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脊柱超详细解剖,高清图文版!
脊柱超详细解剖,高清图文版!
2.功能:
• 支持人体 • 传导负荷 • 运动 • 维持稳定 • 保护脊髓的功能 • 六个自由度的灵活运
动
3.解剖位置
• 冠状面 (额状面) – 将身 体分成前后两部分
• 矢状面-将身体分成左 右两部分
• -正中矢状面 – 将身体 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 分
• 横断面 (水平面或轴面) – 将身体分成上下两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
• 3-7颈椎椎体上面外侧 缘的椎体钩与相邻椎 体形成钩椎关节,增 加颈椎稳定性,防止 上一颈椎及椎间盘移 位。
• 椎骨突起 (C7): • 大而长的棘突 • 解剖标志
2.胸椎
• 椎体——T1 到 T12 体积递增
• 椎弓根——直径小 • 椎板——垂直 “叠
瓦”排列 • 棘突——长,重叠,
突出向下 • 椎间孔——大,降
• 腰段椎管的形状:
从上而下为卵圆 形----三角形--三叶形
4.骶椎
5.骶尾椎
6.髂骨
• 自体骨移植取骨部 位
• 髂嵴后部可用于棒 结构的附加支持和 固定 (骶髂固定)
(四)椎骨间连接
• 1.韧带: • 坚韧,纤维组织连在骨,软骨或其他结构 • 当应力加大到移动的最大范围后起作用 • 高弹性保护关节 •
2)脊髓
• 脊髓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
• 上段颈髓(C1~4)与同序数椎骨同高 • 下段颈髓(C5~8)和上段胸髓(T1~4)较同序数椎骨高一个椎体 • 中段胸髓(T5~8)较同序数椎骨高2个椎体 • 下段胸髓(T9~12)较同序数椎骨高3个椎体 • 腰髓(L1~5)平对第10、11胸椎 • 骶、尾髓(S1~5、Co)平对第12胸椎和第1腰椎。
骨组织类型:
• A.皮质骨: • 坚硬,主要位于骨的
表面
• 提供骨的强度,良好 的固定点
• 哈佛氏系统 • B.松质骨: • 较软,大部分位于骨
的内部
• 提供强度和细胞储存 的场所
• 脊椎结构:
• 关节突 • 脊椎峡部
• 间盘
• 终板
• -软骨终板-骨性终板骨 突环
• 椎弓根切迹 • 椎间孔,神经根出口
• 在相邻椎骨的椎弓之间的叫椎弓间韧带,由弹性结缔组织构成,呈黄色,故又称黄韧带。 • 在各棘突之间、各横突之间,分别生有棘间韧带和横突间韧带。 • 在椎骨前面的是前纵韧带,上连枕骨大孔前缘,下达骶骨(S1或2)前面,紧贴椎体和椎间盘前面,厚实而
坚韧。椎体后面的后纵韧带长度与前纵韧带相当,与椎体相贴部分比较狭细。 • 在棘突尖上还有一条上下连续的棘上韧带,在胸、腰、骶部紧贴棘突末端,至颈部则呈板片状,为项韧带。
• 前面观:椎体自上 而下渐加宽,第2骶 椎最宽
• 侧面观:可见颈、 胸、腰、骶四个生 理性弯曲,颈和腰 曲凸向前,胸和骶 曲凸向后。
• 后面观:颈椎棘突 短而分叉,近水平 位。胸椎棘突细长,
(二)椎骨的基本形态及结构
• 生理弯曲: • 颈椎前凸 20°- 40° • 胸椎后凸 20°- 40° • 腰椎前凸 30°- 50° • 骶骨后凸倾斜
2.椎管及内容物
• 1)椎管:由椎骨的椎孔、骶骨的骶管和椎骨之间的骨连接共同构成的骨纤维 管,上接枕骨大孔与颅腔相通,下达骶管裂孔而终。其内容有脊髓、脊髓被 膜、脊神经根、血管及少量结缔组织等。
•
• 椎管壁的构成: • 前壁:椎体、椎间盘、后纵韧带 • 侧壁:椎弓根、椎间孔 • 后壁:椎板、黄韧带
• 椎管形态:在横断面上椎管各段的形状及大小存在差异 • 颈段:呈三角形 • 胸段:呈圆形,以第4~6胸椎处最为狭窄。 • 腰段:形态不一 • -第1、2腰椎处 多呈圆形或卵圆形 • -第3、4腰椎处 多呈三角形 • -第5腰椎处 多呈三叶形
椎管分区:
• 根据椎管的形状和椎管内容物的配布是相关的,一般将椎管分为两部分即中央椎 管和神经根管。
低神经受压风险 • 关节突
• 肋骨和胸椎构成胸廓的骨性结构,限制胸椎运动 • 连接部 : • -C6 - T2 • -T11 - L2 • -邻近节段更易损伤 • 浮肋在 T11 -T12
3.腰椎
• 椎体:L1 ~L5 体积递增 • 椎弓根:比胸椎长和宽,椭圆形 • 棘突:水平,方形 • 横突:比胸椎小 • 椎间孔:大,但神经根受压风险增加 • 椎孔:大得能够容纳马尾和神经根
• 寰椎: • 呈环状,无椎体 • 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第7颈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 •
• 寰枢关节: • 在寰枕连接部,大部分运动功能为前屈—后伸和侧屈 • 在寰枢关节,近50%的头部旋转运动发生于此
• 寰枢关节稳固性的结构:关节囊、寰枢前膜、寰枢后膜、覆膜、寰椎十字韧 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等。
• 枢椎 :
• 齿状突——寰椎的 旋转中心
• 横突——横突孔、 椎动脉、神经根沟
• 侧块,较大 • 关节面
• 棘突 (分叉)
• B.下颈椎(C3 -C7): • 一般前凸 20° -40 ° • 每个患者单独评估 • 所有节段都有间盘
• 关节(过渡)C5-6-7 • -高运动性 • -损伤风险增加
(三)各段椎骨的特征
• 1.颈椎 • 根据解剖形态的差异,颈椎被分为上颈椎 (C1~2) 下颈椎 (C3~7) • 椎体小、有横突孔、棘突分叉、上下关节突近似水平位、椎孔较大且多呈卵圆形 •
• A.上颈椎: • 颈枕关节——无间盘 • 寰椎 (C1)——与颅骨 (C0) 和枢椎 (C2)形成关节 • 寰枢关节——无间盘 • 枢椎 (C2)——与C1和C3形成关节 •
• A.中央椎管由脊髓及其被膜所占位置。 • B.神经根管:指椎管外侧部脊神经根所占部位,临床上又称侧隐窝。其前壁椎体
和椎间盘后外侧,后壁为上关节突、黄韧带,外侧壁为椎弓根和椎间孔。 • 腰段神经根管与下述结构的关系: • 腰段椎管侧隐窝明显。 • 盘黄间隙即椎间盘 与黄韧带之间的间隙。 • 上关节突旁沟。 • 椎弓根下沟。
脊柱超详细解剖
应用解剖
• (一)基本概述 • 1.综述: • 人类幼年时椎骨共有33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
块)。随年龄增长5块骶椎合成一块骶骨, 4块尾椎合成一块尾骨。 •
• 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 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 内有脊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