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八)武行德辨盐正文:武行德之守洛京也,国家方设盐法,有能捉获一斤以上者,必加厚赏。

时不逞之徒,往往以私盐中人者。

尝有村童,负菜入城。

途中,值一尼自河阳来,与之偕行。

去城近,尼辄先入。

既而,门司搜阅,于菜篮中获盐数斤,遂系之以诣府。

行德取其盐视之,裹以白绡帕子,而龙麝之气袭人,惊曰:“吾视村童,弊衣百结,蓝缕之甚者也。

岂有薰香帕子?必是奸人为之耳。

”因问曰:“汝离家以来,与何人同途?”村童以实对。

行德闻之,喜曰:“吾知之矣。

此必天女寺尼与门司冀幸以求赏也,”遂问其状,命亲信捕之,即日而获。

其事果连门司,而村童获免。

自是官吏畏服而不敢欺,京师肃然。

问题1 :守门的士兵抓住了什么人?为什么要抓这个人?问题2 :行德为什么认为私带禁盐者不是村童?问题 3 :行德为什么断定尼与门司有勾结?词句:解释划线的字1 、国家方设盐法2 、往往以私盐中人3 、途中,值一尼自河阳来4 、去城近,尼辄先入5 、此必天女寺尼与门司冀幸以求赏也答案:问题 1 :村童,私带禁盐。

问题 2 :盐是用香帕包裹的,村童不可能有香帕。

问题 3 :行德问明与村童同行的是女尼,香帕必是女尼的;女尼若要贩盐,不可能自销,必有人接应,最有可能的是门吏。

1、正在2、陷害3、遇到 4 、距离;就 5 、企图;侥幸译文:武行德任洛京留守时,国家正在实施盐法,规定凡能捉获贩盐一斤以上者,心加重赏。

当时一些为非作歹的人,常常用私盐来陷害人。

曾有一个村童,背菜进城,路上遇到13/ 1.一个尼姑,从河阳来,与他同行。

快到城时,尼姑却先走了进去,一会儿,守门的吏卒前来搜查,在村童的菜篮中查获了私盐数斤,便把村童捉了起来,送到府中。

武行德取过盐查看,见外面裹着白纱手帕,而且有一股袭人的龙麝香气,惊异地说:“我看村童破衣烂衫,甚为穷困,怎么会有薰香手帕呢?一定是坏人干的勾当。

”于是问村童说:“你离家以后,曾与什么人同路而行?”村童如实作了回答。

武行德听了,高兴地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这一定是天女寺的尼姑与守门吏卒企图侥幸谋求赏金啊。

”便问明尼姑的形貌,命令亲信去逮捕,即日捕获。

经过审问,此事果然牵涉到守门的吏卒,村童获得了释放。

从此官吏们对武行德又惧又怕,又佩服,不敢再有所欺蒙,整个洛京为之肃然。

(一Ο七)李惠拷皮正文: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拷知主乎?”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

问题:争羊皮的两个人是哪个两个人?设想:李惠对州纲纪(即州主簿)说出了断此案的办法,你知道是什么办法吗?词句:解释加横线的字。

1 ,各言藉背之物2 ,惠遣争者出3 ,以杖击之4 ,使争者视之5 ,负薪者乃服而就罪答案:问题:两人是负盐者和负薪者。

1 ,垫、的2 ,打发3 ,它,指羊皮4 ,它,指羊皮5 ,才译文:北魏的李惠任雍州刺史时,有一个背盐的和一个背柴的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歇息。

二人将行,争夺一张羊皮,各说是自己垫背的东西。

李惠打发两个争皮的人出去,回头对州主簿说:“拷打这张羊皮能知道它的主人吧。

”手下众吏人以为是句玩笑话,都没有回答。

李惠命人把羊皮放在席上,用杖打它,见有少许盐屑落下,说:“查明实情了。

”让争皮的两个人来看,背柴的人才招认服罪。

13/ 2.(一Ο八)张楚金解字正文:唐垂拱年,;罗织事起。

湖州佐史江琛,取刺史裴光判书,割取其字,凑合成文,以为与徐敬业反书,告之。

则天差御史往推。

光供称云:“书是光书,语非光语。

”前后三使,皆不能决。

或荐张楚金能推事,乃令再劾,又不移前欸.楚金忧闷,僵卧窗边,日光穿透,因取反书向日看之,乃见书字补葺而成,平看则不觉,向日则皆见。

遂集州县官吏,索水一盆,令琛以书投于水中,字字解散。

琛叩头服罪。

敕决一百,然后斩之。

此非智算所及,偶然见之耳。

荀卿有言:“今夫亡针者,终日求之而不得,其得之非目益明也,眸而见之也。

”心之于虑亦然,要在至诚求之不已也。

楚金之求狱情,何以异于此哉?是亦尽心之效也。

问题:裴光、江琛、张楚金三者是什么关系?裴光与徐敬业是什么关系?设想:裴光承认笔迹是他的,却不承认反书是他写的。

如何解开这个谜呢?你有办法吗?评述:此案断结,虽系偶然,但张楚金所为有无称道之处呢?词句:补出下列句子的主语1 ,以为与徐敬业的反书2 ,告之3 ,又不移前供称答案:答案:裴光是被告、江琛是原告、张楚金是办案人。

裴光与徐敬业毫无关系,所谓反书是罗织的罪名。

1 、江琛2 、江琛3 、裴光的交代欸译文:唐朝垂拱年间,罗织之事兴起。

湖州的佐史江琛,窃取了刺史裴光写的判书,把字挖割下来,拼凑成文,伪造成一封写给徐敬业的谋反信。

武则天派御史前去审查,裴光供称:“字是我的字,话却不是我的话。

”前后共去了三个御史,都不能断决。

有人推荐张楚金善于辨案,武则天便命他再去核查。

裴光仍不改变先前的供辞。

张楚金忧愁烦闷,仰卧在窗边,见日光穿过窗户,透射进来,便拿了谋反信对着日光看,结果发现信上的字都是修补粘贴而成,平看看不出来,对着日光看就都看清了。

于是把州县的官吏召集在一起,要来一盆水,命令江琛把谋反信扔到水中,结果字字解散,江琛叩头认罪。

武则天命令将江琛先决杖一百,然后斩首。

13/ 3.这不是靠机智地推测案情所能解决的,只是偶然发现罢了。

荀卿说过:“如今有人丢了针,找了一天也未找到,后来找到了,并不是因为眼睛变得更加明亮了,而是偶然低下眼睛看到了它。

心对于所思虑的事情也是如此,关键在有一片诚心,求之不已。

张楚金的研究案情,与此有什么不同呢?这也是他尽心于事的结果呀。

(一О九)李德裕劾僧正文:唐李德裕镇浙西。

有甘露寺主僧,诉交割常住物,被前知事没金若干两,引前数辈为证,递相交付,文籍在焉。

新受代者已服盗取之罪,未穷破用之所。

德裕疑其非实,僧乃诉冤曰:“居寺者乐于知事,积年以来空交分两文书,其实无金矣。

众人以某孤立,不狎流辈,欲乘此挤之。

”裕德恻然曰:“此不难知也。

”乃以兜子数乘,命关连僧入对,坐兜子中,门皆向壁,不得相见。

各与黄泥,令模前后交付下次金形状,以凭证而形状皆不同,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

知事僧:主管寺内日常事务的僧人。

问题:甘露寺发生了什么事?被告是谁?原告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设想:李德裕怎样从原告的话中找出审案的突破口,替被告审冤?词语: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 ,诉交割常住物2 ,被前知事僧没金若干两3 ,递相交付4 ,新代受者已服盗取之罪5 ,未穷破用之所6 ,僧乃诉冤7 ,不狎流辈8 ,用凭证据[ 答案]问题:盗窃案;原告:现任主僧,被告:前知事僧。

被告是原告的前任知事。

1、控告2、吞没3、一个接一个 4 、新卸任的知事5、落实 6 、才7 、亲近8 、依靠、依据译文:唐朝的李德裕镇守浙西时,有个甘露寺的寺主,控诉移交常住物时,被前任知事僧吞没了黄金若干两,并引以前几任知事僧作证。

他们一任接一任地往下移交,都有文书帐簿。

新卸任的知事僧已经承认了盗取黄金之罪,尚未落实破用之所。

李德裕怀疑他说的不是实话,僧人才诉冤说:“住在寺里的僧人,乐于做知事。

多年以来,移交的分两文书都是空的,其实早就没有黄金了。

众僧人因为我孤立,不亲近他们,想借此陷害我。

”李德裕同情地说:“这是不难查明的。

”便备了几乘便轿,命令有关的僧人,入见对质。

让他们坐在便轿里,轿门都13 / 4.朝着墙壁,互相之间不得见面。

各给一些黄泥令他们捏出先后交付下一任知事的黄金形状,用以做为凭证。

结果,他们捏出的黄金形状都不一样,于是揭明了他们的诬陷。

众僧人一一认罪。

(一一О)苏涣疑奸正文:苏涣郎中知衡州时,耒阳民为盗所杀,而盗不获。

尉执一人,指为盗。

涣察而疑之,问所从得,曰:“弓手见血衣草中,呼其侪视之,得其人以献。

”涣曰:“弓手见血衣,当自取之以为功,尚何呼他人?此必为奸。

”讯之而服。

他日果得真盗。

问题:悬尉捉到的这个人你认为是否是真凶?为什么?苏涣已经知道盗贼是谁,你知道了吗?推想:为什么是弓箭手?解释上文中加横线的词和句子。

答案:问题:不是,文中说“而盗不获”,是弓箭手。

词语:任知州;问从哪里抓到的;同辈、同类人;捉到了这个人献上译文:苏涣郎中任衡州知州时,耒阳县有个人被盗贼所杀,但盗贼没有捕获。

县尉捉来一人,指控他是杀人的盗贼。

苏涣观察后觉得可疑,问是从哪里捕到的。

县尉回答说:“弓箭手发现草丛中有血衣凡招呼同伴们去看,捉到了这个人,并献上。

”苏涣说:“弓箭手发现草丛中有血衣,就应当自己取了去请功,又何必招呼他人呢?这一定是在弄鬼。

”于是审问弓箭手,弓箭手服罪。

后来捕获了真正的盗贼。

(一一一)张咏察奸正文:张咏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亟使讯之。

云:“夫暴卒。

”乃付吏穷治。

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

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

及往视之,果有大钉陷其脑中。

吏喜,辄矜妻能悉以告咏。

咏使呼出,厚加赏劳,问所知之由,令并鞠其事。

盖尝害夫,亦用此谋。

发棺视尸,其钉尚在,遂与哭妇,俱刑于市。

问题: 1 ,张咏在委巷遇到了什么人?2,此人犯了什么法?3,张咏怎么知道此人13/ 5.有犯罪嫌疑?4 ,张咏赏劳了什么人?5,这个人后来又受到怎样对待?推断:吏之妻在张咏的盘问下说出了什么话?词语: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答案问题:1、遇了一个女人2、犯了谋杀亲夫罪3、哭声“惧而不哀4、赏劳了吏的妻子5、此人后来又受到张咏的审讯词语:1 ,镇:镇守 2 ,委巷:偏僻小巷 3 ,卒:死亡 4 ,穷治:彻底查究5 ,熟:仔细 6 ,略:丝毫7 ,矜:夸耀8 ,由:原因9 ,鞠:审讯推断:她原来就是用同样的方法害死亲夫的。

译文:张咏尚书镇守四川的时候,因为外出路过偏僻小巷,听到有人哭,哭声恐惧而不悲哀,马上派人去讯问。

哭者说:“丈夫得暴病死了。

”张咏就吩咐下面的官吏彻底查究这件事。

官吏反复而又仔细地检查了死者,丝毫也没发现有什么他杀的痕迹。

官员的妻子教他去搜死者的头发,应当会有证据。

官吏再去查验,果然发现有一枚很长的铁钉钉入大脑中。

官吏很高兴,就想夸耀妻子的能耐,把经过全部告诉了张咏。

张咏叫来了官吏的妻子,先重重的奖赏她,然后问她是怎么会知道这种杀人的方法的,命令与前杀夫的女人一起加以审问。

因为官吏的妻子曾经谋害过前夫,也用的这种方法,开棺验尸,死者头上的那颗钉子还在。

于是与那个哭妇一起在刑场斩首。

(一一二)金猫案正文:宿迁贫民有控掘地得金猫,断一爪,换得钱十余千,以其猫寄邻母家,邻母后不认,求为追究者。

堂讯时,甚言其金睛炯炯,光满一室。

并有绅士来言,某子掘宝之地往往夜来常见光彩云。

公不能不信,疑妇乾没,颇刑某妇。

某妇妄云藏在床底,公往临掘,无有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