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课程作业题目: 自我效能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培养文献综述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自我效能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培养文献综述一、前言自我效能感理论对于自我控制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笔者以自我效能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培养作为切入点,在本文中阐述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界定、形成因素、作用、以及自我效能感在英语教学领域最新进展,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师自身信念的影响。
通过对自我效能感理论在英语教学领域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相关研究取得的成就以及不足之处,本文力求以新的视角来对该理论进行文献综述,取得一定的创新与发展。
二、自我效能感的界定及其形成因素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这一理论最早是由班杜拉1977年首次提出的。
班杜拉将其界定为“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是特定领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不是一种技能,也不是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而是个体对完成特定任务所具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
”此外,其他学者对于“自我效能感”也有不同的界定,如:“是使得个体能够有效地同周围世界打交道的一种人格”、“是个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的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
(周国涛、戚立夫)”等。
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自我效能感的界定不同,但是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2.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123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有四个方面的经验:(1)直接经验:指个体得自以往实际从事同类工作任务的成败经验。
成功的经验往往会增加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失败的经验的作用则相反。
(2)替代经验:指个体通过观察学习示范者的的行为而获得的自我效能感。
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1Richard I. Evans. Albert Bandura: The Man and His Ideas- A Dialogue[M].Foreword by Ernest R. Hilgard Praeger,1989.2金引丽.一般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3顾佳旎.社会自我效能感的结构、测量及其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1):1791——1800(3)言语的指导作用:即通过他人的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来改变自我效能感。
但是,有研究指出,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的自我效能感并不能持久。
(4)情绪的唤起。
班杜拉认为,高度紧张的情绪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因而使得自我效能感降低。
三、自我效能感在英语教学的作用自我效能感对英语教学的作用通过以下几点来展开论述:1.学生英语成绩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
学习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学习成绩4,不管是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还是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
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还可以通过影响认知策略来间接影响学业成就;另外,自我效能感在成功归因和学业成就也可起到中介的作用5。
在考试焦虑和考试成绩之间也是中介作用6。
因此,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成绩的高低。
2.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直接表现为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此外,自我效能感能预测学生努力的两个尺度:作业等级和精力花费7。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由于英语学习动机较为强烈,因此他们花费在学业上的精力是对于那些自我效能感是多的,并且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较多的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
3.学生英语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是策略型学习者学习过程监控与调节的内在动力8。
自我效能感越强,越易采用自我监控的学习行为。
策略型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所谓策略型学习者就是指能够为自己学习活动设置明确目标,自觉地运用多4王凯荣, 辛涛, 李琼.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 4: 22~25.5胡桂英,许百华.初中生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2002,心理科学,25(6):757~759.6田宝,郭德俊.考试自我效能感是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中介变量.心理科学,2004,27(2):340~343.7王雁飞,凌文辁,朱瑜.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与反馈寻求行为的关系.心理科学, 2004,27(1):31~33.8桑青松.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型学习者实现自我效能的超越.心理科学,2004,27(5):1239~1241种类型的知识和方法,高效完成活动任务的学习者。
学者张怀春,早在1997年从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提高对成人学习行为影响作用,探索了成人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过程,这一研究英语学习者的行为有指导作用。
4.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自我效能感包括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前者指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自信,后者指教师对教育教学作用的一般信念。
有研究发现:教师的教育行为表现和教育的有效性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密切相关,高自我效能感者比低自我效能感者更能有效的解决问题9。
关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研究表明:拥有众多、良好社会支持的教师,其个人教学效能感就高;而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个体,其教学效能感就低,反之亦然。
不仅学生要对自己获得学业成功的能力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且教师也应当对自己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能力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5.教师自我信念研究表明:教师自我效能感越高,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情感依赖和投入也越高。
自我效能感是教师产生自主工作动机的内在原动力,自我效能感较强的教师对教育工作抱有积极的态度,具有强烈的自我期望与胜任感,因而其工作动机常常是促进性的、适应性的,他们倾向于为自己设定和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与目标,并且努力地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即使遇到更多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从而坚持下去。
四、自我效能感在英语教学中的培养丁娜的《自我效能感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性的研究》10,指出要“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学习,朝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
对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成功与否,主要决定于师生能否正确认识自主学习这一理念,以及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自主学习的程度,若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一定要靠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9庞丽娟,洪秀敏.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教师教育研究, 2005,17(4):43~46.10丁娜. 自我效能感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性的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学习带来的喜悦与满足感。
从而增强他们对学习活动的自信心和兴趣。
2.通过归因训练来培养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影响到人们的归因模式。
因此,对考试成绩好的学生教师要尽量淡化题目难度方面的客观因素,而强调内在的主观能动性因素;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为了使失败经历不影响他们以后的能力判断,教师通常要弱化可控性的主观因素。
归因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自觉的归因意向,进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以培养较强的自我效能感。
3.通过积极的评价培养自我效能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
因此,教师以鼓励学生为出发点,若学生犯错可以忽略就不要斤斤计较,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或良好行为。
以此学生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都得到提升,从而促进教学效果,最终达到促进个人发展的目标。
五、总结基于以上分析,本人认为将自我效能感理论运用于英语教学,不仅有利于探讨教师学生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模式,而且立足于课堂实际情境,直接指向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其次,国内从该视角进行的相关研究较少,该领域还有尚待开发与继续探索的价值。
该如何帮助学生在面临困难时提高自我效能信念、采取何种适当的方式进行辅导还有待探讨。
因此,只有找到有效的干预方式,才能真正体现对英语教学领域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价值。
六、参考文献:[1]Richard I. Evans. Albert Bandura: The Man and His Ideas- A Dialogue[M].Foreword by Ernest R. Hilgard Praeger,1989.[2]]Yalçın Dilekli,Erdoğan Tezci. A cross-cultural study: Teachers’self-efficacy beliefs for teaching thinking skills[J].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20,35.[3]王伊颉. 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8.[4]胡苏阳.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升[J].教育教学论坛,2017(50):150-151.[5]丁娜. 自我效能感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性的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6]封敏. 高中生英语课堂学业情绪、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7]陈敏.国内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述评[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04):82-86.[8]高维. 合作学习促进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9]王雁飞,凌文辁,朱瑜.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与反馈寻求行为的关系.心理科学,2004,27(1):31~33.[10]周文霞.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N].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97[11]金引丽.一般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12]王凯荣, 辛涛, 李琼.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 4: 22~25.[13]胡桂英,许百华.初中生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2002,心理科学,25(6):757~759.[14]田宝,郭德俊.考试自我效能感是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中介变量.心理科学,2004,27(2):340~343.[15]周勇,董奇.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30~33.[16]桑青松.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型学习者实现自我效能的超越.心理科学,2004,27(5):1239~1241[17]庞丽娟,洪秀敏.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教师教育研究,2005,17(4):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