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机 电 科: 年 月 日
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年 月 日
安 监 处: 年 月 日
副总工程师: 年 月 日
总工程师:年 月 日
学习和考试记录
负责人: 传达人: 班次:
听传达人
听传达人
贯彻时间
签字
成绩
贯彻时间
签字
成绩
贯彻时间
签字
成绩
贯彻时间
签字
成绩
规程、措施复查记录
规程、措施名称
施工单位
复查时间
参加复查人员签字
煤层情况表表2
煤 层 情 况
煤层总厚(m)
0.85~3.58
煤层结构
简单
煤层倾角(°)
3~16
3
12
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结构简单,在开采范围内平均厚度3m;局部有伪顶含夹矸,岩性为炭质泥岩,厚0-2m,直接顶为中细砂岩,厚8.0m;下距三灰约56.64m。
三、地质构造
工作面地层总体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受文庄向斜影响,三联巷以南煤层倾角3°~11°,其它地段煤层倾角3~8°;工作面局部煤层略有起伏。根据两顺槽掘进中实际揭露情况和三维地震资料,预计1301工作面内无陷落柱构造。
一、存在主要问题:
二、处理意见:
第一节 概况
一、工作面位置
工作面位于工业广场以西偏南,北端距工业广场约700m;南部至邵集村以北约800m,工作面以东约150m处为文庄村,地表大部为农田,有零星建筑,地表无常年积水。工作面位于一采区轨道石门以南约60m,南部是焦煤分界线,西部是1303工作面胶带顺槽(正在掘进中)。
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1301-
山东鲁能菏泽煤电公司郭屯煤矿
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工程名称:1301综采工作面
编 制 人:
区 队 长:
编 制 日 期:9 月 9日
执 行 日 期:月日
审 批 意 见
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生产技术科: 年 月 日
地 测 科: 年 月 日
通 防 科: 年 月 日
断层构造情况表表3
构造
名称
走向(°)
倾向(°)
倾角(°)
性 质
落差(m)
影响回
采程度
DF47160ຫໍສະໝຸດ 25055正断层
0.5
有影响
DF46
200
290
65
正断层
6.5
影响较大
DF46-1
182
272
75
正断层
1.2
有影响
F01-1
190
280
65
正断层
1.0
有影响
F01-2
213
303
65
正断层
1.0
有影响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1
煤(岩)
名称
3下煤
水平名称
-808m水平
采区名称
一采区
工作面名称
1301工作面
地面
标高(m)
+43.1~ +45.1
工作面
标高(m)
-783.2~- 865.4
地面位置
工作面位于工业广场西南,距工业广场700~2240m;南部至邵集村以北约800m处,北部位于玻璃厂西侧,东部有文庄村及零星建筑,地表大部为农田,有季节性河流自西向东从工作面中部穿过;北部有郭屯煤矿110KV电力线(水郭线)距工作面北端约200m,地表无常年积水。
F01-3
202
292
64
正断层
1.5
有影响
F01-4
200
290
55
正断层
0.5
有影响
F01-5
185
275
68
正断层
3.5
影响较大
F01-6
181
91
25
正断层
2.5
有影响
F01-7
180
290
25
正断层
1.2
有影响
F01-8
150
240
74
正断层
1.4
有影响
四、煤层顶底板
3下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4
附图一1301工作面地质综合地质柱状图
第二节 危险区域的划分
一、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的目的
经北京煤科总院鉴定,我矿3下煤层具有强冲击倾向性,3下煤层顶板具有弱冲击倾向性。为了防止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发生冲击地压,确保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安全,特编制本措施。
二、1301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划分
工作面采取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后退式回采。根据北京科技大学<郭屯煤矿1301工作面冲击地压评告报告>,结合工作面现场情况,综合分析,在以下范围回采过程中有可能引发冲击地压:







顶底板
情况
岩石名称
厚度(平均)m
岩 性 特 征
老顶
中细砂岩
8.0
灰白色,夹深灰色,薄层状,局部夹薄层灰色细砂岩,水平层理,泥质胶结,硬度较大。f>7。
直接顶
中粗砂岩
10
灰白色,以石英长石为主,含云母碎片,上部含黄铁矿散晶,中厚层状,颗粒自上而下渐粗,分选性好,接触式泥质胶结,硬度大。f>8。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该工作面位于一采区轨道石门以南约60m,南部是焦煤分界线,西部是1303工作面胶带顺槽(正在掘进中)。
走向长(m)

200
倾向长(m)

80
面积(m2)
可采:346371

1577

210
二、 煤层赋存情况
根据工作面巷道揭露情况,煤层赋存稳定,厚度0.85~3.58m,平均3.0m;局部含炭质泥岩,厚0~2m,直接顶为中细砂岩,厚8.0m;倾角3~16°,平均12°,产状变化不大。
① 老顶初次来压期间,工作面超前20~100m范围内,形成第一个危险区,该区域具有轻度危险性;
② 工作面采空区见方期间(工作面推进180~220m时),受采动及推采速度等因素的影响,较易诱发冲击地压,该区域具有中度危险性;
③ 工作面推进至距切眼950~1200m,受断层DF46影响,形成应力集中区,可能诱发冲击地压,该区域具有轻度危险性;
埋深大、上覆多组厚硬岩层运动及工作面见方
中等危险区
3
距切眼950-1200米
DF46断层,埋深大、采动
轻度危险区
4
断层与联络巷相交的20-40m范围
受联络巷影响,形成高应力区
轻度危险区
另外,工作面上部坚硬岩层的周期断裂,将增加工作面前方20~100m范围内危险区的危险性,但岩层的周期断裂比初次断裂的能量小得多,因此这一阶段发生灾害性冲击地压的可能性较小,经常会出现煤炮,工作面周期来压期间也应加强对冲击地压危险性的监测。
伪顶
泥岩
0~2
深灰色,块状,发育不均匀,平坦状断口,性脆。含植物茎叶化石,易风化。f=4~6。局部发育。
直接底
砂质泥岩
2.0
深灰色,上部成份较均一,含植物根部化石,下部夹灰色细砂岩薄层,平行层理。f=4~6。
老底
中砂岩
16.0
浅灰至灰白色,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及其它陆降碎屑物质,钙泥质胶结,分选一般,上部颗粒较细。波状层理、斜层理、浑浊层理、含底栖动物通道,夹深灰色泥岩条带,高角度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充充填-未充填,含黄铁矿散晶。f>8。
④工作面过联络巷时,当工作面与联络巷之间煤柱小于60m后,形成高应力区,易诱发冲击地压,该区域具有轻度危险性。
1301工作面冲击危险影响区表5
危险区编号
进入危险区的推进距离
引起冲击的主要原因
危险程度
1
距切眼40—60m时,工作面前方100米
埋深大、上覆厚硬砂岩的运动及老顶初次断裂
轻度危险区
2
距切眼180—220m时,工作面前方100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