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现状

(完整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现状

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现状
概要
如今,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控制物流成本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由于经济全球化,我国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来自发达国家企业的市场竞争,为了更好地与之竞争,我国工业企业必须积极加强物流成本管理,以适应市场条件变化.但是,我国在物流总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的研究方
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的重要性日益突现,物流成本被称为“第三利润源”。

对于中国的制造企业而言,物流成本是总成本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然而在2008年,众所周知的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局势下,不少制造企业显得束手无策,其中一大原因是因为它们忽略了这样重要的一个“利润源”。

社会大经济环境下,部分制造企业开始尝试在正常的产品成本核算体系之外,建立物流成本的计算体系,来获取物流成本数据,为物流管理决策提供数据依据,但对于大多数制造企业而言,系统科学的物流成本计算体系尚未建立,物流管理决策更多地依赖于定性分析。

具体来说,目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成本核算的范围不明确而且比较片面。

目前物流成本尚未引起关注,多数企业仍按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把对外支付的物流费用计入营业费用,将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按照用途分别计入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营业费用。

虽然也有企业计算物流成本,但大多数也只是从某一方面计算物流成本,不能全面反映物流成本的内容。

从计算内容上看,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物流项目,习惯把一些杂七杂八的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物流成本的界定非常不明确,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物流费用做出准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

相当一
部分企业只把企业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储企业的费用列入物流成本,而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则是与企业的其它经营费用混在一起计算的。

此外,据统计,我国的制造企业总体库存水平比较高,库存资金积压是一个影响到企业存亡的问题,它却一直没有在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计算中得到相应的衡量。

物流会计核算范围与内容不明确导致实际物流成本的低估和模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利于利益相关者及企业内部管理者的决策。

没有“核算”,就没有所谓的“控制”,我国大多数的制造企业还没有进入物流成本核算阶段,更不用说尽力控制物流成本了。

2. 物流是“第三利润源”这一观念并未在企业中“深入民心”。

企业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企业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物流成本信息的披露与其它成本费用的披露互相混杂。

例如:采购环节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仓储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等被计入材料采购成本,并随着材料的消耗而计入产品成本或者期间费用,而材料的存储费等则被计入管理费用;制造过程中发生的物流费用被计入制造费用并最终分配计入产品成本;销售环节的物流费用与营销费用一起被计入了销售费用;在商品退货以及处理废弃物等环节发生的有关费用则被计入了管理费用、其它业务成本等科目。

这种物流成本信息与其它信息的混杂,使制造企业并没有真正地了解与重视“物流成本”,不利于物流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

3.物流成本管理信息不准确,信息化程度低下.主要表现在:缺乏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系统软件;物流成本管理未实现自动化,不能很全面的对成本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分析和应用.因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而影响物流成本的准确性,不利于科学的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

例如,保管费中过量进货、过量生产、销售残留品的在库维持以及紧急输送等产生的费用都是纳入其中的,从而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4.缺乏懂得物流知识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人员。

尽管国内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人员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正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教育中没有相
关物流及物流成本的知识,使得在职的会计人员没有物流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概念,这是当前我国物流成本的核算与使用中面临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加强会计人员对基础物流知识以及物流成本知识的培训是解决我国当前物流成本管理落后的一项有效策略。

降低物流成本的基本途径
1.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从而降低配送成本。

2.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降低投资成本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

3.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

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4.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5.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

掌握物流成本管理方法使由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实现物流一体化,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对策
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并使其与我国物流成本发展实践有机结合,减少我国与发达国家物流水平的差距。

构建与完善物流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成本核算体系。

应该在已经实施的全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制度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标准,建立健全一体化框架下的社会行业和企业核算体系,以此将企业、行业和社会物流成本之间有机的联系起来,进一步完善和解决现行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缺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