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纪录片观后感
遵义会议这段历史,是我们不能忘记的里程碑,我们要通过这部影片来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铭记革命志士的光荣与坚韧,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
篇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94分钟的《遵义会议》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
重温那段动人心魄、令人荡气回肠的红色历史,感悟并珍惜当今和平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我们新一代党员的必修课。
电影中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光辉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使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如今的国泰民安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领导者当机立断的果敢作风,以及革命先烈不畏艰难的精神信念,使我们时刻铭记历史忆苦思甜,坚定不移追逐信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借鉴革命年代战争的经验来续写中国新篇章。
近年来,无论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还是近期西安市开展的“大学习、大教育、大排查,察民情、解民忧、助民富”主题实践活动,我们都要借鉴前辈的光荣事迹来总结自己做人、干事的行为作风:一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照抄搬,搞教条主义;
二是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走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三是在复杂的局面下,首先抓住最重要的问题,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四是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五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要坚定革命的必胜信念,保持和发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这都是遵义会议给我们留下的最根本的经验。
遵义会议这段历史,是我们不能忘记的里程碑,我们要通过这部影片来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铭记革命志士的光荣与坚韧,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
篇二电影《遵义会议》选取了长征途中影响最为深远的“遵义会议”这一重大题材,反映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反映了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的军事路线方针在遵义会议之后发挥作用,指挥红军取得节节胜利,最终到达陕北延安,与西北红军会师。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电影《遵义会议》由曾创作过《开国大典》、《八月一日》等电影的刘星担任总导演和编剧,制作过《开罗宣言》的于紫菲担任制片人,演员佟瑞欣、马晓伟等主演。
在最重要的“遵义会议”这场戏上,从零散的片段中可以看出,这场表现全片主题,也是整个故事发展,几条情节
交织到最后的“高潮戏”是比较考究了,拍出了史实感,紧张感。
从道具的陈设、与会人员的座次分布和会议内容来看,这场重场戏是全片的高潮,整个遵义会议的故事既是前面几条叙事线索的集中,又是一个比较独立的戏剧单元,起承转合比较到位,会议的进展,会议过程中气氛的积聚到爆发,最终真理和正确的路线在争论中越辩越明,可以说这场重场戏到位,整个影片就能够立住。
篇三近日,我观看了《遵义会议》。
作为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献礼”,这部红色巨制丝毫没有让人觉得冗长、拖沓,情节设置紧凑,人物设定丰富,情感渲染浓厚。
影片由苏区大撤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飞跃大渡口、陕北会师五部分组成。
电影既有领袖们在会议上的精彩博弈,又有一线战斗部队的枪林弹雨等场面。
据电影编剧、总导演、原八一制片厂副厂长刘星称:“这是首部全面展现遵义会议的电影。
”
的确,长征不仅是一段光荣的历史,更是一种执着的信仰,它深深地指引着我们每一代中国人。
因为有信仰,能让我们在生活中,不断要求自己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努力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
因为有信仰,能让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作为一名园区的经济工作者,在平时招商工作中,想方设法地与客户沟通,把客户的问题当做自己的问题来处理,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因为有信仰,能让我们务必真抓实干,开拓创新。
尤其是我们青年人,更要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在平时工作中,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
这样一部红色巨制,通过借助电影的表现形式,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那段惊心动魄的红色历史,感恩于每一位长征者由信仰积累生命的厚重,用我们对新中国的信仰为自己的梦想保驾护航!。