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马克 翻译教程
(五)理论融合与发展
• 关联翻译法 correla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 从1991年开始,纽马克对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重新审视,他认为,在许多特殊情况
下,翻译被看的过于简单化了。翻译并不永远只考虑到文本、话语以及作者和读者、 源语和目的语、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等二元论范畴。 • 其实翻译的基本层次主要体现在文字的细节处理上,即对译文进行调整、变更,而 这样做时就会出现欠额翻译,如将隐喻转换或不译;也可能出现超额翻译,如在译 文中加入了原文中没有的信息。 • 所以,完全根据整个文本来确定翻译法有时是不太科学的。
(四)主要作品
• 1988年,出版《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该 书后1988年英国应用语言学协会奖。
• 1991年,出版《论翻译》(About Translation)一书,提出全 新概念“翻译关联法”。
• 分别于1993年何1995年,又出版了《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和《翻译短评(第二集)》(More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其中前两本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且多次版 印,影响深远,奠定了纽马克在英国翻译界的地位。
(二)翻译的方法
• Word for word
Adaption
•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 Faithful translation
Idiomatic translation
•
Semantic translation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奥凯西也影响了纽马克的政治思想观点。奥凯西认为人人平等,反对任何歧视。 正如纽马克所说:“尚·奥凯西出类拔萃,个性强,敏锐而机智,说话风趣,对谁都一视 同仁…….他是一位共产党员,崇尚平等。我在这一方面,深深地受了他的影响。”正是 在他的影响下,纽马克大学期间开始写一些戏剧批评文章。后来也影响到纽马克的翻 译观,即纽马克认为翻译是一种武器,有利于保护人权, 促进和平,增进国家个人间的相 互理解。
其中有三位老师对纽马克影响较大:他的法语老师艺术史学家安东尼·布兰特、英语老 师文学学者法兰克·雷蒙德·利维斯、爱尔兰剧作家尚·奥凯西。这些人看待艺术与文学的方 法深深影响了纽马克的翻译技巧和方法,纽马克尤其对于利维斯和奥凯西看重文学德育和 美育的重要性甚是认同,这些观点在他之后的文章中都有反映。纽马克一直把翻译当做一 种严肃的活动,这也是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一、纽马克个人简介
• (一)人物生平
彼特·纽马克生于1916年,是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出生于捷克的布尔诺市。 五岁时,离开家乡迁居英国,之后在英国接受传统的学院教育。纽马克曾就读于著名的拉 格比公学,后就读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语言,期间他学习并精通法了法语和德语, 且英国文学成绩优异。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杨宪益夫妇: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
(三)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比较
参数 文化 时间和来源 与原语文本关系
原语形式的使用
目的语形式
交际翻译
将异域元素转化入目的语文化
短暂的;根植于自己当时的语 境 可能“优于”原语文本;即使语 义内容有失也能“增添”感染力 和清晰度 重视原语语言形式,但否定 “忠于”目的语规则
(二)翻译的方法
• 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 逐字译 • Adaption 归化 • 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 • Free translation 意译 • Faithful translation 忠实翻译 • Idiomatic translation 地道翻译 •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交际翻译 • Semantic translation 语义翻译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
主讲人:孙乾 高春慧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
• 一、纽马克个人简介 • 二、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提出 • 三、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 • 四、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比较
一、纽马克个人简介
• 中文名:彼得.纽马克 • 外文名:Peter Newmark • 国 籍:英国 • 民 族:斯拉夫 • 出生地 :捷克 • 职 业 :教授,翻译家 • 毕业院校:剑桥大学 • 信 仰:基督教
(三)翻译思想
•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语言教学中并不重视翻译的作用,而是倾向于直接教学法。 而纽马克的教学方法就有异常规得教学方法。在吉尔福德技术学院的10年里,纽马克发 展并完善这种教学方法,把说与写并重,并以翻译作为双语对比分析的手段。1958年纽 马克成为现今威斯敏斯特大学语言系的主任。在纽马克特别的教学方法的指引下,该大 学很快成为全英国领先的译员培训中心。在此期间,纽马克发表的文章多是关于教学方 法的。纽马克一些翻译思想在这个时候就已崭露头角,例如,受维果茨基的影响,他反 对过分强调语言社会层面的价值,而是把语言看做思考和自我表达的工具,重视语言的 交际功能,从而形成了“交际翻译”的观点。并在乔姆斯基的影响下,纽马克形成了“语义 翻译”这一概念。这样其翻译思想的核心观念“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就是在这一时期就 初步形成。
• 从最侧重源语言到最侧重目标语言。
• 对原文的忠实度依次递减,然而翻译的灵活性却依次递增。
(二)翻译的方法
• 这八种方法是一个连续体,组成了一个平底V字图形,各种方法相辅相成,并不 能完全割裂开来,不过,交际翻译有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语义翻译有逐 字译、直译和忠实翻译的优势,应该说是最理想的翻译方法。
• 语义翻译:湿油漆!
• (二)Sematic translation 语义翻译
• Sematic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render,as closely as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structure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llow,the exact contextual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一、纽马克个人简介
• (二)翻译态度
“ 总的来说,文学作品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对人类行为严肃的道德评价;第二类 与第一类紧紧相连,即为娱人,是一种欢愉,一种感观之乐。因为前者的原因,我总 是很严肃地对待文学……这种情况和翻译相同,因此对翻译的态度亦是非常严肃。"
一、纽马克个人简介
• (三)翻译思想
更流畅、更简洁、更清晰、更 直接、更常规;倾向于欠额翻 译under translate
语义翻译 持守于原语文化内 并无固定的时间或特定的空间; 翻译需要随时间不断更新 永远“不及”原语文本;意义“失 真”
一旦偏离原语语言规则,就必 须在目的语文本中转折;“忠 于”原语文本作者 更复杂、累赘、详尽、浓缩; 倾向于超额翻译over translate
• (一)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交际翻译
• 交际翻译注重功能的传达,它更倾向于译作和译语文化为基础,在这种翻译方法指导下 的作品,主要注重的是读者的反应,即追求的是原作的读者的反应与译作的读者反应是 否一致,因此它更注重信息的翻译。
• 例如: Wet paint!
• 交际翻译:油漆未干,请勿触摸!
教科书、报告、政治宣传品、 作品、文学作品、自传、私人
约定俗称的交际用语
信函、抒发个人情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学作
品
(四)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共同点
•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运用不是绝对的,二者可以交换使用。 • 如果原文信息带有普遍性,不带文化特性,信息内容的重要性与表达信息的方式和
手段同等重要,而译文读者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又与原文读者相当,就可以同时采用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应该说这是“最理想”的翻译,因为可以同时照顾到原文作者 和译文作者。 • 比如:翻译重要的宗教、哲学、艺术、科学文献 •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会产生彼此相似的效果。
• 现在,纽马克虽然人已经百岁高龄,仍然笔耕不辍,为英国 的《语言学家》杂志的“今日翻译”(Translation Now)专栏撰 稿,并继续为学生上课。
二、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提出
• 纽马克自称,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他对传统翻译理论最主要的贡献。 • 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也说,纽马克“详细分析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
一、纽马克个人简介
• (四)主要作品
上个世纪60年代末,翻译这项语言活动开始引起广泛的关注。特别是语言 学的相关理论介入后,翻译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1974年,纽马克升任教授, 开设翻译理论课。从这时起,纽马克开始写一些专门论述翻译问题的文章。 在大量的翻译实践和教学实践的指引下,纽马克的翻译思想开始初具形态。 正如纽马克自己所言他的大多数想法都是来自课堂。1981年,纽马克的第一 部著作《翻译问题探讨》出版,立刻引起广泛赞誉。正是在这本书中,他提 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念。
• 语义翻译则力争表现原文确切的语义,译文应尽可能接近原文的词汇结构和语法结 构。
• (二)Sematic translation 语义翻译
• 语义翻译强调的是原文信息的传递,它更倾向于以原作和源语文化为基础,力求在 最大程度上展现原作的味道,这种方法指导下翻译出来的作品更加忠实于原文。
• 例如:在翻译文学作品中,从传播中华文化的角度来说,可采用语义翻译。
三、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
(一)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交际翻译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produce on its readers an effec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at obtained on the readers of the original. 交际翻译试图使读者阅读译文所产生的效果尽可能接近阅读原作的读者所产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