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地描述地球的形状。
2。
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历程。
难点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地球是人类之家,学好地理就必须从认识地球开始。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地球的相关知识,为我们学好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信,大家都是成功者!
〔板书〕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自主学习】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4-P7,完成以下要求。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地轴是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
4.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小组探究】
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请你依次写出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
麦哲伦的航行能证明什么?
1.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深化探究】
1.列举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的例子。
〔1〕海边看远方行来的航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轮船。
〔2〕月食现象,看到地球的影子是圆的。
〔3〕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2.请在以下图字框中填出表示地球大小的数据,读以下图归纳地球的形状。
〔答案: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填:5.1亿平方千米6371千米4万千米地球是一个不规那么的球体〕
3.观察〝地球仪示意图〞解释以下概念。
探究结论:
〔1〕地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3〕北极和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教师总结】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设计】
形状球体
平均半径371千米
地球和地球仪大小最大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模型
【当堂检测】
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B〕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2.〝坐地日行八万里〞,其中八万里是指〔 B 〕
A.经线的长度
B.赤道的长度
C.南极圈的长度
D.北回归线的长度
3.有关地球数据的正确表达是:〔 C 〕
A、赤道半径是6357千米
B、极半径是6378千米
C、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D、赤道直径约4万千米
4.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表面积约为〔C 〕
A、960万平方千米 B.4400万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D、5.11平方千米
5.地球赤道的周长约是〔 B 〕
A4千米 B 4万千米C4000米
D4米
6.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以下哪个大洋〔 D 〕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
7.严格地说,地球的形状是一个………………〔D 〕
A、正球体
B、球体
C、圆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