兰州市蔬菜物流成本过高原因2.2.1 周边省份蔬菜来源比重大兰州市地利物流园的蔬菜有 40%来自甘肃周边省份。
蔬菜成熟之后一般要经过产地批发市场、加工企业、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多个环节,才能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每个环节都需要经历储存、装卸搬运、包装、运输、配送等物流环节,流通环节越多,物流中转次数越多,所需物流时间越长,物流成本也就越高。
2.2.2 从业人员物流专业知识技能欠缺从业人员工作熟练度和专业化低下低导致整个物流作业过程耗时长,效率低,货物损耗严重。
从业人员物流专业知识的欠缺也导致我国农产品物流过程出现空驶,超载过多库存等不合理现象,导致过高的物流成本。
2.2.3 菜农散户多,交易成本高目前,甘肃省推出的蔬菜基地建设优惠政策以及土地流转政策,促进了农业蔬菜基地建设的进步,许多农民租用土地,建设蔬菜基地,对兰州市实现蔬菜流通规范化有重大意义。
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近郊的菜农散户的存在,这些农户拥有少量的土地,种植规模小,交易方式一般自己拿到农贸市场(物流园区)批发或是自己在各街道零卖。
前一种交易方式增加农贸市场(物流园区)批发商的交易次数,增加交易成本;后一种方式不利于市容市貌。
2.2.4 联系方式落后,现代物流的思想没有体现通过调查发现通过电话联系仅占12%,传真网络仅占4%,大部分批发商都没有较为固定的客户,而是每天亲自去农产品物流园区或大型农贸市场,其交易方式传统,不利于蔬菜的长期采购。
兰州市境内大型的农产品物流园区大多数都没有和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合作,也没有对社会上的闲置车辆进行整合。
71%的蔬菜批发商都自备车辆上门提货,缺乏现代化物流管理思想,造成运力浪费,影响了园区优越性的发挥和长期的发展。
2.2.5 农贸市场损耗大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农贸市场零售终端的蔬菜损耗率约为20%,远远高于先进的国家和地区。
对于蔬菜损耗大的原因,90%的终端零售商认为是时间搁置过长,也有少数认为是包装不合理或装卸搬运不合理。
与农贸市场的蔬菜损耗率相比,物流园区的损耗率要低得多,为3%-5%。
蔬菜具有鲜活,保质期短,不宜久存等特征。
蔬菜损耗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缺乏冷藏等蔬菜专用车辆、冷库等,不能够及时的对蔬菜进行保鲜。
2.2.6 蔬菜零售终端与批发商之间缺乏信任,市场信用不高90%的零售商是自己到批发商那里取货,究其原因是零售商不信任批发商,担心批发商送来的蔬菜不新鲜,腐烂的较多,而且很多批发商还在蔬菜包装里掺加废纸、水泥等其他的杂物。
所以,很多的零售商愿意自己亲自上门取货。
这种市场信任的缺乏,增加了批发市场和零售终端的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等其他成本。
3 兰州市降低蔬菜物流成本的对策针对以上物流成本过高原因分析,为加强蔬菜物流成本的管理,寻找降低蔬菜物流成本的优化策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蔬菜物流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蔬菜物流管理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
兰州市针对目前蔬菜流通现状和特征,通过以下途径来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3.1周边省份到城市采用共同配送兰州市有等多所高校和市内的各个企事业单位,鉴于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对蔬菜的需求量大、个性化要求不高等特点,可以发展蔬菜批发市场(第三方物流企业)+ 高校(企事业单位)的蔬菜配送模式。
利用车辆利用型共同配送策略,对一线的配送点进行混载,提高满载率。
餐馆、酒店、超市、蔬菜门店的蔬菜需求在质量和个性化方面要求很高,且有一定的蔬菜半加工和深加工需求。
五里冲批发市场可以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筹资,建立蔬菜配送中心,中心内有多温区的冷藏库、在冷藏运输设备方面外包和自购相结合。
在配送中心内部进行蔬菜的半加工或深加工后,对各个卖场进行车辆利用型配送。
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建立信息系统,对蔬菜的种类和样品在互联网上进行展示,企事业单位可以随时在网上下订单。
超市在与批发市场建立伙伴关系或是充分信任的基础上也可以网上直接下单。
蔬菜超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使用电子商务平台为市内的上班族们提供送菜到小区到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