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动脑筋的几个数学问题问题一: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现在问题是: 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其实是大家对损失的定义有分歧,礼物是损失18还是21?这并非数学上的争论)问题二: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钱卖给另外一个人,问他赚了多少钱?(同样是取决于你怎样定义赚)问题三:三个人去投宿,服务生说要30元,每个人就各出了10元,凑成30元.后来老板说今天特价,只要25元,于是叫服务生把5元拿去退还给他们.服务生想自己暗藏2元起来,于是把剩下的3元还给他们,那三个人每人拿回1元.10-1=9,表示每人只出了9元投宿.9乘以3+服务生的2元=29.那么剩下的1元呢问题四:有12个球,其中有一个的质量与其他11个不同,(不知是轻还是重),现在给你一架天平,问:能否用三次就称出那个质量不同的球?如果能,请说明理由答:分3组.ABC.一组4个.第一次A和B..相等的话从C中拿2个换到B中(第二次)..若还相等则不同的球在C中剩下的2个球中..取一个和正常球秤(第三次)..相等则为C中最后剩下的..不等则为从最后2个中取出的那个.第一次A和B..相等的话从C中拿2个换到B中(第二次)..若不相等则不同的球在C中拿出的这2个球中..第三次同上.第一次A和B..不相等的话..从B中选出一球和A中一球交换并把B剩下的3个球换成C中的正常球(第二次)..若相等则不同球在B和C交换的3个球中..同时因为A全是正常球所以第一次若A>B则不同球偏轻..反之偏重..从BC交换的3个球中选2个解决.第一次A和B..不相等的话..从B中选出一球和A中一球交换并把B剩下的3个球换成C中的正常球(第二次)..若不相等且偏的方向不变..则不同球在A中不交换的3个球中..同样通过第一次知道其轻重..第三次同上.第一次A和B..不相等的话..从B中选出一球和A中一球交换并把B剩下的3个球换成C中的正常球(第二次)..若不相等但偏的方向改变..则问题在AB相互交换的2个球中..去一个和正常球比较解决.问题五:*谁养鱼?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出的这个问题。
他说世界上有98%的人答不出来!条件一:在一条街上,有5座房子,喷了5种颜色。
条件二:每个房里住着不同国籍的人条件三:每个人喝不同的饮料,抽不同品牌的香烟,养不同的宠物问题是:谁养鱼?提示:1.英国人住红色房子2.瑞典人养狗3.丹麦人喝茶4.绿色房子在白色房子左面5.绿色房子主人喝咖啡6.抽Pall Mall 香烟的人养鸟7.黄色房子主人抽Dunhill 香烟8.住在中间房子的人喝牛奶9.挪威人住第一间房10.抽Blends香烟的人住在养猫的人隔壁11.养马的人住抽Dunhill 香烟的人隔壁12.抽Blue Master的人喝啤酒13.德国人抽Prince香烟14.挪威人住蓝色房子隔壁问题六:*如何证明三角形三条高共点法一:首先我们来证明一个很有用的结论:AB⊥CD 等价于 AC^2-AD^2=BC^2-BD^2.其中AC^2表示AC的平方,其余雷同.证明方法提示:过A与B分别做CD的垂线得到两个垂足M与N,然后证明M与N重合. 如果A或B已经在CD直线上,则令M=A或N=B.利用上面的结论来证明三高交于一点的思路:首先设BC边上的高和CA边上的高交于H,即AH⊥BC,BH⊥CA.利用上面的结论有:AB^2-AC^2=HB^2-HC^2BC^2-BA^2=HC^2-DA^2把上面两个式子相加得到:CB^2-CA^2=HB^2-DA^2再次利用一开始的结论知道:CH⊥BA这样就证明了三高交于同一点了.法二:设AB=b,AC=c,AH=h,BE与CF相交与一点H,HB=h-b,HC=h-c,(h-b)c=0,(h-c)b=0,所以,h(c-b)=0,因为c-b=BC 所以AH 垂直BC,所以H与D重合,所以AD与BC相交于一点与H重合.法三:作高AA'交BB'于H,延长CH交AB于C'。
观察到两个直角便知ABA'B'共圆,所以∠1=∠2,A'HB'C共圆,所以∠2=∠3,因此∠1=∠3,所以CB'C'B共圆,所以∠4=∠5=90,即CC'为高。
法四:另一个几何证法:过各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由于ABA''C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A''=AB同理CC''=AB,即C为A''C''中点,另外CC'⊥AB即CC'为A''C''的中垂线,三角形的中垂线交于同一点。
其它证法:转化成外心(像上面说的),梅涅劳斯,向量,复数,直角坐标,重心坐标(即面积坐标),等差幂线(上面也有),四点共圆,根心定理(即蒙日定理)问题七:*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 一日,鬼谷子在2--100这99个数字中选了2个数字,然后把它们的和告诉了庞涓,把积告诉了孙膑。
当然,庞涓不知道积是多少,孙膑不知道和是多少。
第二日,庞涓遇见孙膑很傲慢的孙膑并说:“虽然我不知道这两个数是多少但是我肯定你也不知道。
”孙膑立刻还击道:“本来我不知道的,但是现在我知道这两个数是多少了。
”庞涓想了一会,说道:“现在我也知道这两个数是多少了。
一日,鬼谷子在2--100这99个数字中选了2个数字,然后把它们的和告诉了庞涓,把积告诉了孙膑。
当然,庞涓不知道积是多少,孙膑不知道和是多少。
第二日,庞涓遇见孙膑很傲慢的孙膑并说:“虽然我不知道这两个数是多少但是我肯定你也不知道。
”孙膑立刻还击道:“本来我不知道的,但是现在我知道这两个数是多少了。
”庞涓想了一会,说道:“现在我也知道这两个数是多少了。
”答案:4和13解法1:由于庞涓肯定孙膑不知道这两个数,如果这两个数是素数,那么孙膑能够知道,换言之,所有两个素数的和都不是庞涓知道的和。
而2个素数的和,你可以得到以下的数列5,7,8,9,10,12 ,13,14,16,18 ,15,16,18,20,24 ,19,20,22,24,28,30 。
排除这些数以后,可以得到庞涓所知道的和为11,17,23,27,29,35,37,41,47,51,53,57,59,65,67,71,77,79,83,87,89,93,97,以及100以上所有的单数及174,178,184,188,192,194,196,198。
而能够分成3个素数的积的情况下,如果其中一个素数大于50,则孙膑也可以从积中求得这两个数,比如53*2*2=212,只能分成53和4,这样又可以列一个表,排除53以上的素数+另2个素数的积,这样可以排除掉53以上的所有单数(具体自己去算)以及剩余那几个偶数,也就是说,庞涓知道的和只剩下11,17,23,27,29,35,37,41,47,51,53(数列A)而在这几个数分成的两个数所能组成的积中,孙膑要能判断出这两个数是什么,则孙膑所得到的积所能分解的数中,不能有2对的和为数列A中的数。
比如孙膑得到的积为30,则2*15=30,2+15=17,5*6=30,5+6=11,无论是2和15还是5和6,庞涓都能有把握说孙膑不知道,这样,孙膑仍然不能判断出是2和15还是5和6。
但是这样去排除那些海量的积显然不是办法,这就需要用到第3个条件,即庞涓根据孙膑的判断也知道了这两个数。
即是说,正确答案的和所能分解成的所有数对中,只有一对是孙膑可以判断出来的,其余孙膑都不能判断出来,否则庞涓无法判断出这两个数。
比如这个和是11,那么可以分成2-9,3-8,4-7,5-6。
积分别是18,24,28,30。
30是孙膑判断不出来的(原理已讲过),但18,24,28孙膑都可以判断出是2-9,3-8,4-7,所以庞涓仍然无法判断这两个数是什么,则庞涓所得到的和肯定不是11。
我们再来看23,可以分成4-19,7-16,而这两个数对孙膑都可以判断出来。
推而广之,只要是4+素数,8+素数,16+素数,32+素数孙膑都可以推断出来。
那么这个正确答案的和中,不能分解成两对4+素数,8+素数,16+素数,32+素数。
27可以分成4+23和8+1935可以分成4+31和16+1937可以分成8+29和32+547可以分成4+43和16+3151可以分成4+47和8+4329可以分成16+13和7+2241可以分成4+37和7+3453可以分成16+37和19+34最后只剩下17,我们来看看17可以分解成的数2-15,积为30,孙膑无法判断3-14,积为42,可分成2+21=23和3+14=17,孙膑无法判断4-13,积为52,2+26=28(不属于数列A),4+13=17,孙膑可以判断5-12,积为60,可分成20+3=23和5+12=17,孙膑无法判断6-11,积为66,可分成2+33=35和6+11=17,孙膑无法判断7-10,积为70,可分成2+35=37和7+10=17,孙膑无法判断8-9,积为72,可分成3+24=27和8+9=17,孙膑无法判断所以,这两个数就是4和13解法2:假设数为 X,Y ;和为X+Y=A,积为X*Y=B.根据庞第一次所说的:“我肯定你也不知道这两个数是什么”。
由此知道,X+Y不是两个素数之和。
那么A的可能值为11,17,23,27,29,35,37,41,47,51,53,57,59,65,67,71,77,79,83,87,8 9,95,97.我们再计算一下B的可能值:和是11能得到的积:18,24,28,30和是17能得到的积:30,42,52,60,66,70,72和是23能得到的积:42,60...和是27能得到的积:50,72...和是29能得到的积:...和是35能得到的积:66...和是37能得到的积:70...我们可以得出可能的B为....,当然了,有些数(30=5*6=2*15)出现不止一次。
这时候,孙依据自己的数比较计算后,“我现在能够确定这两个数字了。
”我们依据这句话,和我们算出来的B的集合,我们又可以把计算出来的B的集合删除一些重复数。
和是11能得到的积:18,24,28和是17能得到的积:52和是23能得到的积:42,76...和是27能得到的积:50,92...和是29能得到的积:54,78...和是35能得到的积:96,124...和是37能得到的积:,...因为庞说:“既然你这么说,我现在也知道这两个数字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